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家江山 » 第27章 至亲逝世

第27章 至亲逝世

    今年的税收,没可能给前线过多支援了,但是确保关中和西凉不出现大面积崩溃还是很简单的。

    卫韵回到长安,见过天子之后,天子直接给卫韵放了三日的假。

    这些日子,他一力操持着汉中境内的物资调动,劳累不轻,而且冬季将至,他的身体又开始犯各种毛病了。

    懒洋洋地躺在床上,身边的夫人轻声道:“夫君,蒯子柔昨日递了拜帖,说今日还要拜访你呢。”

    卫韵下意识地抗拒了一下,翻个身,眼睛都不睁:“今日休沐……”

    貂蝉无奈,给卫韵拢了拢被子,然后走到门前,敲了敲门:“晨食在此吃,让人备好。”

    “是,夫人请稍等。”

    貂蝉感受着从木窗里微微透过的和煦冬日暖光,嘴角牵着笑容。

    每天读读书,练练舞,衣食无忧。

    很快,侍女就将晨食送了过来。

    “夫君,起了。”貂蝉轻轻拍了拍卫韵。

    卫韵此时也醒神醒的差不多,索性就起来和夫人吃了顿饭。

    “长安这三个月有什么可游玩的吗?没有的话咱们今天去渭河附近逛逛?”

    渭水被卫韵开发成了商业河,甚至为了撑排面,还在河岸上起了一个超大型舞榭。

    别以为这是什么性贪玩。

    每月的税收中,这渭水舞榭总能提供无数小钱钱。

    不过当然,卫韵是不会带着貂蝉去水榭这种地方的,顶多是在渭水河畔的福满楼分楼待会儿。

    这段时间,朝廷终于稳定了币制,新发的名为“汉圜”的钱币在关中凉州推行的很不错。

    除了关中和凉州,其他几个比较倾向于朝廷的诸侯,比如河内太守张杨,乃至于已经受封了幽州牧的刘虞,也都在尽力推行汉圜。

    益州那边打了三个月,徐荣已经把广汉属国完全拿下了。

    汉安帝永初二年,朝廷分阴平道、甸氐道、刚氐道设广汉属国,不过现在嘛,朝廷准备细分一下益州,将广汉属国改为阴平郡。

    然而就在蒯良刚刚到访,甚至茶都只喝了一口时,一封家书让卫韵懵了。

    小卫韵的一岁半的妹妹,卫娆,诞下龙凤胎之后,卒于颍川。

    一封家书,击垮了卫韵,卫韵在家中昏迷了一日一夜之后,直奔颍川。

    颍川,家家户户喜庆如辉,唯有颍川卫氏,挂上了白。

    卫韵回到那个住了十八年的地方,恍惚了一下。

    “小公子回来啦……”门口,一位老仆看到卫韵,抬起头苦笑了一下。

    卫韵压根没听到这句欢迎,他已经站不稳了,只能在史阿和貂蝉的搀扶下走到妹妹的棺椁旁。

    看到苍白而瘦削的卫姬,卫韵再次恍惚了一下。

    他没哭,只是呆呆地站在棺椁旁。

    片刻后,卫家里传来惊呼。

    “小公子!”

    “主家!”

    “夫君!”

    ……

    卫韵只是一时晕眩,几个呼吸就缓了过来,随后他双目无神地看着厅堂的房梁,声音略有颤抖:“阿父呢……来了吗?”

    “主家早您半日,现在在后面休息。”老仆轻声道。

    卫韵感觉自己仿佛慢慢掉进了深渊,眼前天旋地转,但他还是强忍着问道:“阿父,安排好了娆儿的后事了吗?”

    “安排好了……”

    听到这句话,卫韵彻底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直接两眼一闭再次昏了过去。

    卫韵跟他阿父一样被抬回卧室休息,而卫晁此时已经醒了过来。

    这个前两日还在陈留意气风发的男子,现在竟然已经两鬓皆霜,不过四十岁出头的他已经尽显老相。

    驱逐所有仆人,他独自一人站在棺椁旁,轻声呢喃:“娆儿呀……阿父后悔了,就该带着你和你阿兄在颍川安安稳稳过一辈子,阿父……后悔了……”

    卫晁哽咽了起来,但他也哭不出来,大手颤抖着抓挠着棺椁,然而优良的木制棺椁却连一点抓痕都没露出。

    “君舅……”一旁,一个年轻人慢步走了进来。

    卫晁看到年轻人,眼里不由自主地露出些许仇恨与杀机,随即却又化作悲苦。

    年轻人心有余悸,但还是张了张嘴,上前站在卫晁身边。

    卫晁把脸轻轻地放到了棺椁上,背对着年轻人,沉声道:“徐景山……你……”

    他说不出话。

    徐邈轻声道:“安年的身体情况……不是很好。”

    卫晁轻声道:“我知道……我知道……我不是不在乎儿子……只是……我知道他的情况,他不会这个时候扛不住的……他胸中抱负还没实现,他最少也会提住一口气……”

    卫晁能怎么办呢?

