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造一个网络帝国 » 第三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三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炎黄共和国建国初始崇尚文武双修,经过80年的历程变迁。慢慢的,开始由文武双修转为重文轻武的社会氛围。

    秋风带着萧瑟和肃杀之气,万物枯黄衰败中带着点点生机。叶子总是这样落着不停,清晨负责清扫大街的工读学生们,早早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黄明昊打开门,吱呀的开门声,吵醒了,正在睡觉的三个小弟。三个人看到大哥已经起床,整个人瞬间清醒,便开始穿衣服。

    四个人出了宿舍,走到了演练场。王明浩一马当先,带着几个小弟围着演练场奔跑起来。掏空身体的老二在跑了三圈之后就停了下来,粗粗的喘着气。

    朔北的秋天干冷异常,老二像一头牛一样的白气,从口中呼出。王明浩看到老二这个样子,也停了下来,老四看到大哥停了下来,便折返跑回去,跑到大哥的旁边。

    大哥,我不行了,我跑不动了。老二说着,粗重的喘息越来越重。

    王明浩心里的火立马上来了,瞧你的怂样,跑了三圈就说不行了。怎么没有看到你出去玩的时候那么高兴?体力那么足?

    老四,你看着他,他爬也要爬20公里。

    老四听着兴奋至极,想都没想就直接答应道:好嘞!

    演武场的人慢慢多了起来,看到两个在疯跑,一个快要累死,另一个在旁边催促那个快累死的人使劲跑。这样的奇葩画面真是一年难遇。当他们看清楚这几个人是谁的时候,他们脸上的表情都异常精彩。心想:难道这几个人转性了?这么早就见到了他们?事出异常必有妖,我得躲着远远的。

    王明浩和老三尚武在演武场的人慢慢多起来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跑步。二人看着快要死掉的老三,王明浩心里多是叹息,老三这心里都是兴奋。随即,两个人便走过去。

    王明浩说:老四,老二跑了几圈了?

    老四贱兮兮的给老大说:老大,还差两圈。

    黄明浩随口说:算了算了,今天就练到这吧,我们去吃早饭。

    四个人吃完了早饭,黄明浩便给老二和老四说:你们俩去把书带过来,我和老三在学堂里等着你们。

    黄明昊跟老三走到了学堂,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堂里的人慢慢多了起来。但今天的教室却格外的安静,并且黄明昊和老三做的周围没有一个人挤过来坐下。老二跟老四取回书走到学堂,看到这个情况,脸上异常精彩。二人心想:还是我们四个的影响力大,你看别的学堂很吵闹,而我们学堂安安静静的氛围多好。

    时间不长,一个身穿灰布长衫,满头白发,留一撮山羊胡,一对戴着眼镜的小眼睛不大却显得格外有神的小老头走进了学堂。而这个人便是四个人口中的张夫子,那个被王明浩打了一顿的人。

    老三看着走进来的张夫子,想起昨天跟大哥说的,大哥与张夫子的种种过往,憨憨地笑出了声。

    正在讲台整理书籍的张夫子听到老三的笑声,头也没抬便说:今日我们讨论学习与思考的问题。开讲之前请问?诸君刚才何以发笑啊!

    教师格外安静,无人回答!

    张夫子听到无人回答,便抬头向发出声音的地方望去。瞳孔微缩,看到一张熟悉的脸。颤抖的双手结巴地说:王明浩你怎么在这里?你又想干什么?

    王明浩听着老夫子叫自己的名字,便站了起来说:作为学生,小子是为学习而来。以前是小子年幼无知,请夫子见谅!

    张夫子摸着自己的胡子,听到王明浩如此说,紧张而忐忑的心里便放松起来,说既为学习而来那便坐下听讲吧!

    众人一惊,原以为王明浩会和老张夫子会互相不对付,闹将起来。却不想二人几句话便解开了其中的误会。

    张夫子接着说:诸位今日我们讨论思考与学习的问题。请哪位同学先谈一谈,思考与学习哪个重要。

    此刻的教室讨论了起来,但听到有人喊了一声:夫子,我想说一说。说话的是自称哲文班第一的李唐。

    张夫子只听到李唐如此说,便说道:就由李唐先回答一下。

    此刻的王明浩心中一阵孤疑,抬手拍了拍老二说:李唐是谁么?莫不是唐朝李家?

