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极地之天外来客 » 末(一)

末(一)

    来这儿之前,我一直疑惑飞船的冷冻舱究竟长什么样子,会不会隐藏在几乎没有区别的岩壁后边,被我错过。如今我发现这种担心纯粹是多余的,因为就在我面前霍然出现了一个直径约摸一米,形状近似圆形的弹洞。

    这弹洞径直通向岩壁最深处,连探照灯都照不到尽头,很明显是人为造成的。

    空气里依然弥散着爆炸产生的大量尘埃,这些尘埃溶入水里变成了一种半泥浆的东西。

    我仔细地扫视过洞穴,最后在被炸出的岩石碎砾中发现了狼蛛状的阿帕德。正常情况下,我和阿帕德是不会在这里相遇的,因为我们的路线并不重合。

    但正常情况下,我也不应该到这里。

    我倾向于这是杜勒斯预先设计好的,他在中途用一种隐瞒所有人的方式,指挥阿帕德到了这里,然后使用它搭载的重武器为我打开进入里面的通道。之所以说是为我打开,是因为爆炸之后阿帕德便彻底报废了。

    如果我把它拿起来,那它的机械腿就会像拆开的木偶那样当场散架。

    杜勒斯大致采用了一台电磁轨道炮的缩小版本,这种武器曾被美军斥巨资进行专门研究,它能通过强磁场对金属弹头进行加速,以注入强大动能。

    阿帕德上的全部科学仪器已然消失不见,估计是为节省能源被半路丢弃掉了,只剩下上面两根细长的炮管,用复杂的线路与阿帕德的电池相接。这让它整体看上去,像科幻电影里的金属机械生物。

    然而光靠电磁轨道炮还不足以打穿百米厚的岩浆岩,当我费力地爬进里面时,才意识到它的真实深度。这个弹洞很狭窄,只能够我勉强通过。我想也许杜勒斯在弹头里加装了烈性炸药,或者阿帕德携带的,本就是微型核弹头。

    维兹的螺旋桨叶缓缓旋转着,渐渐逼近弹洞的最深处。

    那是一面圆弧形的银白色金属墙壁,光洁明亮得像满月照耀下的水波,即使周围已是一片狼藉,它却依然完好无损。这面墙壁的出现同时证明,科尔多瓦关于外星人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

    看到它,我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了。

    “维兹,给它接入低频的交流电。”

    维兹随即靠拢过去,底端伸出一根柔软富有弹性的金属触手,末尾的接口便像章鱼的吸盘一样紧紧吸附在上面,周围的磁场立即产生了微弱的变化。

    关于硅基生命,我有种设想。

    事实上,硅元素从构成长链大分子的角度来说,优势是远不及碳的。但硅单质作为半导体材料的优良特性却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缺陷,也就是说,用电流的传导来代替人体内大多数的生物化学反应。这意味着这种硅基生命可能存在某种独特的模式自我产生微弱的电流,并在体内传导。这种电流与人体内的生物电截然不同,强度要高出好几个档次,而且可能能够向外输出。

    所以假若人类开门用的都是钥匙,那么对这种生物来说,使用特定频率、波形的电流显然要比用钥匙更安全可靠、且方便。

    维兹连续切换了二百六十七种常见的、不同波形的低频电流。

    就在我忐忑地等待时,突然,或许是维兹碰巧切换到了那个对应的电流,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眼前的白色金属墙移动了,并发出了仿佛是亘古以前大地震的巨响,久远空旷得令人害怕。那是附着其上的岩浆岩被撕裂、瓦解的声音,随即有大量岩石粉末从头顶的缝隙间洒落。

    ……

    我,成为了第一个见到外星飞船内部真实样貌的地球人。

    这个空间不大,是球形的,而且我敢保证是完美的球形,其曲线极其流利顺畅。表面光滑整洁,即便经过亿万年的尘封依旧一尘不染。颜色呈灰黑色,在探照灯的照耀下反射着流淌般的闪光。质地很坚硬,水一样纯净,让人怀疑这是一大块镂空打磨的墨玉。

    我摩挲着球形空间四面的纹路,这与那些精密设备里的芯片一般无二,只不过更加繁复、复杂、多样、细腻,有些像那些奇怪的宗教符号彼此相叠起来。它延伸扩展着,铺满了整个空间。难以想象这是另一个种族的杰作,他们对硅的应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熟悉程度远胜人类。

    可是科尔多瓦预料中的冷冻舱里,根本没有一个冰封的外星人,这里空空如也。

    我一边观察着这些纹路,试图用我的知识解释它,一边用我的金属手掌慢慢地在弯曲的地面搜寻。就在这时,似乎是触碰到了某个关键部位,我的大脑突然产生了种异样的感觉。

    紧接着,一股庞大的信息流从我的手掌下涌出,以不断变化的电流的形式,像古代神话里被释放的凶兽那样疯狂地穿梭过我全身各处的金属器件,最终通过信号收发装置疾速传回我的大脑。霎那间,我只感到头痛欲裂,大脑仿佛被一下注入了整个太平洋的海水,几乎要当场爆裂开来。无数的画面、声音极速地在我脑海中浮现、变幻、闪动,那每一帧每一幅比亲眼目睹的还要清晰,我这一生记过的东西都没有这几个瞬间的多。

    在短暂的几秒里,我完整地经历了另一个人的人生,其中所有的细节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共同发生在我和她的身上。然而以旁观者的角度看,我只不过是在手掌触到球形空间的某一点时,忽然陷入了呆滞。

    尊重科尔多瓦的意愿,我把主人公称为“陈橙”。

    ……这太空浩瀚无垠,星河光辉灿烂,可仰望天空时的满天星斗,究竟哪一颗属于我?

    赤红的大地,奔流涌动的岩浆,一颗比人类见到的太阳大十倍的红巨星高悬于弥漫烟尘和硫磺气体的天空中。这是陈橙的家园,一颗因稳定的轨道、85℃以上的地表温度和极其丰富的硅元素、金属元素储量而十分适合于硅基生命生存的行星。

    她出生在一个“领航者”家庭,这项职业类似于人类的宇航员,然而她的家庭只是数万个“领航者”家庭中的一员。她的父母在一家太空运输公司工作,主要负责寻找并发现新的星球,然后在这颗星球建立太空航线。

    对于这种生物来说,由于他们的生殖方式是由父母各自直接分裂一部分,再相互融合,所以遗传因素起的作用比人类的大得多。因而陈橙的一生从一生下来其实就被写好了,她只能选择做一位地位颇低的领航者。

    尽管如此,她仍然喜欢望着漆黑的夜空发呆,幻想自己未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