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日月山河 » 第十九章 是谁指使

第十九章 是谁指使

    今年的应天城,较往年冷上许多。

    春和宫,几个女婢正在往铁盆里夹火炭。

    “陛下让秦长子回去了?”

    “是,母妃,朱尚炳还将随身太监带走了。”

    “哦,还真是个睚眦必报的主。”

    吕氏淡淡说道:“你说,这是谁出的主意?”

    朱允炆疑惑道:“母妃是指……”

    “一个没爹没娘的野种短短几天就能走进陛下的视线,你不觉得蹊跷嘛?”

    吕氏在宫中多年,敏锐性不是一般人可比。

    细细捋了捋近几日宫内发生的事,吕氏很快找到了出处。

    “母妃是说晋世子?”

    朱允炆说出吕氏所指。

    “朱允熥跟晋世子去了一趟京郊大营,回来后就跟变样了,还不明显嘛?”

    “这……”

    朱允炆认可吕氏的推断,又觉得哪里不对。

    刚刚朱允熥在武英所奏,句句说到朱元璋的心坎,若是晋世子所教,那晋世子图什么。

    朱允炆不信,朱济熺能有如此深沉的心思和学问。

    或许是朱允熥藏的太深,太深。

    “孩儿认为晋世子即使有这样的心思,也绝不能让允熥几天内学得这许多。”

    “允炆,你是说……”

    朱允炆将在武英殿内朱元璋对三人的询问,一一讲了出来。

    吕氏听后呢喃道:“看来这野种藏得还挺深,之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呢!”

    “你皇爷爷让晋世子去军中历练,宫里就剩下朱允熥,倒是个机会。”

    “那晋世子去了军中,可还了得?”

    “允炆,你想想,你皇爷爷为何杀颖国公,永平侯?”

    “是因为他们与晋王府错从复杂的关系!”

    “晋世子想去军中,就让他去吧,那些武夫们也不傻,本宫不信还有人愿意往上凑,现在对你威胁最大的反倒成了朱允熥。”

    “允熥。”

    朱允炆想起这几日的憋屈就恨的牙痒痒。

    “你千万要沉住气,不能在你皇爷爷面前失了分寸。”

    吕氏叮嘱道。

    “母妃所嘱,孩儿不敢忘。”

    “听说陛下设了一个兵武院?”

    吕氏问道。

    “是,母妃,是晋世子做了一个沙盘,皇爷爷很高兴,听了晋世子的提议,皇爷爷准备在兵部一侧设立兵武院。”

    吕氏虽只在春和宫一隅之地,却对整个朝堂大事了如指掌。

    “允炆,这兵武院主事一职,你必须揽在手里,万万不能落入他人之手,尤其是朱允熥。”

    “为何?母妃。”

    朱允炆不解,一个正三品主事有什么好争的。

    “这是你收揽边境将领人心的机会!借此可控制你几位叔叔的兵权。”

    吕氏不愧在深宫多年,揣摩出兵武院主事一职的利弊之处。

    吕氏之父吕本,乃前元官吏,在元朝颇为显赫。

    在洪武年初做过户部侍郎,吏部尚书,礼部尚书。

    吕氏自小耳渲目染,再加入宫二十年,对政治之敏感不亚于朝中重臣。

    “可兵武院主事只是三品,皇爷爷不会让我兼任。”

    “允炆,难道朝中就没有愿意为你效力的武将嘛?”

    吕氏问道。

    朱允炆思量后,胸有成竹道:“孩儿心中有人选了。”

    “何人?”

    “曹国公。”

    大明的第一任曹国公为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于洪武十七年病逝。

    洪武十九年,长子李景隆承袭爵位,为第二任曹国公。

    吕氏听后,点点头表示认可。

    “允炆,你还有何心事?”

