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明,开局患病 » 第66章 重建天津港

第66章 重建天津港

    刘平安站起身子,低着头,恭敬回道:“回殿下的话,此坊确为您所有,老朽一直守在此处,不如老朽带殿下您进去看看?”

    朱雄英一脸嫌弃的摆手道:“不必了,这么小的船坊,拆了吧。”

    刘平安闻言一愣,这还小?

    他的船坊可是天津港最大的船坊!

    就算是南直隶的龙江船坊主和福州的五虎门船坊主看了他的船坊也说大,那两位坊主可是做官船生意的。

    朱雄英一来便嫌弃他的船坊小,看了一眼就要拆,让刘平安着急不已。

    刘平安连忙说道:“殿下,我…您这船坊虽然以往是新建渔船的,但它连大福船都能造!您看看,这坊中内里长三百尺,宽两百尺,高七十尺,什么船都能造!”

    朱雄英无语的摇摇头,大福船才多大?

    长不过四十米,宽十二米,不含桅杆高四米,吃水深度三米五,炮只能安个二十几门,乘员最多也就五六十号人,遇到大风浪说不定就沉了,在他眼中,这种船实在有些不够看。

    “殿下说了,要拆船坊,你们还愣着干什么?”吴江看着刘平安提醒道。

    刘平安闻言,只得低头啜泣,再也不敢作声。

    庞大的船坊没过多久便被朱雄英手底下精力无处发泄,又正好携带短斧的士卒给拆了个干净,就连旁边的小船坊也难逃被拆的厄运。

    待拆出来大约方圆一千米的范围后,朱雄英还没让人停下来。

    没过多久,天津港上所有的船坊都遭了殃。

    但是很快,朱雄英便命令所有人在废墟上就地取材按区域划分地块。

    天津港很快就被朱雄英划出了三十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差不多都有千米左右的范围。

    所谓人多力量大,在三万青壮劳力的全力以赴之下,三十二个区域被整理出来,同时朱雄英还向朱元璋写了封信。

    信中说起了青州邪教之事,提及了当地县官和安东卫指挥使的称职,还向朱元璋要了一万名工匠,不限门类,只要是有一技之长的工匠就行。

    然后朱雄英命人买来大量水泥,让人把所有规划好的区域全部夯实地基,浇筑成水泥地面。

    有钱有人的情况下,这个工程进度神速,恰逢天公作美,仅仅十天时间,天津港便完全变了个样子。

    之后,朱雄英命人开始兴建第一个厂房,这个厂房方方正正,长二百米,宽二百米,比以前的船坊大了数倍。

    厂房建好之后,朱元璋的回信和大批工匠也陆陆续续到了天津港。

    这些工匠一到,朱雄英才开始正式启动自己的撒钱买技术计划。

    一天之后,朱雄英自己赶工出四样量具,一是以小米宽度为基准,精确到毫米为单位的内量度卡尺和外量度卡尺。

    二是以前者为基准,制作出以毫米和厘米为单位,用碳化压制过的竹子制作的直尺。

    三是牛皮尺,以毫米和米为单位,最长超过五米。

    四是用铁片制作的内直角尺、外直角尺。

    第二天,他拿着量具亲自教朱守仁怎么用,这种简单的度量衡朱守仁掌握得非常快,他学会之后,就命人用铁大量仿制,教会其他人如何使用四种量具。

    而后朱雄英便画了数十张图纸,命人粘贴在厂房里,每张图纸下面都有一个数字和要求。

    最小的数字都是一百两银子。

    最大的数字是一万两银子。

    这个一万两银子的图纸简单之极,朱雄英利用三维画图技巧,将一颗圆润的珠子画到了图纸上,并留下要求,必须有可重复制造出圆珠的成熟工艺,才能得到一万两赏银。

    这一万两赏银可一人取走,也可集思广益按劳分配。

    这些图纸一经发布,已经有数百名工匠找到负责厂房运行的朱守仁确认真伪。

    这种赏赐真金白银的活计他们虽然许多人接到过,但大多是为达官贵人打造个什么稀奇玩意儿,又或者打造个首饰香炉之类的东西。

    可那些活计从上到下,经过层层盘剥,每次都不会剩下几个铜板。

    现在朱雄英发布如此高额的悬赏,许多人不信也情有可原。

    在那些人得到朱守仁再三保证,甚至将数万两白银摆在厂房领奖台上之后,就再也没人为此事找朱守仁了。

    但紧接而来的便是无穷无尽的要求。

    炼铁炉、工具、原料、纸笔等等零碎物件的采购让朱守仁师徒二人忙得脚不沾地。

    欲望永远是生产力和创造力的保证。

    悬赏图纸仅仅贴出三天,就有人领走了朱雄英悬赏高达一千三百两的赏金。

    这张图纸画着一个长四十厘米,宽六厘米,高四十厘米,顶部有个圆口孔洞,像是手提箱的物件。

    说来好笑,这东西制作起来不难,难的是厚度,朱雄英要求的厚度是两毫米,如何才能让这个铁匣子的内壁刚好满足这一条件,让所有人都很头疼。

    而这个问题,对于经常制作金首饰的工匠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不过他的工艺完全是靠他这个人一锤一锤敲出来的。

    朱雄英虽然并未觉得这是一种成熟的工艺,不过既然有人做出来了,就不能寒了这些手艺人的心。

    他是既给了钱,也没将那张图撤下来。

    戏剧性的一幕来了,可能是有人觉得朱雄英年幼好欺,一个自行组成团队的工匠几乎用同样手法制造了一个方形匣子出来。

    有的人有样学样,就像跟这玩意儿杠上似的,一连做出来十几个,每个人都宣称有了成熟的工艺。

    既然有人想浑水摸鱼,他又正好要在此地长久发展,他索性把心一横,来到厂房里准备亲自告诉他们什么才是成熟工艺。

    现场制作是不可能的,几天时间里,这个看似庞大的厂房已经被堆满的东西。

    他只好拿出自己在路上露营时,用动力锤制作的钢胚条作为成熟工艺的讲解目标。

    被朱雄英召集而来的大批工匠好奇的看向朱雄英手中带着花纹的钢胚条。

    此时他们还并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有多么震撼,不过一些识货的铁匠和造火器的工匠看到朱雄英手中的刚条时,皆露出震惊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