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国色千娇 » 第150章 又多了一批俘虏

第150章 又多了一批俘虏

    D+23日,万事开头难,好在营地的工作已经开始步入正轨。

    田地已经开始耕种,蔬菜地已经开垦完毕正在播种中。

    养猪场,牧场,鸡场,鸭子场,鹅场等正在建设中。

    居住的木屋、营房等还在扩建中,伐木队继续往外扩展核心地带。

    食、住已经解决了一部分。

    各队、各小组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己的工作。

    新军现在已经拥有了三艘海船,自己带的两艘商船以及大食人的一艘商船。

    缴获的商船正在修补中,以后会作为新军的战舰。

    这艘大食战舰的船长投降很果断,所以缴获的战舰没有受到RPG火箭弹的攻击。

    海商们长途跋涉是为了贩卖货物,不是为了打仗,所以海船的结构都是商战两用。

    商船一般运单位价值高的货物,除非疯了才会运牛羊等牲畜。

    营地需要大量的牲畜,方玉命人将没有必要的船舱隔板弄掉,打算将一艘商船改造成适合运输大型牲畜的商船。

    营地的大小牲畜数量,每种只有几十只。对于六百来人的营地来说,这个数量太少了,而且大食人对食物很挑剔。

    劳改营为了保证俘虏的体力,给他们供应牲畜等肉,主要是猪肉,还有少部分鸭肉、鸡肉和鱼肉。

    但按大食人的宗教信仰,他们不吃猪肉,其它陆地上的动物都要按照规定的程序经由阿訇屠宰后才食用。

    抓来的大食人里没有阿訇,只能钓几条鱼给他们吃。

    方玉有些后悔把这些大食人带回营地,在海上直接把这些人干掉就好了。

    不知道绿衣大食人需不需要这些黑衣大食人做奴隶。

    看起来似乎一切都都很顺利。,所以当方玉看到李唯忠和徐有福正悠闲地遛狗,觉得应该给这两个有能力的人找点儿事情做。

    徐有福乘坐一艘商船去占婆买些牲畜和粮食,顺便找到那名叫巴西特的绿衣大食奴隶贩子,问问他愿不愿意收购黑衣大食人或者交换昆仑奴。另外如果有可能的话,再买些昆仑奴。

    昆仑奴虽然价格有些高,但性价比很高,老实、能干、啥都吃。

    方玉等人从金陵逃出来,过了福州再也没有碰到过唐国的追兵。现在外面是什么情况,方玉等人一无所知。

    方玉让李唯忠乘坐大食人的战舰,冒充海外商人去雷州探听探听风声,买些煤炭,最好再招募一些工匠,实在不行买些能干活的奴仆。至于更大更繁华的广州,李唯忠打死不肯去,方玉也就不勉强他了。

    李唯忠和徐福带走了一部分新军,营地的新军只剩下40人,防卫力量有些不足。

    方玉将一部分AK103自动步枪配发给徐云熙员原来的女侍卫们,将SAGIA半自动步枪配发给其他人。

    成立民兵组织,弥补一下兵力的不足。

    跟随方玉而来的一共是316人,去掉徐云熙还有315人。

    除了一些不能敢拿枪或打死也学不会的人以及不愿意拿枪的人,现在持枪人数达到了226人。

    正式的新军陆军56人,海军51人,新成立的娘子军27人,都是使用AK103自动步枪。

    民兵队一共112人,男民兵69人,女民兵23人,使用SAGIA半自动步枪。

    这些人在金陵的庄子里都经过基本的军事训练,会使用SAGIA半自动步枪。

    等李唯忠、徐有福乘船离开后,方玉领着这些民兵进行了一个小时的实弹射击训练。

    训练结束后,方玉让他们继续原来的工作。

    新来的简易一家人和俘虏们看的目瞪口呆,完全不理解小小的铁棍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