    吕氏从朱允炆忧郁的眼神中,察觉到儿子心有不快,问道。

    “母妃,秦长子回藩国,这是让老虎回山,孩儿不甘,又无可奈何。”

    吕氏嘴角微扬,说道:“秦王之封,不足为惧,过些时日,自会烟消云散。”

    ……

    朱济熺回到寝宫,刚进院子看到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儿与小彦名玩耍。

    “姑父!”

    “晋世子。”

    男孩儿行礼道。

    这男孩儿正是秦王次子,朱尚烈。

    “不要拘礼,尚烈,以后叫我济熺哥就行,你可不许欺负小彦名。”

    朱济熺摸了摸朱尚烈的脑袋,说道。

    “济熺哥,你放心,以后谁要是敢欺负彦名,我揍死他。”

    朱尚烈打保票道。

    “好,男子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哦!”

    朱济熺与坐在院里的傅氏聊了几句后,回到房间,叫来太监马牛儿。

    问道:“你和王景弘相熟嘛?”

    “奴婢不熟,只知他是太孙的人。”

    马牛儿小心翼翼的回道。

    “你们都为春和宫传递消息,是因为什么?是因为太孙是未来皇帝?”

    “回世子的话,是,还有……还有就是太子妃会给听话的奴婢一些钱财。”

    “嗯,下去吧。”

    “是。”

    果然,钱生万道,身为皇族,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

    朱济熺关上房门,开始筹谋自己的生钱之道。

    ……

    “三殿下,这是来给陛下送膳。”

    黄狗儿看着朱允熥端在手里的面条,问道。

    “有劳黄公公通禀一声。”

    黄狗儿有些难为,眼神转遛一圈,像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说道:“陛下正在为龙州的叛乱烦心,三殿下进去后小心说话。”

    “多谢公公!”

    朱允熥答谢道。

    这是黄狗儿有意提醒自己,朱允熥哪能不致谢。

    黄狗儿也是给两天前朱允熥在朱元璋面前没有告自己故意阻拦的状,还了份人情。

    “谁?允熥?”

    “孙儿见皇爷爷还未就寝,想跟皇爷爷聊聊家常。”

    朱元璋停下手里的活,拿起不求人(抓挠敲背之用)轻轻敲打后背。

    朱允熥上前放下面碗,用双手给朱元璋轻轻敲打。

    “允熥,你最近这些学问都是跟谁学的。”

    说完,朱元璋端起面碗,呼啦啦的吃了起来。

    一口大蒜,一口大葱,好不快活。

    朱允熥能制出精致细盐,朱元璋信。

    在武英殿的表露出来的学识和眼界,朱元璋不信。

    知识和眼界这东西,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学得来的。

    朱元璋是从大字不识一步步学起到博览群书,其中艰辛自己再清楚不过。

    朱允熥一时有些错愕,稍微镇定心神后,说道:“回皇爷爷的话,都是孙儿自己学的。”

    “你同济熺去了一趟京郊,回来后就变了样,这两天又老往晋世子住所跑,你俩是不是瞒着咱,做什么大事?”

    朱元璋此言,对朱允熥来说如平地一声雷。

    朱允熥慌忙跪下,叩首于地。

    “给咱说话。”

    朱元璋怒道。

    任何人欺咱,瞒咱,可以,但咱的孙子不行。

    朱元璋咆哮一声后,自言自语道:“想当初,咱要是有这碗面,何至于造反,咱要是顿顿能吃上一碗面,咱还能做得了皇帝嘛?”

    朱元璋恨,贪官污吏都让咱杀了,咱让天下百姓人人都能吃饱饭。

    这些个西南蛮夷为何还要造反,真是该死,该杀。

    朱元璋起家于底层,对穷苦人有天然的同情,将百姓得赋税降到最低,同时还让老百姓一起打贪官。

    若是能把贪官扭送到京师就有赏赐。

    自古民不与官斗,老百姓哪见过这种场面,底层的穷苦人对朱元璋十分信服。

    可洪武年间的的农民起义从未停止过,较大的有数万之众。

    朱允熥长吸一口气,压住砰砰直跳的心脏和瑟瑟发抖双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