    老二听到大哥这样问说:什么唐朝李家?李唐是唐氏公司的少爷。

    王明浩听到老二这样说,心中明白大概。便说:老二,吩咐你一件事情,把唐氏公司的资料给我搞一份。

    老二听到大哥这样说,头大如斗。一脸苦笑的给大哥说:大哥,不是我搞不到资料,这样搞我会被家里打的。

    王明浩听到了这样说,便笑道:你不怕我打你吗?

    老二听到大哥这样说,一阵发寒,想到现在的腿还在发抖。为了以后学校幸福生活,被迫营业的答应了老大。

    此刻的李唐正在回答张老夫子提出的问题。

    夫子,我认为:

    学习大于思考,学习是思考的本源,是思考的基础。如果没有学习,思考将不复存在。

    学习是生活的基础,思考是推动生活变革的重要环节。人可以没有思考,但是不能没有学习。如果没有学习,人的生存将会存在重大的障碍。如果说就学习和思考哪个比较重要的话我认为是学习大于思考。

    所有人正在听着李唐回答着问题,此刻,王明浩却连笑三声。

    正在沉浸于学生回答当中的连连点头的张夫子,听到课堂被人打扰,皱着眉头去找笑的人,抬头发现发现原来那个人是王明浩。

    众人听到王明浩的笑声,此刻,正在回答问题的李唐也停了下来。张夫子索眉问道:王明浩,你何故发笑啊!

    王明浩起身作答:禀告夫子,我听闻李唐兄如此精妙回答,深感叹服,不禁发笑,还请夫子恕我无状。

    张夫子抬头说:你既已发笑,就请你来回答一下本夫子的问题。

    老二,老三,老四听到张夫子这样说,一个个涨红着脸,强忍着要笑得表情。王明浩站起身来,瞪着眼睛看着他们三个,三人顿时一个激灵都趴在桌子上。

    王明浩款款而谈:

    夫子,小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停,张夫子惊异之中,一声喊了出来。这句话似有深意,请王同学讲解一下其中是什么意思?

    王明浩心中一滞,突然想到这个世界的语言,曾经出现过断层,古文已经淹没在浩瀚的史海中,只有现在的历史学家们才懂得只言片语。便无奈地解释道:这句话说的意思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就不切于事而疑惑不解。

    张夫子欣喜异常,连说:大善,大善,你竟懂得古文之词。

    听到丈夫子这样说,王明浩也想显摆一下自己,就说:夫子,我还有话说。

    丈夫子兴奋之余,听到王明浩这么讲!心中泛起点点疑问,这小子不是历来与我抬杠吗?今天怎么这么听话?难道转性了?但听到王明浩这么说,撑起夫子的面子说:既然还有想法,就一并说来。

    王明浩听着夫子这样说,也毫不客气,款款而谈:

    用辩证的方法去看这个问题:

    学习而不思考,只会带来知识的停滞不前。没有方法,且不去辨别原有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做不到因地制宜的运用学习来的知识,只会照,搬,抄,套。这是一种僵硬的,死板的闭合圆圈,不会对社会的前景产生任何影响。

    思考而不学习,就意味着一切思考,不能立足于实践,而思考也就没有了什么意义。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如果世界观的更新不立足于整个世界的发展,不立足于当下。那所创造的世界观,是一种天马行空的世界观,是不符合当下社会需要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有可能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在讨论学习与思考这个问题中,学习与思考并不存在谁比谁重要的问题。

    夫子,我的回答完毕。王明浩说到。

    切说来说去还不是等于没说!做在中排的李唐用极其轻蔑的语气说着。

    老二,老三,老四听到大哥被讽刺了气的拍案而起,恶狠狠说:你说谁呢?再说一遍,信不信我卸了你的胳膊!

    王明浩听到自己的小弟这么说,心里倍感欣慰。又想到李唐如此不给自己面子,瞬间火气上来了。他强忍着自己的怒气,给老二老三老四说道:大家都是文明人,何必要跟畜牲计较?于是站起身来,向夫子拱手道:既然有人提疑问,我自然也不敢退却,请夫子允许小子做如下解释。

    张夫子听着王明浩的话,瞬间愣了一下,心中孤疑道:这小子今天怎么了?别人说了他,他也不发作,难道传闻他喜怒无常是假的?不对,我自己可是亲身体验过的。但是今天他竟然开始好好讲道理。装出一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样子。既然如此,也看一看这小子怎么说。

    此时,坐在学堂里的知道王明浩是怎么样的人都是这个想法。他们深知,刚才回答问题的那个人是一个喜怒无常不好惹的人。但是今天,不知道怎么了却是一副温润如玉,谦谦君子的样子。

    夫子,我认为有六言而成六蔽。王明浩不紧不慢地谈到。

    张夫子疑惑之中,于是问道:什么是六言六蔽。

    王明浩更加谦逊说:禀告夫子!

