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平凡的公子 » 第二章 献策

第二章 献策

    子明殿,大雍王子们学习各类治国方针的地方,配有夫子数名。在大雍,王子自六岁起,一直到成年之前,每日都需赶在卯时前到达,学到巳时方可离去。而如今世上的男子,二十岁行了冠礼后,方能算是成年。也就是说,大雍的王子们,一年中除了生病以及重大节日外,每日都需刻苦学习,一学,便是十四年。

    走到殿内,林淳发现众王子皆在听从太傅李海的教导,林淳内心感到一丝欣慰,看着这大殿内刻苦学习的王子们,他觉得雍国未来有希望。

    “为君者,当行仁政,爱民,止戈,与友邦应以和睦为主,如此一来,天下方可太平,盛世方可期。”

    听得此语,林淳不禁眉头一皱,盛世太平,哪个不是靠着无数的白骨堆积起来的,如今这大争之世,不是你死便是我活,哪来的与友邦和睦相处一说?至于止戈,更是笑话,只怕你放下兵器的时候,就是你离开这世界的时候。

    看着李海,林淳的心中又倍感无奈,李海可谓是大雍仁义派文人的领袖,从字面便可看出,仁义派的文人成天都在倡导以仁治国,主张各国停止战争,共创盛世,可惜,当今乱世,各国君主皆谋求强国之法,以求吞并他国。因此,仁义派的文人们在各个国家都不受待见,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投靠被世人认为是蛮夷之国的雍国。而选择接收他们的,就是当今雍国君王林淳。

    若有选择,林淳又何曾想要接受这群满口仁义道德,于治国无益的文人,只是成王林天在位期间,雍国连年征战,以至于外人嘲讽雍国乃是武夫之国,久而久之,天下文人皆不愿前往雍国就仕。

    林淳继位后,深知雍国想要强大,就必须由文人来治理,要是交给那群只知打仗的武将老爷们,恐怕会因为穷兵黩武而亡国。可天下士子皆以入雍地做官为耻,无奈之下,林淳只能是向被各国君主所不接受的仁义派文人们抛出橄榄枝。

    起先,仁义派的文人们并不愿前往西蜀,可除了雍国,天下各国皆不愿采用他们的治国方针,无奈之下,当时的仁义派领袖只能接受了林淳的橄榄枝。而林淳为了表示对这些文人的重视,选了当时仁义派领袖的弟子来担任夫子一职,也就是如今的李海。

    不得不说,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虽然这些文人没几个懂治国的,可有了他们作表率后,天下文人也开始逐渐进入雍国就仕,这么些年下来,倒也真的出了几个治国的人才。因此,对于李海对王子们的教学,林淳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今日在大殿听闻蜀地叛乱的消息后,林淳对于这些仁义之语却觉得格外的刺耳。

    正当李海对着在坐的诸位王子讲解书中内容时,林淳迈着步伐走进了殿内。一看到林淳,李海急忙行礼,口中说道:“臣,拜见王上,我王万年。”

    “先生请起,寡人不是跟先生说过吗?先生见寡人不必行礼,寡人今日是来看王子们的学业的,如何啊?先生,他们可曾认真向先生学习?”

    “不敢不敢,臣怎敢在王上面前不敬。诸位王子皆认真好学,实乃我大雍之幸事啊。”

    “噢?如此甚好,先生,上次你让寡人给他们出道题目,寡人今天想到出什么题目了。”林淳一边说着,一边走向上方的座位坐下。看着下面的几个儿子,他刚想说点什么,忽然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仔细一看,有一个位置居然空着。

    “嗯?那里是谁坐的?怎么空着?”

    听到林淳的询问,李海的脸上就像抹了煤炭一样黑了起来。“回王上,那是公子弘的位置。”

    “林弘?他人呢?”

    “王上,公子弘已有数日未曾来子明殿了。”

    一听这话,林淳勃然大怒,他手掌用力拍着桌子,喝道:“什么?这小子居然数日未来?他哪来的胆子?孙群,你去把这小子找到,给寡人带过来!”

    一旁的孙群见到林淳是真的发怒了,连忙点头,转身离开。也不怪林淳如此生气,要知道,他内心对于几个王子是抱着极大希望的,都盼着他们成年后能够为大雍效力,让雍国能够走出雍地,同天下群雄争霸。可现在居然有人连续数天没来,他怎么能够不生气?