    在强大而神秘的武器威慑下,奴隶和俘虏们很老实。

    大概是方玉等人的射击训练惊动了黎人,也或许是在昌化杀死的那些黎人所属的部族一直在寻找方玉等人。

    下午的时候,哨兵报告五公里外有数千黎人自东向营地前进,预计半个时辰到达营地。

    所有在营地外的人员撤回了营地,放养的牲畜也被赶回营地内的牲畜棚。

    方玉留下10名手持AK103的新军士兵看管劳动营,命令他们,若是奴隶和俘虏异动,直接射杀不用请示。

    方玉登上哨塔,其余留守营地的21名新军和112名民兵已经在营地的木墙外一公里的警戒线严阵以待。

    营地警戒线的围墙只有1米来高,是为了防备野兽使用,黎人很轻松地就能越过来。

    听简易介绍,黎人分为“生黎”和“熟黎”两种。“生黎”是土著居民,而“熟黎”的成分很复杂,既有本地土著有很早从中原迁移过来定居的各族人,也有中原逃荒过来的汉人百姓。

    “熟黎”一般和汉人百姓杂居,耕种田地、缴纳朝廷赋税;“生黎”居住在山中,以耕地田地、打猎及砍柴为生。

    这次作乱的黎人,是“生黎”里面几个大的部落。

    无论什么人进犯营地,新军坚决打击。

    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应该给这些不知死活的人一点儿教训。

    100多人对付几千人有些风险,必须把这些敌人消灭在弓箭的射程之外,不与之近距离接战。

    方玉命人将M224迫击炮架好。

    两门迫击炮被迅速组装完毕。

    赵小六等人兴奋地跑过来,央求着让他们试射。

    六名迫击炮手都是方玉专门训练的,怎么能让赵小六这些生手试射。

    方玉将这几名擅自离岗的班排长赶了回去,命令两个迫击炮小组做好发射准备。

    统领这群黎人的头领叫黄勇,一身书生打扮。此时他正站在队伍中间,一名黎人赶了回来报告汉人营地的情报。

    “不过三百余人的汉人,其中还夹杂了很多百姓。这么点儿人就把符金吓得屁滚尿流。”黄勇哈哈笑道。

    作为儋州最大黎人部落的首领,黄勇自幼便在广州生活,穿汉服、学汉话、习汉文,一口流利的广州话时常让人误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

    他见识了中原战乱、南唐对海南治理不力,觉得自己应该当海南的皇帝。

    回到儋州后,他常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挂在嘴边。

    “汉人已十不存一,躲在山林里的猴子们早晚得饿死。若不是我用计,这些汉人怎么能顺顺利利地在此安营,多了这些昆仑奴。”黄勇摇着羽扇哈哈笑道,“引君入瓮尔。”

    “全军前进,杀光这群汉人!”黄勇羽扇一指,意气风发地喊道。

    方玉注意到了这名穿汉服的男子。

    黎人俘虏或许可以活命,汉奸只能死路一条。

    “赵铁,瞄着那个穿汉服的人,一会儿你先毙了他。”方玉吩咐道。

    “是。”新军中枪法最好的赵铁将SVDM瞄准了黄勇。

    在4倍瞄准镜中,300米开外的黄勇清晰可见。

    黎人们挥舞着长矛、刀剑,举着竹梯等简陋的攻城器械乱哄哄地冲了过来。

    见黎人的进攻队伍混乱不堪,方玉决定让这些黎人靠近些再开火。

    新军的素质可以信赖,但民兵们的素质参差不齐,其中更有妇人。要是提前开枪吓跑了黎人,民兵射击的准头会差许多。

    杀人少了,威慑效果会减弱。

    “稳住,谁都不许射击!”方玉喊道。

    民兵队长们跑来跑去,传达着方玉的命令。

    “打开保险,子弹上膛。”方玉喊道。

    一百米的距离,黎人开始射箭。不断有箭支射到木墙上。

    新军们表现的镇定,民兵队伍有些骚动。

    在黎人距离营墙只有七八十米的时候,方玉喊道:“瞄准,开火!自由射击!”

    一声整齐的枪声过后,又噼里啪啦地响起断断续续的枪声。不用说,后面混乱的枪声是民兵们开始射击了。

    转眼间,冲在前面的黎人倒了一地。

    赵铁深吸一口气,扣动了扳机。

    一声枪响,黄勇的脑袋猛然一歪,身子倒在了地上。

    “迫击炮,三发连射,目标,四百米,敌军中部。”方玉命令道。

    “是。”

    “校准参数!”

    “参数已校准!”

    “试射!”

    “是!”