    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依照上述所言分析,刚才听到李唐,说话如此尖刻,他应该是一个直率之人。

    但听李唐兄刚才回答问题如此才思敏捷,其必定是一个智慧之人,而李唐的智慧却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思想经验。

    照前面李唐的回答分析,其必定是一个爱学习的人,虽然不善于思考。但何为学习?难道只是所学皆为书本的知识,岂不知人生处处需要学习,如只是拘泥于书本,未免学习范围过窄。这样的话此过窄学习,并不能称作是真正的学习。而依照前言,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刚听李唐如此评价,此行为可真是放荡之极,简直有辱斯文!当然,这也印证了此话的正确。

    李唐兄受教于夫子多日,终日勤勉。我今天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听夫子的课,但看李唐如此行径,扰乱课堂在先,不尊先生在后,如此无礼放荡之人,我认为应该赶出课堂。

    李唐听到王明浩这样回答,脸被气得青紫。

    熟悉王明浩的人听到王明浩的回答,先是一愣,转而不得不叹服,王明浩现在的口才。

    学堂里的女学生,在王明浩回答完之后,想起了热烈的掌声。张夫子瞬间变脸,起手拍在桌子上,说道:安静!

    夫子,我有话说!说话的是学堂学生中里最擅古文的,名字叫邓通。因此人善于古文,且发表多篇文章,故张夫子对他另眼相看。

    张夫子看到是邓通发言,便说道:邓通,你有什么问题尽可以提。

    邓通随即说道:刚听闻王明浩不仅才思敏捷,而且对古文颇有研究。在下刚写了一首诗,请王明浩品鉴。邓通心想:就你还这样讽刺李唐大哥,看我今日,要不要你出丑?随即给了李唐一个眼神。李唐立刻明白,树了大拇指给邓通。

    王明浩理当不让说:邓通请讲。

    邓通拿出自己的电脑,连接显示器后,只见一首诗映入眼帘:

    西北女自望,江水带红装。

    塞外少美酒,梦中思妾乡。

    打开后,邓通拱手说:请王明浩品鉴。

    张夫子看到此诗,心里震惊异常。感觉此诗用词华美,意境悠远,上下押韵,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正在沉浸于此诗中的张夫子,听到王明浩开始回答,便的听了起来。

    王明浩说:此诗,看似押韵华美,实则体现出的是两个人的不同意思,是两种意境的强拉切合,不算好诗。

    邓通听着一脸不屑,于是给王明浩说道:请指教!

    王明浩说:此诗如果做如下修改,便诗可通,意可诚。随即走到邓通的电脑旁,快速的在键盘上敲击一阵,只见屏幕上显现出这样的内容:

    塞外多美酒,醉梦回妾乡。

    江南我自望,盼水带红装。

    此时,邓通彻底惊呆。张夫子看到此诗,顿时感觉恢宏大气。

    如果说刚才的情诗是燕雀的话,而现在的情诗,则可比作鸿鹄。

    邓通拱手,向王明浩说道:在下佩服。敢问王明浩兄,能否作诗,让在下观仰。

    王明浩毫不客气,睡在键盘上敲击一阵,只见屏幕上出现一首诗:

    妩媚观之苍茫,由身正值未央。

    柳鹂鸣之成对,白鹤飞之一双。

    河荇春之共采,山菊秋之琴唱。

    红烛灯之同寝,暮年死之结葬。

    王明浩刚输入完,张夫子看到屏幕上的文字彻底蒙了。作为燕大古文研究的佼佼者,他深知这首诗的分量。这堂课有这首诗,必留千古。

    此刻的邓通才明白与王明昊的真正差距,随口便士一首足以流芳千古的好诗,他深知自己无法企及。只恭身说道:在下佩服!

    王夫子拿起手机,兴奋之余想拍下来。奈何自己的手机确实最低的版本没有摄像头,他自认为世间已经没有什么学问能让自己有那么大的反应,除非侮辱自己。但是他今天真的震惊了。随手拿起笔,用一张纸记了下来。

    又抬头瞟了一眼王明浩,心想:能写出这样诗句的人,怎么会当初做出那样的事情。他知道王明浩出了事情,病了一场。可是一场病之后来到学校,竟变得如此才思敏捷,谦逊儒雅。

    老二,老三,老四一脸佩服的看着大哥,心想:大哥,还是人吗?还是我们的大哥吗?怎么感觉这次大哥回来变了?但不得不佩服大哥,给我们长脸了。看来要向大哥学习争取把校霸四杰,改为学霸四杰?