    他拦不住自己的欲望,也拦不住儿子的抱负。

    “景山,你也快及冠了,还有两个孩子……想好将来如何了吗?”

    徐邈轻声道:“若君舅允许,吾想再读几年书。”

    “那就留在书院吧,安年搞的门学还是一般。”

    徐邈行了一礼:“喏。”

    葬礼的时间不短,这些天里,荀家陈家等颍川大世家都派了不少人。

    除此以外,身在冀州的田丰和沮授也都赶了过来。

    “沮公与,恭喜辅佐你主拿下冀州。”卫韵面无表情,怀里捧着一幅自己亲自画的画像。

    那不像大汉的画像。

    画上女子栩栩如生,嫣然巧笑。

    沮授干咳一声:“安年节哀。”

    田丰看了一眼卫韵,道:“仲治、公则他们都在辅佐我主。”

    卫韵已经跌倒谷底的状态突然恢复了一些,目视如鹰,狠戾露于面:“汝主非汉臣耶?安敢言说‘辅佐’二字?!”

    田丰面皮一抽。

    他可以明显感觉到卫韵给人的感觉有所变化。

    沮授圆场道:“此间天下,无人不是汉臣,安年莫急。”

    卫韵又看向沮授:“告诉袁本初那卑贱庶子,吾没兴趣因他而怪罪袁家,但他谋害朝廷刺史,让他遣子质之,如若不然,后果自负。”

    田丰和沮授脸色都是一变。

    卫韵这话杀气腾腾,显然动了真格的。

    虽然细想起来,卫韵的威胁没什么力度。

    关中和冀州,太远。

    田丰和沮授此来其实知道他们大概率会惹怒卫韵,毕竟处于极度悲伤状况下的人,说什么都有可能引起对方的悲伤。

    但是他们也必须来,这是应该有的礼仪。

    荀彧事务繁杂,他来不了;程昱前段时间处理了大理寺一桩贪墨,也忙。

    郭嘉倒是来了一趟。

    曾经他也是喜欢过卫娆的,可惜终究未在一起。

    郭嘉临走前,提醒道:“你可记得,你离开长安前,蒯子柔寻你?”

    卫韵点点头:“他有什么大事吗?”

    “算是,涉及到了荆州本地的世家,如果你有时间,快些回去。”

    卫韵点点头。

    他回长安时,已经是正月。

    蒯良来到卫府,身边还跟着一个蒙着面纱的小女娘。

    “安年,我给你介绍。”

    “这位是荆州蔡氏幼娘,蔡媞。”

    “嗯,何事?”

    蒯良只觉得从颍川回来的卫韵身上满满的都是凛冽,好在他也是见过世面的,看向蔡媞,沉声道:“如实说,安年不是那吃人大虫。”

    “卫公,那荆州牧刘表,意图纳吾为后妻。”蔡媞咬咬牙。

    卫韵面无表情。

    “双赢。”卫韵以绝对的理智评价此事。

    “然。”蒯良也赞成卫韵的说法。

    蔡媞见状不对,连忙道:“卫公曾反对过联姻此类事,未曾想……”

    “子不评父,姑娘请离开吧,子柔稍候。”卫韵冷漠地道。

    蔡媞怔住了。

    一旁的史阿已经将眼神瞥了过来。

    蔡媞苦笑离开。

    蒯良等到蔡媞离开之后,笑了笑:“安年可不是会说出‘子不评父’这话的人。”

    卫韵看了看蒯良,叹气道:“子柔说笑了,此非常理耶?”