    另一边,咱们的公子弘正躺在自己的床上,呼呼大睡呢。而门外的几个侍卫则面面相觑,因为他们的殿下,今天又没去子明殿。理由还是那一个:教的都会,考的都对,那还去干吗?这时,孙群急匆匆的跑到了这里。看着守在门口的几个侍卫,问道“公子弘呢?王上召见。”

    “回孙公公,殿下正在,正在就寝……”

    震惊,此刻孙群的脸上写满了这两个字,看着头顶的太阳,他不敢相信身为大雍的五王子,林弘竟然还在睡觉。他连忙对着侍卫说道“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叫公子弘起来啊,去晚了,王上怪罪下来,你们担得起吗?”

    “可是孙公公,殿下吩咐过,除非天塌下来了,否则一律不准叫醒他。上次就是因为没听殿下的,被殿下给骂了一顿。”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你们怕五王子责罚,难道就不怕王上怪罪你们吗?”说着说着,孙群的眼中已经带着一丝狠厉了,这几个侍卫话里的意思是五王子比王上更有威慑不成?

    几个侍卫顿时察觉到了话语中的错误,忙称不敢,说着便进入了殿内,打算叫醒林弘。可是还没等他们走近,林弘就自己起来了。看到林弘起来,孙群刚想走上前去,就跟林弘的双眼对视在了一起,一时间,孙群竟感到了害怕,因为林弘的眼神中充满了怒火,那种怒火带来的压力,孙群只在林弘和那些朝堂大臣们的身上感受过。

    生气,这是林弘此刻的感受,林弘前世有一个臭毛病,那就是睡觉的时候最烦别人打扰,因为这事,前世没少跟身边的人发生过矛盾,虽然重生了,但是这个毛病还是改不过来。“从刚才就听到你们在外面吵,吵什么吵,啊?天塌下来了吗?”

    “殿下,王上有令,让您速去子明殿。”也许是被林弘的眼神所震慑到,孙群带着一丝讨好的说道。

    “嗯?这位是?”

    一旁的侍卫赶忙说道“殿下,这位是大内总管,孙公公。”

    “哦,是孙公公啊,你刚才说父王找我?你知道是什么事吗?”

    “这,回殿下,王上今日前往子明殿视察众王子学业,听李夫子说殿下数日未曾前往子明殿,这才派老奴来召殿下前往子明殿。”

    听到这里,林弘尴尬的挠了挠头,知道是逃学的事被自己的父王发现了,他只好连忙起身洗漱,跟孙群向子明殿走去。

    而在子明殿的林淳看着眼前的一份份答卷,脸上虽然笑容不断,可心里其实却叹息不止。刚才林淳对眼前的几位王子说出了自己今天的题目,那就是如何彻底地掌握蜀地。题目是给出来了,可答案却无法令林淳满意。

    这些王子们的答案简直就是两个极端。这其中以太子林哲和二王子林瀚最为突出。太子林哲深受李海的影响,给出了一份应当学习圣人之道,以安抚为主,让蜀地感受到大雍之恩,感恩戴德。对此,林淳真的想抓着太子一顿痛骂,是否读书读坏脑袋了,竟说出这等幻想之言。

    而二王子林瀚则更加简单粗暴,一句话,就是打,打下来了怎么办?嘿嘿,咱二王子说了,要是打下来后有人犯乱,那就杀,杀的他们害怕为止。得,这就是摆明了就是武夫的想法。不过想想二王子的背景,也就不奇怪了。因为二王子生母,乃是当朝大将军周亚之长女。有这这么一个好战的外公,二王子的性格可想而知。其余王子的文章也大多与这二人相似,甚至不如这二人。可这并不是林淳心中想要的答案,这两种答案都对大雍有着坏处,甚至需要用更大的代价来填补坏处带来的影响。

    就在林淳暗暗纠结时,林弘跟随着孙群走进了子明殿。一见到坐在上座的林淳,林弘赶忙行礼说道:“儿臣拜见父王。”

    “嗯?林弘,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逃学,而且还是逃了数日。”看着这个明显是慌张跑过来的儿子,林淳就感到生气,不由得大声呵斥道。

    “父王恕罪,儿臣之所以逃学,实在是……”

    “你还有理了?实在是什么?”

    “实在是先生所教授之圣人之学,在儿臣看来,不可用也。”

    一听到这话,林淳还没说什么,李海就先吼了起来“五王子,你这话是何意?圣人之道,如何就不可用了?你这是侮辱圣贤!”

