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的大号是皇帝 » 第027章 心灵砒霜(下)

第027章 心灵砒霜(下)

    奉天之宝!

    皇帝居然要用奉天之宝!

    一时间,周延儒、温体仁、王象斗、萧进高等人都是惊愕无比。

    随即,他们又十分的激动。

    谁说皇帝刻薄寡恩的?出来,我不打死你!

    皇帝今晚的誓言,没有其他任何一个皇帝能够做到。现在,皇帝更是用奉天之宝将其铭记。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它是“奉天之宝”啊!

    作为九五之尊,天之子,皇帝的印章是非常多的。称之为“宝玺”。

    不同的宝玺,代表不同的含义。但是绝对不是某一个“盖章狂魔”。

    “奉天之宝”,以镇万国祀天地;

    “皇帝之宝”,以册封赐劳;

    “皇帝信宝”,以征召军旅;

    “天子之宝”,以祭享鬼神;

    “天子行宝”,以封赐蛮司;

    “天子信宝”,以调发番兵;

    “制诰之宝”,以识诰命;

    “勅命之宝”,以识勅命;

    “广运之宝“,以识黄选勘籍;

    “御前之宝”,以进御座从车驾;

    “皇帝尊亲之宝”,以答赐宗人;

    “敬天勤民之宝”,以训廸有司。

    凡此种种。

    其中,又以奉天之宝最为重要。

    就是皇帝自己,也不会轻易的动用奉天之宝。那是要通晓全天下的。甚至是通晓其他国家。

    比如说,一旦是用了奉天之宝,就是朝鲜国王,都可以引用。

    甚至是惊天地泣鬼神。

    “皇上三思……”王承恩小声说道。

    “朕金口玉言,岂能出尔反尔?”崇祯摇摇头,“用奉天之宝!”

    王承恩只好站起来,亲自端来奉天之宝。

    沉甸甸的金印,需要双手才可以拿起来。

    “皇上……”王承恩将奉天之宝送到崇祯皇帝的面前。

    所有的宝玺,都是需要皇帝亲自动手的。

    崇祯皇帝拿起奉天之宝。

    重重的盖下来。

    印成。

    “好了。”崇祯皇帝漫不经意的将奉天之宝放回去漆金托盘里。

    内心暗暗的怨念。妈蛋的,好沉重。弄那么大一个黄金做什么?

    又不能拿去当铺卖钱……

    不过,拿来灌心灵砒霜的确效果不错。

    估计此时此刻,他们一定都在赞叹,这个家伙真是仁君啊,我们以后可以为所欲为了。

    当皇帝的居然发誓不杀大臣?那不是神经病吗?

    这样的皇帝绝对容易糊弄……

    “谢皇上!”明明是只有四个大臣,却是叫出了山呼海啸的感觉。

    没办法,他们几个,的确是发自内心的激动啊!

    从此以后,他们都不用担心被杀了。

    最多就是罚没家产,没收田产而已。

    不过,可以肯定,得知消息以后,最高兴的,绝对不是他们。

    是谁?

    是前线的将领!

    是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他们!

    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战败被问责。或者是像袁崇焕那样,死的惨不忍睹。

    兵凶战危,谁敢说稳胜?

    兵者,诡道也,谁又知道背后会有什么阴谋估计?

    我在战场上打不过你,我就背后使阴招。我用别的手段来对付你。只要将你弄死了,就是成功。

    朝廷官员内讧严重,党争厉害,谁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无辜躺枪?

    现在好了,有了皇帝的奉天之宝,大可放心。

    最不济也就是回归庶民。

    “对了,朕问都察院一件小事。”崇祯皇帝适时的错开话题。

    “陛下请问。”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象斗急忙回应。

    “朕听密报说,南直隶常州府,有个叫做郭保义的通判,意外死亡了?”崇祯皇帝问道,“你们都察院知道吗?”

    “陛下,都察院只参与极其重大的案件。这等六品小官之死……”王象斗欲言又止。

    言下之意,就是这么小的芝麻官,我们都察院需要过问吗?

    没有必要吧。如果这种小事都要过问,我们都察院都不用做其他的事情了。

    其实,我们都察院每天都很忙的好不好?

