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 » 第五十八章 冬至(一)

第五十八章 冬至(一)

    冬至日的开始时间也是日出前七刻。

    也不知道这日出前七刻是什么讲究,重大礼仪全都是在日初前七刻开始。

    对大朝仪的准备从昨天就开始。

    大朝仪的地点在奉天殿,尚宝司在殿里设御座、宝案、香案,教坊司准备乐队,称为中和韶乐。

    在儒家看来,人的修养若是达到中和境界,就会产生“万物育焉”的神秘效果,至于效果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但中和韶乐这个名字是朱元璋定的,明以前的雅乐不叫这个名字。

    清晨,卤簿、金吾卫、典牧、司晨郎、纠仪御史等乱七八糟的服务人员各就各位,典礼就可以开始了。

    文武大臣站在午门外,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天,与后世开会之前的景象也没什么不同。

    “哟,李郎中,冬节好啊。”

    “赵主事,冬节好冬节好。”

    两人相视一笑,转身去找其他人,这是相互之间不熟悉的。

    “这不是李郎中吗,听说在江西的移民干得不错?”

    “不敢不敢,都是上天垂爱,皇上圣明,不敢居功。”

    “李郎中就不要谦虚了,陛下都知道这件事了,过几天陛下可能会赏赐。”

    “哈哈哈,李某唯有鞠躬尽瘁,方能不负皇上厚爱。”

    这是关系还可以的。

    “哟,这不是李郎中吗,在江西过得可好?”

    “李某身强力壮,不劳王郎中费心。倒是王郎中脑满肠肥,可要小心消渴症。”

    随后两人冷哼一声,扭头而去。

    这是关系不好的。

    时辰一到,鼓声第一次响起,官员们迅速安静下来。

    虽然站在午门外,但文武官员并不从午门走,而是从左右掖门走,在奉天殿台阶下面等着。

    朱允炆则是踏着第三次鼓声的鼓点在御座上坐下,朱允炆坐,鼓声停。

    接下来就是一套繁琐的仪式,鸣鞭,拜,奏乐,拜。。。。

    今天是冬至,所以致词是“律应黄种,日当长至。恭惟皇帝陛下,膺乾纳祜,奉天永昌”。

    后面这句话元旦、冬至、万寿都要说,前面一句话是专门在冬至日说的。

    然后朱允炆就看见传制官宣制“履长之庆,与卿等同之”。

    宣制完又是音乐、舞蹈、拜、呼万岁,来来回回好几次。

    等尚宝官领着朱允炆从奉天殿出去,走去华盖殿以后,百官再按顺序退出,一套流程就算是走完了。

    整个过程朱允炆不用说一句话,完全是看着他们自导自演。

    第一次看觉得震撼,看多了就麻木了。

    朱允炆连笑都懒得笑了,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演戏。

    现在朱允炆就在想,这套礼仪是给谁看的呢?

    给朱允炆看的?

    那是肯定的。

    还给谁看呢?

    现在又没有外人,除了官员也就还有侍卫宫女,也没有电视,再盛大的场面也传播不出去。

    那就是给他们自己看的。

    这是儒家制定的礼啊,为什么皇帝要遵从?

    因为话语权在他们手里,不在皇帝手里。

    任重而道远啊,朱允炆在心里感叹一声,回过神来继续往华盖殿走。

    接下来的大宴仪还是在奉天殿举行,现在朱允炆来华盖殿是要等着有司把大朝仪的器物全都撤下去,换成大宴仪的物什。

    朱允炆在前面忙,后面的女眷也在忙,即中宫朝贺仪,也就是妃子、公主、诰命夫人等向皇后和皇太后朝贺。

    他们的礼仪当然简单的多,只要拜几下就完事了。

    但是她们要拜两个。

    “李元。”朱允炆在华盖殿旁边的一间不大的屋子里喊道。

    李元推开门:“奴婢在。”

    “你去给朕拿点吃的过来。”

    忙活了半天,即使没干什么事,朱允炆也饿了。

    李元对此也是驾轻就熟。

    朱允炆登基以来每一次大朝仪过后都要吃点东西,李元早就准备好了。

    很快,李元端着托盘进来,把小点心放在桌子上。

    东西不少,就是奔着让朱允炆吃饱的目的去的。

    一会的大宴仪可不是为了吃东西。

    大宴仪准备的很快,因为卤簿、音乐什么的都不用动,只需要光禄寺把酒亭、膳亭等搬到奉天殿就行。

    而这些东西早就在文楼武楼准备好了。

    这就是文武楼的作用,只有祭祀或者其他礼仪的时候才会用。

    等朱允炆吃的差不多的时候,仪礼司的来通知说时辰到了。

    大宴仪与大朝仪不同的一点是大宴仪是皇上先去,等皇上坐下以后,亲王、百官才进入。

    官员中也只有四品以上的才能进入大殿,其他人就在大殿外的台阶上,学名叫丹墀。

    大宴仪要进九爵,也就是倒酒。

    每一次的音乐还不一样。

    朱允炆对这些音乐不熟悉,每演奏一曲,跳一支舞,都会问身边的人曲名和舞蹈叫什么。

    听到有一支舞蹈叫《平定天下之舞》,朱允炆来了兴致。

    这是表明态度的好时机啊。

    朱允炆把李元喊过来,吩咐了几句。

    在《平定天下之舞》舞毕后,李元喊道:“停。”

    众人一顿,立马停了下来。

    “皇上吩咐,《平定天下之舞》深得朕心,再演奏两遍。”

    在这种场合没人会跟朱允炆过不去,即使不合规矩也要在以后再说。

    因此《平定天下之舞》再次跳了两遍。

    大殿内安静的看着,殿外可就有了小声的议论。

    “皇上这是何意?这不合礼。”

    “这又何妨,陛下就好就好。”

    “你们这都看不出来?皇上喜欢的不是这舞蹈,而是这舞蹈名。”

    一道声音响起。

    “舞蹈名?平定天下?天下不是早就平定了吗?”

    “就是,如今天下安康,何处不平?”

    “你们再想想陛下昨日的祝文。”这道声音再次说道,“你们在看看如今的藩王都在何处?”

    这一片的官员听了这话,立马明白过来,皇上这是要有大动作啊。

    不管中下层的官员如何讨论,殿内除了第二爵的小插曲,进行的非常顺利。

    九爵完成后,大宴仪就差不多完成了,后面还有让群臣吃饭的一小段时间。

    这一段时间才是最热闹的,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鼓乐齐鸣,酒香四溢。

    殿外的官员也不在讨论,沉迷于宴会之中。

    现在光禄寺的饭菜味道还是挺好的,用的食材又是最顶尖的,因此并不会出现明朝中后期皇帝吃饭都要开小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