    林弘抬起头来看着眼前的李海,心中说不出的厌烦,实在是因为林弘觉得此人简直就是孔孟之道的忠实拥护者,整天提倡上位者应当仁政爱民,与邻国和睦这些根本就不符合如今之世道的想法。

    “回先生,敢问孔子当初周游列国,可曾有哪国君主任之以国事乎?”

    “未曾。”

    “那孔子之道可是当世最为正确之言论?”

    “当然如此。”

    “哦?既然如此,为何最为正确之言论,却未能让各国君主采纳?”

    “这,这……”说到这里,李海开始支支吾吾说不出来了,其实这也是每个信奉孔子之人不愿谈及之事,毕竟孔子名声虽大,但当时确实是没有哪个君主欢迎他。看到李海有些下不来台了,林淳只好打断了这师生间的交谈。

    “林弘,寡人是让你来说说,为什么逃学的,不是让你在这里顶撞先生的。既然你说先生教你的无用,那好,寡人正好给你们几个兄弟都出了一题。你且来回答,若答不出来,有你好看的!”

    听得此话,林弘只能苦笑着上前拿过试题,认真看了起来。

    看了一柱香,林弘便看着林淳说到“父王,儿臣已有应对之法。”

    “哦?说来听听。”

    “很简单,儿臣曾听闻,蜀地地势险峻,且多毒虫,故而,儿臣建议我大雍与蜀地开通互市。”

    “互市?这是何物?为何寡人未曾听闻过?”

    看着自己老子的一脸疑惑,林弘在内心暗暗笑到:这是另一个世界的政策,父王您听说过才奇怪。

    “父王,这互市的意思就是我大雍的商队和蜀地百姓在指定的地点,互通有无,我大雍向蜀地提供酒水以及药物,而蜀地则需用我大雍所需之物交换。”

    “那又如何?要是蜀地之乱军对互市不满意,随时可以再起刀兵,这互市到那时又有何用?”

    “这一点父王放心,蜀地之所以屡屡叛乱,无非是因为天灾导致民众患病,叛军以此为借口,蛊惑百姓劫掠我大雍城池,只要让蜀地民众知晓不用死人就可以换来粮食药物,那么其自然不会再跟着叛军劫掠我大雍城池,而叛军明知此举是将其逼上了绝路,却也不敢破坏互市。”

    “以民意逼之?”

    “正是如此。”

    “可总不能一直靠互市吧,蜀地终归还是要由大雍统治!”

    “这是自然,我大雍可先开通互市一年,甚至吃点亏也不是不可,等到蜀地民众开始依赖于互市之时,便可向叛军提出名义上归降于我大雍。”

    “只是名义上?”

    “父王莫急,这只是第一步罢了,之后朝廷可以慢慢的向蜀地派出官员,象征性地收税,毕竟名义上归降于我大雍了,自然要向朝廷缴纳税收。当然,不宜操之过急。等再过个几年,蜀地百姓居安日久,再让他们随着叛军作乱,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失去百姓支持的叛军,又能再猖狂多久呢?到那时,蜀地就会真正落入我大雍的掌控之中。”

    听到此处,林淳承认,自己心动了,因为他知道,为了安抚蜀地民众,也为了不让其跟随叛军作乱,大雍这些年来就没在蜀地收过什么税收,甚至于官员任用,也大多以原有的蜀国官员为主。可以说,蜀地这些年来就像个国中国一般,偏偏大雍还得每年往其中投入海量的钱粮来维持蜀地稳定。

    林淳站了起来,他就这么在大殿内走来走去。看着他的脸色不断变化,众人大气都不敢出。忽然间,林淳停下了脚步,看着林弘说到:“林弘,你的想法不错,我大雍向来讲究功必赏,过必罚,说吧,要何赏赐,寡人无不准。”

    “回父王,儿臣恳请父王准儿臣从此不用再来子明殿了。”一看自己老子正是高兴的时候,林弘赶忙提出了这个想了好久的要求。

    “好,准了,孙群,传寡人令,五王子林弘,于国有功,赏银千两。”说完,林淳便走出子明殿,向勤政阁走去。而林弘看着自己的父王都离开了,自己也就没必要就在这了,于是乎也跟着离开。

    大殿内,除了李海一脸茫然不敢相信那个逃学数日的公子弘居然有如此的才智外。其他的王子们都面色各异,尤其是太子和二王子,更是脸色阴晴不定。别以为这些王子们真的跟表面那样什么都不懂,别忘了,这是一群在王室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可比同龄人成熟得多,也都有着同样的目标,那个高高在上的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