    此时的老二心里异常震惊,他的家族是一个很古老的隐匿家族,做着消息买卖的生意。

    记得他小时候偷偷跑进了家族的藏书楼,藏在了贡案下。便在供案下发现了一本书,名为离骚。书中记载着千年前,家族中的几位前辈行船回家,在水中救起一个自称屈原的落水之人。此人醒来后,时常疯癫的自言自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当时家主念其可怜,便将其带回了家族。回到家族,经过名医的治疗。此人虽然神智恢复,但时常不语,一年后因病去世。

    家族命人收拾他的遗物的时候,在塌下发现一篇名为离骚的文章。当时家主命人解释其中意思,竟无人懂得。叫来照顾屈原的仆人,此仆人看到文章竟然通读而下。但家族命令及解释意思此仆人却不懂。家主问其缘由,此仆人说屈原没有给他解释其中的意思。后来家主以为,这篇文章是屈原在疯癫时所写,没什么用。家主感念此文章的字极好,便将此文章放在了藏书阁,并命令照顾屈原的仆人,将这篇文章翻译成这个世界的文字。事情不知过了多久,这篇文章竟然藏在了贡案下。

    而今日当老二听到大哥念出的诗的时候,顿时感觉这首诗与他看过的离骚文风差不多。他竟有一种,如果把离骚给大哥,一定看得懂的感觉。

    但家族有命不能暴露自己的行踪,此事只好作罢,看来得以后有机会的才能证实这件事情。

    思考间,只见学堂中几尽妖艳的女子走向老大。

    王同学,你好啊!我叫夏文雪,仰慕王同学的诗才,能否将这首诗卖给奴家。王公子有什么条件尽管提呀!说着,摆出一个风骚的姿势。

    听了夏文雪的话和动作,老二,老三震惊的张大了嘴巴!心想:我操,老大什么魅力?他么的禽兽啊!一首诗就把我们的堂花搞定啦!还是老大强啊!欺负人欺负的没边儿,没活路啦!

    但听到王明浩的回答,三个家伙更加震惊!姑娘,请自重!我的诗不卖,谢谢!

    当全班还震惊于夏文雪,竟然主动走到了一个男人旁边的时候。王明阳的话如一颗惊雷,在各位心中绽放。全班人心里怒骂道:装纯洁,当圣人,你到底是不是男人?这么好的机会,竟然白白浪费,简直是暴殄天物。

    当众人还在处于震惊的时候,张夫子说了一句让他们更加震惊的话:除了王明浩,其他人下课,王明浩跟我去文堂。

    燕大文堂是隐而不出之地,是炎黄共和国文人学子的圣地,他传承于上千年之前道文学宫。因当时学宫设教坛于宫墙之外,怜悯世人,教化百姓,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坛开拓者,但后来毁于战乱之中。存活下来的学宫学子,组建了后来的文堂。延续了炎黄大地千年的文教盛世。而能进入文堂的人,要么是已过花甲之年的文坛耆老,要么是年少成名的文坛天才。至今为止,已有20余年没有哪个天才进入文堂。

    张夫子原名张道,在40余年前年少成名,因一篇甲申论,被当时的学界耆老特批引入文堂。这也是当时,王明浩和张夫子起冲突之后,他父亲揍他的原因。

    而今日,张夫子却要把王明浩带入文堂,可见,这首诗在丈夫子心中的分量。

    王明浩听到张夫子这样说,心里一愣!随即,欣喜之意油然而生。四下看了看,却看见整个学堂的人向他投来了嫉妒的目光。

    此时的李唐,怒意已燃烧到头顶,咬牙切齿,心里不甘的默念:他凭什么?他凭什么?五指扣在桌子上,眼看着手指咬出血,却不知道疼。忽然,他眼睛一亮,心想:一定是王明浩的父亲在背后操作的。一个只知道拳头的人,一个和老夫子干过架的人。没有足够的利益,他不相信老夫子有这样的慷慨。一定是这样的,他坚信是这样的。心想:看来自己要去找一找自己的父亲了。

    王明浩一脸淡定的等着学堂里的人走完,在老二,老三,老四的极力催促下,他才慢悠悠地走向了张夫子。

    笑着对张夫子说:感谢夫子抬爱。

    张夫子笑得怒骂道:你小子少给我上马虎眼,跟我走吧!只怕到了门口,你不敢进去。

    王明浩心想:世上还没有我怕的东西!