    “砰砰。”两发迫击炮弹尖啸着飞向黄勇刚才毙命的地方。

    已经被现代武器吓傻的黎人还没有回过神来,地动山摇的两声巨响便传了过来。

    两朵土黄色的蘑菇云腾空而起,迫击炮落点三十米内再无一名黎人站立。

    “砰砰砰”

    “砰砰砰”

    六枚迫击炮弹再次带着尖利的呼啸声向黎人队伍中砸了下去。

    几声巨响过后,黎人们彻底崩溃了。

    “这是神!”黎人们乱叫着,如没头苍蝇般四处乱窜。

    只有一部分参与过剿灭清风寨的新军见过迫击炮的威力,大部分人都没有见识过迫击炮的威力。

    他们震惊之余,兴奋地大呼小叫起来。

    班排长和民兵队长们叫骂着,弹压兴奋不已的民兵。

    “趴下!”

    “注意射击!”

    “谁让你站起来的,给我趴下!”

    黎人们落荒而逃,清脆的枪声依然不断响起,不时有逃窜的黎人被子弹击中。

    有些机灵的黎人躲在凹地土沟里,不过依然免不了被迫击炮弹炸飞。

    见见血也好。

    方玉一直等到黎人们逃得无影无踪,才命令停止射击。

    很多黎人跪在地上磕头不已,口里胡乱地喊着。

    不少黎人被子弹击中了非致命的胳膊、腿等处,在地上哀嚎不已。

    被步枪子弹,尤其是7.62毫米这种子弹击中,即便是非致命地方中弹,,被射中一发,中弹者百分之百失去自主活动能力,包扎自身伤口都做不到。

    中弹者若是手臂和腿部中弹,倘若抢救者能用急救包及时止血,用夹板固定伤肢即可,一般尚可以保住性命。

    枪声停止,等了足足五分钟,方玉才发布了命令。“一班警戒,其他人打扫战场。若有逃跑反抗者,就地枪决。”

    这时候,黎人们的惨叫声少了许多。

    收缴战利品、押解投降的黎人搬运焚烧尸体等事自有人负责。

    这次战斗打死了七百余名黎人,俘虏了429名黎人,其中轻伤121人,重伤一个也没有。

    配备了现代武器的新军,击溃来犯的敌人不成问题,但要几百人控制一个县的都很困难,更不用说有效控制一州的土地。

    人少,没办法。

    方玉叹了口气。

    “生黎”作乱,总有领头的部族,也有浑水摸鱼的部族。而且“生黎”所居住的地方都在群山峻岭之中,二三百人投进去根本溅不起一点儿水花。

    此时,即便是一些还打算逃跑的大食人也听话起来。虽然他们没有参加战斗,但是打扫战场的时候他们参与了。

    凄惨的战场和方玉所掌握的武力让这些人意识到,不听话的下场有多么凄惨。

    简易心有余悸之余,倒是想着这些人有了这种武力,对付海上打劫的海盗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不说纵横四海,也绝对没有人敢惹他们。

    方玉发了愁,有了这些“生黎”俘虏,营地的重建工作应该会快一些,但这些“生黎”俘虏也不是机器人,是要吃饭的。

    虽然每日只给吃一顿饭,但也是粮食。

    不可能无限制地让方玉自己输血,必须让县城有自我供给的能力。也要停止“生黎”的不断骚扰。

    方玉将几名懂汉话的“生黎”放了回去,告诉他们只要“生黎”不攻击营地,他便不会主动进攻“生黎”。

    若要谈判,随时欢迎他们派人前来。

    几名“生黎”磕了几个头,回各自的部族报信去了。

    “生黎”俘虏中,轻伤之人是指被自己不小心弄伤的“生黎”,至于那些挨子弹的,没有活着的了。

    这些人简单救治之后,被民兵押着到了劳动营。

    工匠们有些难过,建立奴隶和大食俘虏住的地方已经忙不过来了,这又来了400多名俘虏。

    对方玉来说,这些“生黎”俘虏是打算释放的。太多的俘虏对人数很少的方玉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当然在放走这些“生黎”俘虏之前,这些“生黎”俘虏都得干活。

    累了,这些“生黎”俘虏便没有了逃跑和反抗的力气。

    一半的“生黎”俘虏拿着镐头之类的工具,开始采方玉已经找好的石灰岩矿;另一半“生黎”俘虏背着土筐,将石灰岩矿送到规划好的石灰窑所在地。

    石灰岩是炼制石灰、水泥的材料,提前准备一些也好。

    这些“生黎”俘虏大概是被新军吓怕了,比那些黑衣大食人刚开始当俘虏的时候还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