    蒯良迟疑了一下,道:“吾所知,如徽公确实是非常不喜联姻这种事的。”

    卫韵摇头:“子柔说笑了。”

    这种事在大汉,卫韵甚至都没有聊的兴致。

    “安年要注意了,蔡氏可是荆州本地最大的豪强,蔡幼娘的兄长蔡瑁更是一代将星。”

    卫韵咧咧嘴。

    蔡瑁比他大一岁,但确实已经是荆州的少年将军,在和袁术、孙坚的多次战争中,他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无妨,蔡氏若有不满,卫某接了,但看蔡氏可能让卫某苦恼一二。”

    卫韵说这话的时候,平淡的很。

    却又杀机毕露。

    蒯良大概知道,蔡氏算是撞风口了,这位卫侍郎此时怕是情绪已经达到暴走和崩溃的极点了。

    他也知道,朝廷上有可能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以解卫韵心头那无处宣泄的愤怒与疯狂。

    毕竟人嘛,可从来不是绝对理智的生物。

    一月十五,大朝会。

    “去岁,董贼遭诛,朝廷上下,勠力同心,初平此号早已不适用,众卿,给今年起一个新年号吧。”刘协脸上挂着笑容。

    战事顺利,这个冬天也没有想象中的遍地饿殍尸骸,朝廷正在逐渐恢复威严,还有比这更舒心的事情吗?

    王允左看看右看看,发现所有人都默不作声,他知道,这是在等他。

    老中书令无奈,只能出列道:“陛下,老臣以为,既然初平不合,不如祝愿天下永宁,以永宁为年号如何?”

    天子不说话,看向其他大臣。

    百官都知道,这是天子想听点别的。

    但是问题在于,天子想听什么呢?

    是昭武这类主打军事的年号呢?还是兴平这种一看就是要休养生息的年号呢?

    杨彪出列道:“陛下,臣以为,去岁乃是我大汉历经磨砺的一年,如今大汉方靖,各地方安,靖安如何?”

    杨彪提出的年号也不咋地。

    也是,现在小皇帝有什么想法有时候他不和这些个宰相们通气,就连要改年号的事,大家都是刚知道。

    荀彧捻了捻手指:“陛下,建安如何?重建安宁,彰文显武。”

    天子一指荀彧:“建安,就这么定了。”

    “中书省拟旨,发到各地。”天子又指了一下王允。

    卫韵眼眸一眯。

    不对。

    这个年号不符合荀彧的想法。

    看来皇帝陛下早就和荀彧通气了,但是却没和一众宰相通气。

    嘿……

    卫韵心底笑了笑。

    对于这种事情,他也不太上心。

    “陛下,考功已结束,对所有官员的考察已在殿外。”荀彧出列道。

    所有官员看向荀彧的神色都是不太对劲。

    按照考功进行新一年的品秩升降啊……

    除了那些个政事堂里可以随意发言的大佬们,所有人都是心惊胆战的。

    去岁冬月,政事堂建造完毕,朝廷众卿的办公地点由尚书省转到了政事堂。

    政事堂里能随意发言的,也就是一众宰相,和诸如荀彧卫韵这样算不上宰相但是圣眷在心的。

    “善,送到政事堂,稍后我等一起评,令考功司官员将其记录在案,如有虚假,严惩不贷。”刘协满意地点了点头。

    能在正月十五的朝会上把这个东西送上来,荀彧和一众吏部官员那是下了狠劲的。

    户部尚书公孙让出列:“陛下,初平二年全岁的度支,也都在殿外。”

    “送到政事堂。”

    蔡邕被斩之后的礼部尚书赵温出列:“陛下于去岁四月令我等编撰新礼,臣等已编撰完毕,在殿外。”

    刘协看着赵温总是有些不适应。

    和前任礼部尚书蔡邕比起来,这个老家伙总是那么的八面玲珑,那个笑容看着让人难受。

    哪怕是蔡邕经常臭着一张脸,他也更喜欢蔡邕。

    兵部尚书卢植出列道:“陛下,南下各军所需粮秣已经维持住了,卫侍郎所谋屯田,相当成功,然侍郎回朝之后,汉中无有典农中郎将,此事甚重,臣不敢独断。”

    天子沉吟片刻:“人选稍后再选。”

    得看过考功司的成果之后再定。

    刑部尚书袁逢出列:“陛下,去岁所有刑部案件均以封档存留。”

    “善。”天子点点头。

    工部尚书颜商出列道:“陛下,去岁朝廷的几项工程,诸如关中渠之类,皆出现了人手不足的情况。”

    天子凝眉。

    现在大汉主打一个仁政,多招徭役是不可能的了,再招,大汉就又要崩溃了。

    “在边境掠夺的那些奴隶可以用上了。”刘协心底呢喃。

    除去去岁年初的那一次行动之外,吕布其实还针对蛮子们进行过多次军事行动,不过出战人数一般也就几百一千,所以斩获还不错,但是损失不算大。

    就那么几次军事行动,汉朝掠夺了大约近三千的奴隶。

    虽然用在劳作上可能是杯水车薪,但聊胜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