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美人有疾 » 第92章 行止

第92章 行止

    余烬警惕了一会儿,才发现三人没什么恶意,这才逐渐放松了警惕,绕过他们进了村子里。

    “你看,人都被你们吓跑了。”

    余烬身后传来那书生打扮的男子的声音,王家父母又说了什么她已经听不清了,只是心里闪过一丝怪异,在心底暗道一声“有病”。

    然后……余烬就被王家父母缠住了。

    余烬解释了好多次,也不知道王行止当时是怎么跟两人说的,或者是王行止的某方面形象在他父母的眼里太过深刻,王家父母总是不信她的解释,最后余烬也懒得解释了,随手捡回来一个小孩儿,等下次王家父母上门时余烬率先把小孩推了过去。

    “这是我女儿。”

    这个小孩儿就是滕彦筠。

    后来倒是都解释清楚了,王家父母也没法在北地久待,只让王行止好好考虑,便回了江南。

    因为一场乌龙,王家父母也不知怎么想的,和余烬打起了交道,期间有什么新奇的玩意儿会让人送来,还时不时的寄书信过来,人家寄了书信那余烬就要回,所以一来二去,余烬和王家父母渐渐就熟了。

    当然,和王行止更熟。

    余烬其实一直想不通这莫名其妙产生的交情,如今倒是聪这封信上看出来了——劝人。

    劝的当然是王行止。

    出于交情,余烬只得走着一趟,而且她也想直到王行止不愿再下场的原因是什么。

    怪好奇的。

    想到这里,余烬不由得哂笑,原本她总觉得自己和芸芸众生不一样,如今看来也没什么不同,都一样八卦,都一样有好奇心。

    “你好奇心应当没这么重吧。”王行止听明了余烬的来意,他轻笑摇头,“我还以为你和别人不一样。”

    “都是人,我也好奇的。”余烬回道:“不过你若是不想说那就不说,说不说的权力在你手里,没人能逼迫你。”

    “我不想说,你也不必再劝。”

    余烬闻言点点头,干脆道了声“好”。

    然后就真的什么也不问了。

    王行止倒是有些惊讶,“你就真的不再问点什么了?”

    余烬摇头,“我是有好奇心,但是好奇心没那么重,好奇的都是别人的事,于我来说其实没那么重要。”

    王行止笑:“你倒是看得开。”

    余烬也笑:“你更看的开,科举也不下场。”

    王行止摇头,“这不一样。”

    但是具体哪里不一样,王行止没说,余烬也不问。

    哪里不一样?

    王行止扭头看向窗外,窗子太小,只能装下方寸间的天地,看到的只是人间小小的一角,一角天地,就如同井底之蛙,他与井蛙没什么不同。

    他不是看得开,不是如世人猜测的那样高风亮节不慕名利。

    他是在逃避,正因为看不开,所以选择逃避。

    余烬察觉王行止的异样,她顺着王行止的目光看过去,心中一动,“我记得你游学过?”

    王行止点头:“是。”

    “那众生百态,你见全了么?”

    王行止不知道余烬怎么会突然说这个,他点头又摇头,说:“不知。”

    接着王行止跟余烬简单讲述了一下他游学到过的地方还有游学途中的见闻,余烬静静听着,时不时插一两句话,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引得王行止连连点头,有时两人又会有分歧,争论不休。

    “余姑娘见识很多。”

    余烬道:“众生百态,不能说尽知,但我比你见过的多。”

    “王行止,你该睁眼去看看。”

    聊到这里,余烬大约知道了王行止科举不愿下场的原因了。

    六月伊始,江南大雨已连绵半月有余。

    河流水位骤增,大水决堤,淹没村庄,祸患严重。

    百姓流离失所,饿浮遍野,灾害空前绝后,朝野皆惊。

    江南

    顺天府

    坟墓旁边搭着一座简陋的茅草棚,狗窝大小,四周用木棍堪堪支撑着,一小孩儿缩在里面,穿着满是补丁不合大小的粗布葛衣,望着山下浑浊的水流翻滚,带着断折的树枝、破布烂衫、以及……浮肿的尸体向远处奔腾而去。

    雨还在下,大雨毫不留情的冲刷着这一切,远处人们惊惧的、悲痛的、无望的哀嚎在耳边若隐若现……

    真惨。

    小孩儿面无表情的想着,一边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直把本就脏兮兮的脸擦得更花。

    但这个世道,谁不惨呢?

    小孩儿缩了缩身形,避开漏雨最严重的地方,却仍旧浑身冰冷。

    雨丝毫停歇的念头都没有,似乎有越下越大的趋势,支撑了几天的茅棚终于不堪重负,比小孩儿更先倒了下去。

    本来就是零散捡拾来的枯草,如今棚子一倒,茅草四散随着雨水游走,顺着坡滑下去,哪里还用得?

    还能熬过几天?

    小孩儿头脑渐渐昏沉,却强撑着清明的意识,嘴里絮絮叨叨。

    “阿娘,我想我这次可能真的要去找你了……”

    “阿娘,要记得来接我啊……一年不见,你还记得我的样子吗?”

    “我现在的样子不知道你还认不认得出来,我现在是一个小乞丐。”

    “阿娘你别生气,我有听你的话好好活着,不信你瞧,江南地界的乞丐都死的差不多了,比我大的比我小的都死了,就我还活着,我已经很努力地在活了,可是我的能耐好像也就到这里了,真的好难啊……”

    黑暗侵蚀而来。

    “阿娘,你给我取名叫长生,好像这个名字不管用啊……”

    还是要死了,还是没有长生。

    什么是长生?长生有什么好的,不过是继续在苦难里泡着,活着一点都不好,长生一点都不好。

    一地残骸,随着这场灾难永远被掩埋,被冲刷干净,什么痕迹都不留下,也留不下。

    六月中旬,朝廷接到快马加鞭送进来的急报,朝野上下皆惊,立即派官员前去赈灾,治理水患。

    此次前往江南治理水患的主要官员有阁老段昶、工部尚书寇准、户部侍郎李略,另有一众官员随行。

    段昶是主要办事官员,晏怀安随行,为副手,这个安排是皇帝下的,个中意思朝廷上下都心照不宣。

    七月后,消息传流民已安顿好,水患治理已有明确方案,开河引流,兴修水利,水患治理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