    忙什么?

    骂街啊!

    专门挑皇帝的小毛病,专门骂皇帝啊!

    “又要换人了……”

    “两个无能之人……”

    崇祯皇帝眉头悄悄的皱了皱。

    看来,都察院都是一群废物。

    后世都说崇祯朝五十相,总共换了五十七个阁臣。

    但是,可能有人不知道,都察院的大佬才是换的最勤快的。几乎是两三个月就换一次。有时候甚至一个月换几次。

    前前后后,崇祯朝十七年,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总共换了一百三十二个人!

    就两个职位,换了一百多个人!也就是崇祯才能做得出来!

    为什么?

    因为崇祯皇帝看都察院的人不爽。

    整天就知道骂这个,骂那个,还狗咬狗的一嘴毛,看得心烦。干脆两三个月就换一次,让你们自己内讧去。

    都察院的两位大佬,分别是左都御史、右都御史。两三个月就换一次,下面的人自然无所适从。都不知道应该听谁的。自然就没心思做事了。

    有时候觉得两个月都太长了,于是隔几天就换一次!换到都察院瘫痪为止!

    事实上,崇祯朝的都察院,基本上都是处于瘫痪状态。言官的唯一作用,就是骂街。督察功能尽失。

    问题是,都察院除了骂皇帝,还有一个职能,就是监察文武百官。

    现在,都察院基本瘫痪,监察功能何从谈起?

    那边,厂卫的实力也是大大削弱,监察功能同样是丧失殆尽。

    没有了监督,大明朝的文武百官,还不尽情的浪?纵然你崇祯自己累死,也经不起下面各级官员的尽情放纵啊!

    结果就是……亡国了。

    王象斗、萧进高都不是什么非常有才华的人,也算不上清廉,指望他们做事,那是不可能的。狗咬狗还差不多。但是现在,崇祯皇帝需要的,正是狗咬狗的效果。于是就将两人给叫来了。还故意让周延儒、温体仁旁听。

    “你们去调阅一下相关的案卷,给朕一个报告。”崇祯皇帝施加压力,“朕要知道真相。”

    “陛下,这个郭保义……”周延儒小心翼翼的说道。

    如果是以前,他是不敢出声的。

    但是皇帝不是刚说了吗?犯错也不会砍头灭族。

    既然如此,那就胆子大多了。

    好歹我也是内阁首辅,总得有自己的声音吧?

    “通判乃是正六品的朝廷命官。死于非命,必须详查。”崇祯皇帝板着脸,肃然说道:“诸位爱卿自己想想,如果是你们哪位出现意外,朕都不闻不问的话,你们岂不是寒心?通判固然是小官,也是朝廷官员,不能等闲视之。”

    “陛下英明!”温体仁立刻出言称赞,“我等深受皇恩,必肝脑涂地相报。”

    “对了,你是次辅,你也过问一下此事。”

    “臣遵旨。”

    温体仁内心暗暗欢喜。

    他最喜欢听到的就是皇帝这句话了。

    其实,他也不知道郭保义是哪一个。

    通判不过是正六品的小官。知府也不过是正四品。和朝廷大员差得远。

    但是,温体仁已经意识到了,皇帝特别关注此事,肯定是对江南有想法。他正好是借这个机会,敲打敲打江南的东林党。

    周延儒倒是没有什么私心。

    皇帝可能就是想要表现一下自己的仁慈吧。

    毕竟,才登基没几年,死在他手里的文武官员,就已经是非常不少了。给人刻薄寡闻的形象。

    做皇帝的要扭转形象,自然要做出一点努力。比如说,过问郭保义的案子,就是很好的机会。

    爱民如子是肯定做不到的。能做到爱官如子也不错了。

    誓言虽然好听,但是依然不如行动。

    皇帝现在就要行动……

    只有王象斗和萧进高面面相觑。

    他们比较愚钝,完全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过问此等小事。

    这皇帝到底是要闹哪样啊?

    我们都察院难道还管破案?

    但是没办法,皇帝居然说了,那就只好派人下江南了。

    派谁呢?

    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