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日月山河 » 第八章 禁书之论

第八章 禁书之论

    “允炆,你说说为啥要将此书列为禁书?”

    朱允炆看似文弱,实则争强好胜。

    幼年时朱元璋将对孙儿的宠溺全给了嫡长孙朱雄英,即使朱济熺得到的也比朱允炆多的多。

    朱雄英薨后,朱允炆装作谦卑、好学、仁厚、恭顺长达十一年,才讨得朱元璋的喜爱。

    此时往昔的不甘、屈辱、怨恨一股脑涌上心头。

    朱允炆已是皇孙,大明帝国的储君,说什么也不愿再低人一头。

    说道:“《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兵法、战术、谋略、君王之书层出不穷,若被不轨之心人所得,恐为隐患。”

    朱元璋略微一笑,问:“济熺,你觉得呢?”

    朱济熺要不是强忍着,都快笑出猪叫声了。

    迂腐,真是迂腐!

    主动送上门的经验,不刷白不刷,不刷都对不起朱允炆的这波助攻。

    朱元璋是谁,朱济熺再清楚不过。

    那是开局一个碗,打下大明万里江山的明太祖。

    让手下骄兵悍将瑟瑟发抖的朱重八。

    起身草莽,后来居上,剪灭群雄,十五栽成就帝业的平民皇帝。

    教员曾评价: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从淮右布衣到大明王朝的缔造者,何人敢言朱元璋不懂军事。

    洪武年间多次征伐,均是朱元璋制定的方略。

    多谋而善断,仅此一条,甩开多少能臣武将。

    朱元璋的军事造诣绝非让人手一本三国演义的建奴可比。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所记载战术、兵法、谋略在朱元璋眼中,就是小儿科。

    “书中记载不过是根据一些野史,典籍拼凑而来。

    如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史书记载都未有罗先生所写详细。

    孙儿认为书中所述应是取自皇爷爷于鄱阳湖大战陈友谅,

    想当年皇爷爷二十万大军一举打败陈汉六十万人马,鼎定江南半壁江山。

    战役之宏大,怎是赤壁之战可比。”

    朱元璋一笑,没有对朱允炆与朱济熺的言论做出裁决。

    对刘三吾说道:“刘学士,就让咱的儿孙们以此书该不该禁,各自陈述,由你禀给咱。”

    “是,皇上。”

    “你们书都读的不错,有机会也应在战场历练一番,日后好守卫边塞,护咱大明。”

    说完,朱元璋慢悠悠转身离去。

    朱济熺察觉到朱元璋眼神中有一丝落寞之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让多少文人墨客、迁客骚人诟病的晚唐早已不在。

    眼下是一片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的大明。

    十二月份的京师应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多少带点寒意。

    龙子龙孙们打着哈欠,三两成群的走出大学堂。

    “济熺哥,今儿,你可把那家伙比下去了。”

    朱尚炳小跑上前,比划手势说道。

    “嘘,慎言!”

    朱济熺赶紧制止,“你有几个脑袋,敢私议太孙殿下。”

    朱尚炳忙环顾左右,知道自己一时激动说错话了。

    诸多皇子皇孙中。

    与朱济熺交好的除了朱高炽,便是这位十五岁的朱尚炳了。

    这位可是大明第一个以世子身份袭封的亲王。

    因此,朱济熺起了对朱尚炳的拉拢之意。

    秦晋连封,日后必是自己一大助力。

    朱济熺小声叮嘱道:“这里是皇宫大内,说话要当心,听闻你这几日要返回西安,回去后替我向二叔问好。”

    朱尚炳虽是秦王朱樉长子,却是庶出。

    母为宁河王邓愈长女,秦王次妃。

    秦王正妃是元末名将河南王王保保之妹观音奴,后人又美又飒的敏敏公主。

    长于江南的朱樉压根看不上这位草原女子。

    朱樉将观音奴软禁于王宫,独宠次妃邓氏。

    因为朱元璋在册封秦王次妃的时候,不传制、不发册、不迎亲。

    朱樉为了弥补邓氏,竟制作皇后服饰给邓氏穿,并将房中的床做成五爪龙床。

    被长兴侯郭炳文告发后,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二年下旨将邓氏赐死。

    在这一过往背景下,朱尚炳不敢对皇爷爷有所不敬,但将满腔愤怒转到被朱元璋宠溺的朱允炆身上。

    都是庶出,为何朱允炆成了太孙,吕氏成为正妃。

    自己母妃被赐死,不受待见,连个世子金印都没有。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见嫡孙长成,下令铸造秦、晋、燕、周四王府世子金印。

    不久又下令取消秦世子金印的铸造。

    “是,济熺哥,尚烈年幼,烦请多加照看。”

    朱济熺拍拍朱尚炳的肩膀,道:“放心,宫内有我。”

    朱尚烈是朱尚炳的同胞兄弟,年十一岁。

    邓氏被赐死后,朱元璋召至宫中抚养。

    朱济熺还想嘱咐些什么,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朱济熺凭着上帝视角,知道接下来的历史大事件走向,又想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到来,有什么改变。

    就像应远在蜀中的方孝孺,却在应天。

    简单思索后,认为还是不说为好。

    历史上,秦王朱樉会在四个月后,为宫女下毒而死。

    “那尚烈就托付给济熺哥了。”

    朱尚炳拱手行礼,表示感谢。

    朱济熺走了没几步,朱允熥小步赶上。

    “济熺哥,我……我突然有些害怕。”

    懦夫,怂货,软蛋,烂泥扶不上墙。

    朱济熺内心怒骂数遍,方才冷静下来。

    “怕什么!陛下再不近人情,也是我们的皇爷爷,就这样放弃,你朱允熥九泉之下有何颜面再见你兄长,再见你母妃?”

    朱济熺怒目而视,小声斥责道。

    “我错了,济熺哥,刚才看见皇爷爷发怒,我才……”

    “按我说的,一定会成功。”

    朱济熺轻拍朱允熥的肩膀,抚慰道。

    “这两位是?”

    朱济熺看到等候朱允熥的俩虎背熊腰的侍卫问道。

    昨日见过一面,朱济熺留有印象。

    不待朱允熥介绍,两汉子行礼道:“俞靖见过晋世子。”

    “寥铖见过晋世子。”

    “原来是俞靖、寥铖兄弟。”

    朱济熺还礼。

    听了名字,朱济熺便知二人家世。

    俞家、寥家起于洪武岁月,对太子朱标忠心耿耿。

    若不是朱标,两家子孙早就削爵发配边关了。

    更是早逝的嫡长孙朱雄英,在朱元璋面前哭着求情,将二人留在宫中当差。

    这份恩情,二人不敢忘。

    现在只想一心护在朱允熥左右,报太子一脉恩情。

    见这位晋世子愿意与朱允熥亲近,故对朱济熺礼敬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