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青竹纪年 » 第59章 原因在哪

第59章 原因在哪

    陈年在他晚年时,嗜好大量地抄录经书,一方面是他自个人爱好书法撰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修身养性。

    他阅读并誊抄了不少佛道两家的经典,也在家里供奉着各路神仙,但有一点陈年一直不曾跟人说起。

    在他经历过的人生。

    他看到很多人拜佛的目的,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妄想不劳而获祈求上苍能够赐予祈求者,免费得到其想要的东西,妄想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第二类,是普通信徒对神灵的供奉,祈求风调雨顺,健康平安。

    第三类,却是寻求内心的平静,寻求各路神仙的原谅。因为他们做了太多坏事,他们为了追逐个人利益,不择手段。

    所以陈年自己到底是哪一类,他从不曾跟人提起,大概只有他和他的妻子知道。

    在他成长阶段中有很多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转折,就是他撕破了外界给他的虚假包装,撕破了这层虚幻的包装后,他看清了真实世界,以及人性中的本源。

    从此以后,他便解读出,社会中运行的真正规则,无往不利。这些却是他在之前屡撞南头,屡次上当受骗,屡次吃亏都摸索不出的真正原因。

    他带着他原先所被教导的那套规矩,去哪儿都被鞭笞,可当他摸索出真实的规则后,去哪儿都轻而易举。

    至此,陈年再结合那33两白银的故事,他明白为何圣贤都劝人向善,为何普通人,终其一生都看不清事物运行的本质。

    看不清,社会潜藏在其后的真相,他明白了,很多不应该他这个阶层可以明白的道理

    他才明白“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这句话背后折射出的世间冷暖。

    同样的,他也想劝这世间的妖怪们一心向善,吃斋念佛,最好性情温顺,勤劳肯干,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如此他的明教教义,才会受到上层的褒举与赞扬,才能获得大力的推广。因为只有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教义才不会被封杀,才不会被贬斥诋毁,才会获得支持帮助。

    陈年既然想做,按照他的性格,一定要将事情做到极致。所以他才会将《光明经》放在自己所要推广的经书首位。

    《千字识文》属于工具类丛书,面向全体想要学习璀璨文化的妖兽,《光明经》却属于修行范畴。

    仅面向能够通过自身天赋与努力,实现吐纳天地间灵气,达到修行境界的妖兽。

    至于后续推出哪些经书,陈年还在考量,毕竟法不轻传,他也不想把自己压箱底的货,搞成人人皆知的大路货。

    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不管放在哪儿都是相通的,正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

    不过在制作完《光明经》后,陈年有些犯难,他需不需要落款,毕竟他需要借经书的传播,来推广自己所创建的宗教。

    如果只有经书内容,而没有宗教简介,他觉得目的只能实现一半。所以想了想,他在经书最末页写道,

    本经为光明经第一层,属于修心篇,乃明教教主景炎,为化解世间苦难,劝妖向善,有感而作。

    景炎所在之时代,群妖并起,生存艰难,常有同族互害,手足相残,甚至于母子相食之事频发。

    为拯救此方世界中众妖,规范妖界秩序,建设和睦友好的妖界大家庭,特书此经。

    光明在前!

    在这里,陈年正是给自己取了法号,当作自己的马甲,证明可是千万不能流传的。

    景炎,风景的景,是他这在个时代的印记;火加火,这两个火是南明离火加太阳真火,是他在这段时间的经历,就是炎。

    为什么用小号。很多人行走江湖,都使用艺名或者化名,这是一种保护自身信息不被泄露,防止仇家跟踪,上门寻仇的一种正确保护方式。

    特别是,陈年看到自己公司所聘请的法务,也同样经常使用多个小号,在外行走江湖时。

    根据这位叔叔的建议,他也给自己取了一个艺名,从此变成了他的习惯。没想到时隔多年,自己又有了新的代称。

    想了想,他也决定给自己两位徒弟取一个艺名,陈清亮法号清亮,陈清曦法号清曦,加上火麒麟法号清风。

    他这下一代弟子中,清字辈算是齐活了。想到这里他却将这三个人的名字也写了上去,作为名叫首次推出的重磅产品,教中的核心骨干,必须得齐齐亮相。

    在这异世界,从此也有了他的第一次闪亮出场。正就当陈年刚刚好,将一本《光明经》制作完成时,却听到了清亮气喘呼呼的声音。

    只见他,着急忙慌地跑过来,喘着粗气道,“师傅。”

    景炎见状心中略有不悦,表面却依旧保持温和,淡淡问道,

    “怎么了?看你连游带爬的,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看到景炎面色如常,清亮却也收敛了自己紧张的情绪,开口道,

    “刚刚在炼纸时,发现了一些特别不一样的事情。”

    景炎闻之有些惊讶,“快带为师去看看”。等到师徒一行,来到陈年之前打造好的小作坊。

    只见清曦正为这一张鲨皮纸而面露喜色,见到景炎过来,便快步上前说道,

    “师傅,最近这一批沙鲨纸与之前相比有不同,之前烧烤过的鲨鱼皮纸,呈现现枯干和缩小。”

    “这一批新炼制的鲨鱼皮纸,却是纸张舒缓,可供书写的面积有所增加,同时墨汁挥洒后更加柔软,不复之前干燥僵硬触感。”

    听到清曦的描述,景炎心中有些惊讶。他随手接过,清曦递过来的两份鲨鱼皮纸。

    一份是之前,以他所制定的工序炼制,一份是最近,其实就是刚才,两位徒弟所炼制出的新型鲨鱼皮纸。

    前后对比之下,果然纸张可书写的面积约增大了15~20%左右,而纸张的质地更加细腻与白皙,触摸时更加舒适与柔软。

    见此景炎不禁奇道,

    “你们这是用了什么手段?”

    看到师傅问话,清曦却一脸疑惑地说,“我们什么都没用,都是谨遵师傅的教诲,严格按照工艺,逐一炼制,绝没有丝毫更改。”

    景炎心中打了一个问号。

    见到对方如此信誓旦旦,自是不得不信,但同样的工艺流程,为什么最终出产的成品,却有着差别。

    而且还是不小的差距。

    景炎想了想,那么问题显然只能出现在原料之上。他问清亮道,“这一批鲨鱼皮纸,是用什么原料制成的?带我去看看”

    听到景炎的问话,清亮不敢慢怠慢,赶紧将这批纸的原料残存部分递了上来。

    景炎接过手一看,心中就有了计较。原来这批鲨鱼皮纸,质地更加松软,显然跟之前所遇见的鲨鱼皮有着明显区别。

    见此,景炎不禁微微蹙眉道,

    “这又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