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火星村长升迁录 » 第四章 天宫的问题

第四章 天宫的问题

    地球,首都,凌晨,距离杨翊失踪已经超过6个小时。

    北方航天大学的校长等人刚离开杨翊家,杨翊的父母刚把人送出去,全息电话便打了进来。

    “有个特殊情况我想跟你说一下。”老李语气显得有些焦急“特别行动处的人联系上了,他们出动的原因跟68年带回来的那根骨头有关。”

    杨翊的父亲杨轩文沉声道:“这个我猜到……”

    话没说完,老李打断道:“我想跟你说的不是这个,我想说的是,他们冲进宿舍的时候,小翊已经不见了。”

    “什么?”杨翊的父亲杨轩文忽然一惊,问道:“消息准确吗?”

    其实杨翊接触过那根骨头的情况,杨轩文在得知杨翊被管控处的人带走的时候便已知晓,他了解管控处的运作模式,或者更确切的说他了解管控处高层的一些想法,所以十分自信杨翊不会被卷进去,但是再往后的事情忽然就超出了他的掌控范围……

    另一边,杨翊正在盯着天空,哦不,是一块形似天空的透明巨幕发呆,他已经了解到了这个天宫计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所谓天宫计划,便是在火星上创造出一座适宜人类居住的巨型城邦。

    众所周知,虽然经过太阴星计划成功将火星的地表扩大,同时该计划也帮助火星捕获了一个彗星来充当月球的角色,这样一来,火星的运转规律几乎跟地球无差,但是还有两个关键的问题挡住了移民的脚步,一是大气环境,二是水资源。

    火星的大气层很稀薄,只有地球的1%,所以说人类在地表几乎是无法生存的,也正是这1%的大气,使得这里的水资源基本都是固态存在,只有极少部分的地下水是以液态存在的。

    没有呼吸的空气,没有生命来源的水,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火星移民这个话题只能是一个空想,还不如升级几代人工智能、扩建几个海下城市来的更实在一些。

    只是,人们不知道的是,太阴星计划启动时,一个隐藏在超巨星火箭里的另一个计划也随之启动,那便是天宫计划。

    天宫计划的主要核心便是在这个地下液态水上做文章,先选一个较小的陨石坑,然后向下掘进到一定深度,这一步是在处理火卫一跟火卫二的时候同步进行的,由地表处理机械群在清理平整两个卫星碎片一起处理。

    第二步便是打造一个超级巨幕来营造一处温室,这个巨幕除了密闭性要好以外,更要坚固耐用,至少要阻挡大部分的小型陨石撞击,毕竟火星的磁场是无法推开那些漂游的陨石碎片的,这一点从它身上满满地陨石坑便足以证明。

    这两步完成后,一个天宫的模型就算是初步完成了,剩下的便是人工干预,制造一个大型的、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就行了。

    按理说这一步应该是由AI机器人进行完成,它们不需要呼吸,只要能量供应不短缺,便能一直工作下去,直至生态建设完成。

    可为什么杨翊在火星上见到的不是机器人,而是,活生生的人呢?

    “为什么?”钟鹏十分不屑,说道:“机器人代替不了正常人,它们是按照读数进行工作的,有些植物的读数显示无法存活,它们就直接清除,它们在这里工作五年的成果还不如我们一年做的好呢。”

    这个钟鹏就是之前发现杨翊的那个人,说起来他也算是杨翊的救命恩人,包括他在内,所有生存在火星上的人都是签了保密协议以后第二批被秘密送到火星上来的。

    至于第一批嘛,就是那些随着太阴星计划被秘密送到火星上的机器人,钟鹏等人来了以后,这些机器人除了一两个改造成医务专员的幸运儿以外,大多都被拆解成了零件,能量核心被安装到巨幕四周用来保持规律温度,至于外壳跟线材,都被熔炼、改造成了武器。

    说起武器来,杨翊想起了之前见过的那两只异兽,虽然在地球时也相信火星有生命这种言论,但实实在在的看到,就又是另外一种境地了。

    经过钟鹏的介绍,杨翊这才了解到,这些异兽也是近两年才出现的,钟鹏猜测,这些异兽大概率是像蜥蜴、蛇一类的冷血动物,这些动物一直处于冬眠状态,而天宫逸散的热量渐渐使它们苏醒了过来,而且从数据上看,今年天宫附近异兽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

    杨翊注意到这个观点里的一个漏洞,那就是异兽属于冷血动物这个说法,因为火星也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也有四季,如果是冷血动物的话,应该每年都会活动,可为什么从一个多世纪以前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哪怕一次的发现记录?

    外星物种?还是说冰冻解封?

    钟鹏解释不了,贾亮解释不了,同行的权威教授也解释不了,他们只知道这些异兽有很强的攻击性,而且攻击的矛头直指天宫,是需要消灭的。

    否则,天宫一旦被破坏,后果将是毁灭性的,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营造的类地生态将会毁于一旦,十二年的努力便会付之东流。

    另一端,距离杨翊近亿公里的地球上空,一艘巨大的飞船里。

    “一个大活人就这么消失了?”砸桌子那位黑衣人又开始拍起了桌子:“几百号人撒出去这么久了,就算是犁,也该把人给我犁出来了。”

    “李处,我们能动用的手段都用了,但是目标就像凭空蒸发了一样,无迹可寻啊”不光是回话的这个人,包括他在内,坐在底下参会的所有人都显得十分憋屈。

    “是啊,前一秒两个信号都在,下一秒就都消失了。”

    “是不是敌对势力将人偷走了?”

    “报告上不是说现场没有发现空间技术使用痕迹吗?”

    “可能是M国新研究出一种咱们探测不到的空间跳跃算法。”

    “再怎么新,它也需要导向定位坐标,它也只能短距离传输,那可是首都,而且还是咱们培养新鲜血液的地方,你这个假设根本不成立。”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会的人开始喋喋不休的争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