    一路无话,转眼就到了文堂。王明阳定睛一看,文堂是一个普通的院子,只是从门外看到里面去,可以看见挂着的匾,上面有文堂二字。

    张夫子阔手迈步,昂头挺胸进入文堂。回头一看,只见王铭浩站在门外,没有进来。张夫子得意的心想:原来还有你怕的时候。随口说道:小子,怕了就回去吧!

    听到这句话,王明浩一下子不乐意了。迈步向前,走进了文堂。

    王明浩刚迈入文堂,只听到有声音传来。老张头,你都快20年没有进文堂了,今日是哪阵风把你吹来了?说完双瞳一缩怒不可遏得对张夫子说:你怎么还带人过来了?你不知道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入文堂的吗?

    张夫子听到谭老头这样说,先是一笑,便随口说道:几个月不见,你的臭脾气怎么还是不改?

    王明浩听到张夫子这样说:心里顿时乐了,心想:张夫子才几个月不见,这个人便让人家要改脾气,没想到张夫子还有这么可爱的一面。

    说完,张夫子正经起来,走到谭老头儿旁边。二人嘀咕的说了一句话,便径直走入内堂。留下王明浩站在那里,静静的等着。

    进了内堂,谭老头瞬间发问:这个年轻人是谁?你不知道这里的规矩吗?什么人都往这里带。

    张夫子慢悠悠的对谭老头说:还记得三个月前,我与一个学生挣论心学与理学的问题吗?当时你还评论了那个小家伙说的话,说这个小家伙是可造之才。几十天后,我给你说那个小家伙出车祸了。你还叹息,这是文坛的损失。

    谭老头疑问道:这和这件事有什么关系?

    张夫子继续说道:那个小家伙儿就是门外站着的小家伙儿。

    谭老头一愣,随口说道:他没事儿就好。但又问道:他没有出事儿,和你把它带到这儿来有什么关系?

    张夫子说:谭老头,莫要着急,我让你看个东西。随即从身上拿出一张纸,只见纸上面写了一首诗,一句话,诗为:

    妩媚观之苍茫,由身正值未央。

    柳鹂鸣之成对,白鹤飞之一双。

    河荇春之共采,山菊秋之琴唱。

    红烛灯之同寝,暮年死之结葬。

    话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谭老头看完之后震惊不已,随口说道:我炎黄共和国,虽然文坛久盛。但一直对古文了解颇少,一直缺乏对古文有见解之人。此文一出,我炎黄共和国古文当兴。

    张夫子看到谭老头如此高兴,随即,将今天的事情和盘托出。谭老头惊讶的朝外面看了看。随后对张夫子说:我承认他惊才绝艳,可是仅凭这点东西,也不能进入这里。我虽有管理这里的权利,但是要持身中正。

    随后张夫子说:我肯定不会让你难做,眼看学生放假之期不远,如果他在放假的时候能完成一篇文章,若这篇文章得到了文堂各位主事的认可……

    谭老头随口说道:这样的话,我倒是可以接受他进入文堂。

    接着对张夫子说:心学理学之争固然重要,但眼看我文堂已经日落西山。从天下人的文堂,落到了只是读书人的文堂。文堂已经慢慢成为了炎黄共和国的后腿。如何让文堂成为炎黄共和国的助力,这才是我辈,我们做为文堂管理者的目标。

    张夫子一愣,随即明白说道:我知道怎么做了。

    两人谈完,张夫子走到王明浩的身边。给王明浩说道:再过十几天,你们就放假了。我给你一道机缘,可以让你进入文堂,你可愿意?

    王明浩听完心里一惊,心想:如果我能进入文堂,那边有了足够的名气,有了以后可以快速发展的资本。随即说道:一切听张夫子安排。

    张夫子说:我今给你出一道题,你只消完成一篇文章,经各大主事评审,合格后即可进入文堂。题目为:找一社会存在的本源论述其间的关系。记得我的题目,你去吧!

    王明浩随即听完,拱手而出。

    张夫子随即进入了内堂,给谭老头儿说了出的题目。谭老头顿时一愣,笑骂道:他怎么可能完成?你是在坑他。

    张夫子不语,笑着走出了文堂。

    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