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到天后演唱会 » 第四十九章 进击传统文学领域

第四十九章 进击传统文学领域

    最终《遮天》的当日首订数为94736。

    从此网文界的首订天花板又上了一个台阶。

    而这个记录确实由一位新人作家所创造。

    由一位从最凉的仙侠频道中走出来的书创造。

    后来许多网文作者都将这本书堪称疯狂的首订成绩称为网文界的分割线。

    许多作家见到传统文依旧有如此高的卖点和上限之后,纷纷回归传统网文的写作。

    市场的口味也从小白文又逐渐回到了传统文之中。

    当然,写传统文需要笔力和耐心,所以即使这么多作家前仆后继扎进了传统文的大坑中,也鲜有好的作品出世。

    更别说质量能与《遮天》媲美的作品了。

    而系统在《遮天》成功打破了首订记录后,也发来了奖励。

    “叮!恭喜宿主打破此世界网文的首订记录!”

    “系统现在发放奖励!”

    ”奖励:余华作品《活着》。

    “自从网络文学的兴起后,越来越多人忽视了传统文学!”

    “希望宿主能为传统文学界也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夏华听到了奖励,赞叹着系统的格局。

    先是给自己《遮天》帮助这个世界的网络文学崛起。

    现在又是给自己《活着》来巩固传统文学,为传统文学界继续的添砖加瓦。

    《活着》这部作品的优秀不言而喻,从上个世界拿奖拿到了手软,被翻译成几十余种语言向国外进行着文化输出就能看出。

    而里面精神却更值得人们思考。

    它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儿子有庆死于抽血过多,女儿凤霞死于生孩子,媳妇家珍也相继因病去世,女婿二喜死于建筑事故,外孙苦根吃豆子撑死,最后福贵所有的亲人都一个个死去。

    最后只剩下他一个孤零零的老头和一头同样年迈的老黄牛相依为命。

    他把老黄牛也取名叫做富贵,并时常嘲笑他们两个为“老不死”。却还是那样乐观豁达地活着。

    全书不长,夏华今天就能将这本书给抄下来。

    抄录完后,就开始思考起了要在那个平台发表这一篇小说。

    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文学机构也不太了解,于是就向自己的编辑落叶开始询问。

    传统文学虽然与网络文学方向不同,但是本质还是都属于着文学领域。

    “落叶大大,我写了一本传统的长篇小说,国内在那个平台发刊会比较好呢?”

    落叶此时正在审理着稿子,听到独属于夏华的铃声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打开了信息。

    长篇小说……?不会是传统文学作品吧……

    你这也太全能了!

    《遮天》的更新量我一个编辑看的都替你的身体担心,你居然还有空去写传统文学?

    要知道写传统文学耗费的更是时间,灵感与大量的脑细胞。

    难度超出了网文不知道多少倍!

    落叶对这方面领域也不太了解,还专门去询问了一下主编才给夏华回复了消息。

    “如果作品只是试试水,随笔写的那可以去投一些杂志,比如韵林、思文这些。”

    “但你对作品有足够的信心,文学性足够强大就直接投《华夏文学》,最大的官方平台!但我提前告诉你,投这种地方很难过稿。”

    夏华看到回答后,对这个世界的文学布局也是更加清晰了。

    向落叶道谢后,就直奔《华夏文学》的官方网址。

    至于那些什么什么杂志,夏华是想都没想过。

    难过稿也只是对别的作品来说,《活着》要是都过不了,那这个世界的传统文学水平可见已经到了一个天花板的高度了。

    那系统也无需奖励自己《活着》去再提高了。

    将将书籍,投稿人的基础信息塞入了一个文件夹中发送了过去,接着就只需要静待消息。

    ……

    第二天,首都,《华夏文学》的总部大厦。

    作为国内最大的传统文学出版平台,每天都有数不完的稿子从全国各地向此处汇聚。

    所以审稿的工作人员每天也都是有看不完的文字。

    因为大多数稿子非常具有文学水平,所以能在这里审稿的职员基本都是语言类名牌大学的毕业生。

    此时一位年过四十的资深编辑邓展华恰巧看到了这篇长篇小说。

    只是因为在众多小说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

    其实邓展华并不是很喜欢看屏幕上的字,他认为一部传统的文学作品就应该印刷成书籍翻阅。

    所以他又被同事们戏称为“人形拒稿器”。

    屏幕上的字都看不上多少,更别谈过稿了。

    能在邓展华手下过稿的文章,无一不是备受好评的精品。

    但当他只是看了眼《活着》的开头,故事用我,一个获得了游手好闲职业的路人视角,望向了富贵的一生。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已经被淘汰许久了,也很少有人会继续使用这个手法。

    因为这种手法虽然可以让读者更多代入感,却需要不俗的笔力,才能让人物上色。

    但正是这种代入感,让邓展华从看到小说的第一段开始,就深深的陷入进了富贵的人生中。

    用电脑逐字逐句的看文章是很累的,但此时的他却仿佛感受不到脖颈处传来的阵阵酸痛。

    就这么一分一秒的专注的盯着电脑屏幕。

    到了饭点,又熟络的同事喊他吃饭,却发现他根本不为所动,只是呆呆的回了句:“你们先去吧,我看完就去。”

    这可是奇观啊!

    能让邓展华专注这么久的文章也是有过,但能这么专注的忘记了吃饭可真是前所未闻。

    同事们也暗暗好奇着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

    ……

    下午四点,邓展华已经将活着从头到尾读了两遍。

    心中对这部作品也有了更高的判断。

    在他看多的这么多国内国外的作品中,这本《活着》绝对能排的上的号。

    甚至你要他想一部完全胜过了《活着》的作品,还真想不出来。

    邓展华也回邮件通知了夏华这本书可以出版。

    随后将这部作品往所有同事的账号中都发送了一篇,并附上了这么一句话。

    “《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和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

    能受到这位“人形拒稿器”如此高的评价的作品也是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公司的正常下班时间是五点,但这一天,公司的座位上仿佛是沾上了虎皮膏药一般。

    所有的员工都盯着面前的电脑,专注的阅读着,众人仿佛忘记了时间,全然不知此时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

    ……

    夏华看到《华夏文学》的回信,心里也是感叹着编辑们的效率。

    只过了一天的时间就有了消息。

    《活着》将在下一期的《华夏文学》报刊,网站上同步发行。

    《华夏文学》每期的发售时间都是周一。

    这周的期刊已经提前制作完成了,所以《活着》的发行就要等到下周一了。

    夏华伸了个懒腰,中二的用手指向窗外的天空。

    生于文化沙漠内的人们啊,接受来自己伟大的地球的文化的洗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