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盘点:开局十大名相 » 第十二章 最有争议的宰相

第十二章 最有争议的宰相

    在大家心思各异的时候,耶律楚材这一部分已经播放完毕。

    各个世界的人又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诸天视频上。

    这个时候下一个人的播放也已经要开始了。

    画面中出现了一位温和的中年男人。

    他气宇轩昂,从容不迫。

    朝服和官帽穿戴得整整齐齐,左手置于怀前,右臂舒开。

    额头微微上扬,大有一种运筹帷幄、踌躇满志的气度。

    只是,他的眉宇间似乎透着一种忧郁,或者说是一种怨愤。

    那股特殊的气质让人无法忽视,却也让人心生向往。

    如同前面盘点的人一样,随后便出现了熟悉的旁白。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一首千古名词出现在屏幕之上。

    “十大名相第七位。”

    “文坛领袖,变法名臣。”

    随着这一句旁白的结束,画面中的人逐渐由静变动。

    眉宇之间挥散不去的忧愁依然存在。

    他轻轻的抬头,长长的叹息了一声。

    这一声叹息,仿佛是为了自己,有仿佛是为了这天下苍生。

    然后他将头一转,面向前面的大河,口中吟诵着一首诗。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脸上的忧愁越来越深,仿佛要将他淹没一般。

    画面再一转,一个年轻人身着官服,气宇轩昂,意气风发。

    站在船上,显露出雄心壮志。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伴着画面的变化,旁白声音也不曾停下。

    “他是炎夏国几千年来伟大的大文学家和改革家,是知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少年得志,两度拜相,少年时便认清了整个宋国弊端所在。”

    “他文学造诣极高,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在诗词方面,被人誉为是唐朝以后,诗写的最好的文人。”

    “在政治方面,他主导了熙宁变法,被后人称之为王安石变法。”

    “他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变法一方面增强了对外防御能力,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内的弹压能力,巩固了宋朝的统治。”

    “经济上,他实施了一系列的理财新法。”

    “变法期间,宋国增加了【青苗钱】、【免役宽剩钱】、【市易息钱】等新的财政收入项目。”

    “在发展生产、均平赋税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国库充裕,宋神宗年间国库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

    “针对豪强地主,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们的兼并势力。”

    “青苗法取代了上等户的高利贷,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

    “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

    “市易法使大商人独占的商业利润中的一部分收归国家,打击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和垄断。”

    “免役法的推行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这些新法实施期间,社会经济发展,人民负担减轻,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

    画面转变,宋朝底层百姓的笑脸出现在屏幕之上。

    之后画面转向宋朝的边境,旁白则继续讲述。

    “在军事方面,他主导了著名的熙河开边。”

    “他的变法总方针就是为了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现象,他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富国强兵。”

    “在变法之中,他推行【强兵之法】,使得整个宋朝肌肉的局面得到缓解。”

    “之后他又推行【保甲法】,加强了农村的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的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并节省了大量训练费用。”

    “推行【裁兵法】提高了军队士兵素质。”

    “推行【将兵法】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推行【保马法】使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大大提高,同时国家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推行【军器监法】增加了武器的生产量,质量也有所改善。”

    “在这些变法的推行之下,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在他的指挥之下,取得了两宋时期,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作战时,开疆拓土、大展神威而大获全胜的唯一战例。”

    “这场军事变革,改变了宋朝与西夏的战争格局,也是宋朝对外战争中为数不多的主动措施。”

    “他就是王安石!”

    “他认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在他的执政期间,就是以这种精神毅力来顶住一切压力、排除一切阻力,坚定不移的推行新法。”

    “虽然每项新法在推行后,都不免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国强兵】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在说完这一段后,音乐与画面同时转换。

    音乐变得逐渐温和了起来,画面转向了王安石落魄的背影。

    “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然而这场轰烈与悲壮的王安石变法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王安石的很多新法从他的时期一直沿用到宋朝灭亡。”

    “但是他在政治上终究还是输掉了这场博弈,也成为了历史上最受争议的宰相。”

    “在变法之前,王安石被称作【当世圣人】。”

    “变法之后,司马光将他称作谋朝篡位的奸臣。”

    “宋徽宗对王安石十分推崇,宋清宗却认为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主要责任人。”

    “朱熹将他称作心怀叵测、沽名钓誉的伪君子。”

    “陆九渊却认为他【洁白之操,寒于冰霜】。”

    “杨慎认为他是【古今第一小人】,梁启超称他为【三代以下唯一的完人】。”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导师更是称赞他为【炎夏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王安石在炎夏的历史上可谓妇孺皆知,也引得无数后人争论不休。”

    “文坛领袖,变法名臣!”

    “十大名相第七名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