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炽汉 » 第二十七章 立名

第二十七章 立名

    刘宏的声音,当属恢弘大气,但此时在刘备耳中听去,却是有些尖锐刻薄。

    长久沉默中,刘备保持着躬身行礼之态,他没有抬首看天子刘宏,但刘宏的低吼咆哮,一连串发问之下,他忽然有些失望。

    这种失望,绝非一两句能形容,而在失望之后,带来的是深深地疲惫感。

    今岁,已是他重开的第五年,五年之内,来到了明知是漩涡中的雒阳,于先祖所赐宝物中,来寻找能改变大汉未来十几年,乃至于几十年的契机。

    他经历过无助、彷徨,又重新振作。甚至筹建大汉“新党”,即以匡扶汉室为基石,团结能团结之属,改变朝中腐败乱象。

    倒头来,却发现,大汉之变革,最需要改变的,乃是天子刘宏,最难改变的,也是天子刘宏。

    如果将今日大汉,比作生病之病患,天子刘宏虽说不是根本病因,却是主要病因。

    有过皇帝经历,在广泛见识之下,刘备能理解少年刘宏,想将权力抓在手中的想法,但并不认同刘宏做法。

    治理一国,百姓为基,绝对不能以牺牲百姓之利益,而满足个人私欲。刘备经历过苦难,了解最底层百姓之疾苦,对此感受,尤其深刻。

    他渐渐抬起头,刘宏狰狞之面孔,处于一畔的大宦官曹节,以及刚刚进来的宦官赵忠,各流露出欣喜自得之笑,全以映入了刘备眼帘。

    自然也有皇宫之内,其余侍从,面向天子刘宏,献媚的眼神。

    所有人中,唯一刘备直起了身子,他面向愤怒的天子,又一礼,道:“陛下以为末将有罪!

    那么,末将便有罪罢!”

    刘备礼从卢植,这些年来,每逢休沐间,不忘学业,又跟着蔡邕、杨彪,郑玄求学过,礼仪周到,无可挑剔。

    这等正经且严肃的模样下,刘宏心情可想而知。

    在曹节等人,前番多次弹劾下,加上雒阳城内的一些奏报,刘宏这次本就是问罪于刘备,而后拔出刘备背后之一连串人物,也是中常侍曹节认为的不稳定因素。

    之所以不直接拿下刘备,主要原因在于,刘备为人处世之下,早在世家大族之内,编制了一张可以护卫其本人与身后党属的大网。

    刘宏宠幸宦官,与朝臣相抗,内耗外,可不正是为了减弱,那些拉网之人的权势。

    今日相见,万万没想到,在京师之内,得授圣贤之学,名声颇佳的刘备,会显露出如此“无赖”举动。

    早知刘备亦属大汉宗室,刘宏气极反笑,这刘玄德,可是有太祖高皇帝之风乎?

    “来人呐,将刘备,为朕押入大牢!”

    刘备入狱了。

    消息是在刘备往廷尉大狱路上传开的,等刘备到达廷尉大狱门口时,此地已经被雒阳百姓,及城中士子所堵住。

    放眼看去,万人空巷。

    但人群再怎么汹涌,皇命之下,刘备终被押入大牢。

    数年来,同袁绍私下养士不同,刘备更喜欢在家庭之外,接济普通人。

    这等做法,为他名声的传扬,非常缓慢。但日积月累下,在雒阳市井,雒阳百姓,游学雒阳的寒门士人中,刘备甚至成为了仁义的化身。

    于士人新作评选中,刘备、袁绍、曹操等八名青年俊贤,各以能耐,同时被评为“八进”。

    进,进取也!

    此中八人,各行其事,彰显兴大汉之心,隐约成为年轻人的榜样,并于天下传播开来。

    大儒弟子,汉之宗室,“八进”之一,这一个个名望加起来,每一个就是一个不小的力量。

    何况,刘备背后,还靠着最庞大的士人阶级。

    于当天夜里,高高在上的大汉天子刘宏,就感受到了各方面的压力。

    首先收到的,乃是朝臣威压。在刘备下狱事上,甚至不需要卢植、杨彪等国之重臣,率先出面,以尚书台,御史台等处,送来的奏本,就已经快将刘宏给淹没了。

    刘备下狱,当然不能同当年李膺等人,为处死相比。

    朝堂上的压力,刘宏并不惧之,甚至朝堂上闹腾的越欢,他隐有作对想法。士人本该是他维护统治之工具,可刘宏性情中,隐约将士人视作了敌人一般。

    可在朝堂之外,雒阳百姓的大规模请愿,却是刘宏没有想到的。

    “刘玄德,年才弱冠刚过,于民间,竟有如此威望?”

    私下里,与中常侍曹节等人谈话时,刘宏难掩惊色。

    曹节则是嗤之以鼻:“愚民罢了,刘玄德不过如此。”

    刘宏对曹节的言语,也是认同,他为大汉天子,百姓以为驾驭之民,有种心理上的自信。

    在曹节等宦官所率雒阳守城军队镇压下,城内的百姓,面对正规汉军,自掀不起什么浪花。

    这样一来,刘备的名声,却是在民间越传越广。

    在接下来两年内,为刘宏特别针对,刘备一直处于狱中。

    他并没有颓废,而是接手先生卢植过往曾做过的事,修书,著书。

    这是刘备第一次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地研究学问,过往进学,他多少掺杂着一些功利性。

    这一次,在潜心学问之后,刘备发现,曾思索过的东西,再次思考起来,又有不一样的意义。

    狱长崇敬刘备名声,见刘备刻苦,又于卢植等朝中重臣照料下,早在刘备入狱之初,即单独腾出了一件牢舍。对于宫外的刘母,有同门高诱等人照料,生活还算安宁,每隔一段时间,甚至能来探望儿子刘备。

    而今看去,刘备所处整个牢舍之内,于书架上,摆满了竹简。

    竹简所书,多为刘备在学问方面的个人见解,其中包括吏治、民生、军事等各个方面。

    光和七年(184),即便有刘备的多方提醒,黄巾之乱,终还是到来了。

    天子刘宏,忧心手中权势不稳,免除绝大部分人的党锢。

    被禁锢的党人,终得以能再入仕。

    同年,刘备带着他的书籍,走出牢狱,且向天下传去。

    这一出狱,再面向的,乃是熟悉又陌生的千疮百孔之大汉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