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 » 第五十一章 角逐

第五十一章 角逐

    众人瞪着郭洪,想要一个解释。

    这是正经的投票,怎么能捣乱呢。

    郭洪挠了挠头,笑了一下,说道:“我有一个新的想法。”

    “一开始我是想投武部长的,但仔细一想,武部长的打击面太广,的确是会造成人心惶惶,影响军队战斗力。”

    “若是像孙都督说的只处置几个领头的,又起不到震慑的效果。即使废除军匠制,将工匠全都归后勤部管理,以后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若是领军将领将手伸到后勤部来,可不是几个人就能打发的了的。”武林看着郭洪说道。

    “这我当然知道。”

    “但若是后勤部出了岔子呢?要知道,后勤部可是负责全军的粮草供应。。”

    “哼,用不着郭都督操心,我后勤部自有防止贪污的办法。”武林的脸有些难看。

    “好,我不管后勤部的事,但现在军匠还在呢,我只说说我的看法。”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陛下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你们有没有想过,现在陛下就已经开始行动了?”

    “行动,行动什么?”孙升问。

    “武部长在面对皇上时吞吞吐吐说不出话来,真当皇上看不出来吗?”

    “皇上肯定已经猜到军匠有问题,说不准现在已经派锦衣卫去查了。”

    “军中有多少锦衣卫我们可不清楚。”

    其他人一听,很有道理,立马就急了,“这可如何是好?”

    “若是皇上知道我们知晓此事却没有告诉他,免职都是轻的。”

    “你就直说该怎么办吧。”胡日飞还算平静。

    “现在我们要快马加鞭,把那几个领头的抓了,直接处理掉,其他次要的将领先不管他们,让他们闭嘴就行,等风头过去了在慢慢解决。”郭洪运筹帷幄,把解决方法娓娓道来。

    “重要的是一定要赶在锦衣卫之前,不然的话,我们都没有好果子吃。”

    “你说得对。”胡日飞沉声说道,“重点是那几个领头的,他们都在边镇,我们必须要抓紧时间了。”

    “虽然按理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但该处理的还是赶紧处理吧。”

    “还有各部个都督府,好好检查一番是不是有牵扯进去的,别到时候内部出了乱子。”

    “快走吧,走吧。”五军都督们急急忙忙往外走。

    “哎呀,这可有的忙了。”武林往沙发上一趟,对安东河道,“你说圣上会不会察觉到?”

    “我觉得圣上已经察觉到了,就像郭洪说的,现在锦衣卫估计已经出动了。”

    “也是,以前没看出来,当今圣上的手段一点也不必先帝弱多少。”

    “若是锦衣卫全都发现了,那乐子可就大了。”

    “你少说两句吧,幸灾乐祸可不是君子所为。”安东河皱了皱眉头,“出了事,你也跑不了,那时候你可还在都督府呢。”

    “不让军匠制作兵器,让他们造铁器拿出去卖,边镇的卫所胆子真大,那时候先帝可还没驾崩呢。”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现在北边相对安静,这帮闲不住的**们不得找点事干?”

    “当初我们应该阻止他们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啊。”武林道。

    “现在说这些也没有用了,只希望都督府的马匹能超过锦衣卫吧,锦衣卫可不是好相与的。”安东河看着外面,担忧的说道。

    。。。。。

    另一边,得到崔广安指示的锦衣卫也开始行动起来了。

    不过锦衣卫并没有去边镇,而是就在京城之中调查,就在五军都督府中和都督们的家的附近。

    朱允炆搞不清究竟是什么问题,没有想到边镇,所以也没让锦衣卫去边镇。

    夜晚,暗中调查的锦衣卫在一处住宅之中碰头了。

    “有什么发现吗?”一名千户问。

    “没有。”

    “你呢?”

    “也没有,一切正常。”

    “我这边有发现,下午的时候从中府出去一名小吏,急匆匆的。这名小吏到了应天府学附近。”

    “接下来是我跟踪的,他骑马从聚宝门出,然后往北面而去。”

    “北面?”千户低头思索了一下,“行了我知道了,我一会去禀告,你们继续带人守着他们的家。”

    “都督府内有什么动静?”千户又问。

    “回千户,郭都督回来以后显得很着急的样子,把自己关在屋里好一会,然后又匆匆出去了。”

    “我知道了,你们去吧。”

    等百户们都走了,千户从另一个方向出门,在大街上溜达了一会后,才在一个隐蔽地方去了崔广安的家中。

    在崔家某一间屋子里隐藏下来,屋里就此沉寂。

    不知道过了多久,门外响起了开门声,崔广安走进屋子,也没点灯,而是摸索着坐到床上,一动不动。

    又过了几分钟,崔广安小心翼翼的用脚后跟敲了几下地,接着就沉寂下来。

    千户从阴影中慢慢走出来,小心的说道:“大人,有些消息。”

    随后千户将百户告诉他的一字不落全都告诉崔广安。

    讲完以后崔广安也没有出声,千户很快也消失了。

    崔广安这才点上灯,和衣躺在了床上。

    。。。。。

    这件事好像就这么过去了,朱允炆没有再提军匠的事,京城之中也没有传出与此相关的消息。

    人们该干嘛干嘛,期盼着新年的到来。

    把军匠之事抛在脑后,朱允炆开始写新的书,就是《国富论》,不过朱允炆给他改名了,叫做《财富论》,这样更直观一些。

    虽然现在有下载功能,但下载下来以后,朱允炆必须逐字逐句的阅读,将其中与欧洲国家相关的内容全都替换成历朝历代的例子,或者删除。

    这项工作并不比直接摘抄来的轻松,所以朱允炆要彻底完成,还需要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是朝廷的各个部门准备冬至日祭天的时间。

    三大节指的是元旦、冬至、万寿。元旦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冬日日似过年,重要性比元旦稍差一点,但也差不多,万寿是皇帝的生日。

    朝廷各个部门早就开始行动起来了,务必要保证祭天仪式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