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日月山河 » 第十九章 谈心

第十九章 谈心

    “回皇祖父的话,这是时间模拟器,这是记载沙盘中天气变化,这是记录双方粮草消耗变化,这是用来记载双方士气的变化。”

    朱济熺一一介绍道。

    朱济熺把自己能想的东西全都在沙盘上呈现了出来。

    其实都是根据自己玩的策略游戏想出了的。

    “步骑兵会根据天气、地形的不同,行进速度也会跟着出现不同。”

    “通过对垒、粮草消耗,双方士士气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

    “天气的变化,如下暴雨或者旱灾,河流的水量也会变化,成为影响胜负的关键因素,孙儿在这里都做了空档,根据时间的推移,进行记录。”

    朱元璋细细端详了一回儿,眸中满是欣喜之色,道:“济熺,你真是咱朱家千里驹。”

    朱允炆内心一阵酸痛,朱家千里驹,皇爷爷何时这样夸赞过子孙。

    “孙儿只是看了些兵书,在先辈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也仅想到了这些,还有很多不到之处,在皇爷爷面前班门弄斧了。”

    朱济熺谦逊道。

    “咱看你在军事上很有天赋,以后无事可常去兵部走走。”

    亲王世子可随意进出兵部,这绝对是一份仅有的殊荣。

    “孙儿叩谢皇祖父。”

    “哎,平身。”

    “来人,把这东西给咱搬到奉先殿,叫兵部尚书茹嫦进宫。”

    “是,陛下。”

    “济熺,陪皇爷爷走走。”

    长廊中,朱济熺与朱元璋并排而行。

    朱允炆、朱允熥与一众太监远远跟在后边。

    “济熺,除了兵书,你还是要多看看圣贤书。”

    “圣贤书有什么好看的,天下读书人千千万,大多是些沽名钓誉之辈,像刘三吾学士的读书人才有几个。

    这些个儒生整日之乎者也的,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光耀门楣。”

    “真正有气度的大儒,一朝才有几人而已。”

    这句话很对朱元璋的胃口,但朱元璋仍装作严厉的训斥道:“胡说,尊重读书人是治理天下的根基,咱当年要不是有这帮读书人,哪能建立大明江山。”

    “孙儿不喜欢读书,孙儿的理想是有朝一日统帅劲旅,征伐漠北,替皇爷爷抢回咱汉家的传国玉玺。”

    “哈哈,你小子还挺有野心,咱老了,打元人还得靠你们了。”

    传国玉玺,汉家王朝的象征,这是朱元璋心里的一根刺,曾几度征讨漠北,都未曾找到。

    朱元璋看着一脸自信的朱济熺,心想咱的孙子里,需要几个能征善战者,有机会,得让这小子好好历练一番。

    问道:“想打仗不?”

    朱济熺压制住内心的狂喜,转而是一脸忧愁的回道:“孙儿想,可孙儿未曾在军中待过。”

    朱元璋轻拍朱济熺的后脑勺,说道:“你小子以为咱让你去打元人?元人那是草原的豺狼,凶着呢。”

    “全州、灌阳的瑶人叛乱,咱已命韩观去了。”

    “此地未平,龙州又起叛乱,咱让你到右军都督杨文军中历练,你可愿意?”

    “孙儿愿意,谢过皇祖父!孙儿一定不会让皇祖父失望!”

    朱济熺兴奋的叩首谢道。

    “咱给你两天时间,好好准备一下。”

    “是,皇祖父。”

    两人驻足,朱允炆等人迎了上来。

    朱允炆伸手想搀扶朱元璋,不料被朱元璋甩开。

    说道:“咱是武夫出身,身子骨好着呢,不要老觉得咱老了,年龄大了。”

    朱元璋一把年纪了,在宫里从来不坐撵驾。

    朱元璋瞧了一眼刚被自己训斥的朱允炆,说道:“今儿天气不错,皇太孙陪咱晒晒太阳,其他人先去奉先殿候着。”

    “是。”

    等朱济熺等人走远后,朱元璋拉着朱允炆的手,问道:“今天是不是生咱的气了?”

    “孙儿不敢!”

    朱允炆想抽手行礼,却被朱元璋一张大手握的牢牢的。

    “咱知道,咱把你老师翰林学士的职免了,你替他不平。”

    朱元璋的语气十分肯定,不容朱允炆辩解。

    “允炆,你是皇太孙,作为帝王,你要分的清楚哪些是忠臣,哪些是奸佞之徒,放眼望去,谁都是把忠字刻在脑袋上似的。”

    “忠诚之言,也不能全信,听之任之,有些进谏可取,有的不可取,并不是忠臣说的话,就对江山社稷有用,是社稷之福气。”

    “孙儿谨记皇爷爷教诲。”

    “你这孩子就是太拘,跟咱说说心里话。”

    朱允炆内心一番挣扎后,大着胆子说道:“孙儿不明白皇爷爷为何不让黄师父在大学堂教学,让晋世子可随意出入兵部。”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允炆,你可算是把心里话讲出来了,有什么就跟咱说,不要藏在心里。”

    “黄子澄是个忠臣,可过于刻板,不懂得变通之法,太常寺卿一职,再合适他不过。”

    “黄子澄是咱给你留的人才,此人所奏之言,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朱允炆一脸迷惑,问道:“孙儿不理解何为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唉。”

    朱元璋长叹一声,自己的大孙还缺少一些对帝王之术的领悟,说道:“日后你做了皇帝,民政之事可问他,涉及军政之事万万不可!”

    “那军政之事,孙儿该咨询于谁?”

    “齐泰、茹嫦皆可。”

    “孙儿记住了。”

    朱允熥应道。

    “洪武一朝,有你的几位叔叔在北方守护,那你呢?”

    朱允炆顿时哑口无言,不知该如何作答。

    “你登基后,大明得到边塞何人替你值守?你的几位叔侄兄弟中,唯有晋世子颇有军事天赋,历练一番,可堪大用。”

    “是孙儿错怪皇祖父了,请皇祖父责罚!”

    朱允炆泣声说道。

    朱允炆内心苦楚,皇爷爷是把一切都给自己想到了。

    可拥有骄兵悍将的亲王,自己如何约束得了。

    “方孝孺之言可全信,此人孤傲,允炆你能驾驭得了嘛?”

    “孙儿听皇祖父教诲!”

    “咱改日贬他去蜀中,你登基后再重用,他必定对你感恩戴德,以报知遇之恩。”

    “皇爷爷,只有此法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