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美人有疾 » 第111章 舆图

第111章 舆图

    “别说这么难听呀,什么叫我们不可能顶事?人手充足?哦说的是加上官衙的人手啊,可是官衙县令并师爷不是被押到大牢关起来了吗?原来在牢里还能顶事?小辈长见识了!”

    “……”

    王行止看着这般场面神色复杂,他一时间也不知道余烬到底是回护他还是想拉着他一块被这些官员抵触嫌恶了。

    “余烬!”

    伴随着一声呵斥,混乱争吵的场面瞬间安静下来,段昶踏进室内,在段昶身后,一位身穿白衣的男子紧随而至,唰一下展开了手中的折扇。

    “穿白衣?现在到处都是泥水汤汤,也不怕脏了洗不干净,有损风度翩翩。”

    “姑娘这话说的有趣。”

    那人轻声一笑,半遮面的折扇放下来,手腕一转一收,一敲手心,“在下姓柳,余姑娘,幸会。”

    众官员见了人忙施礼,纷纷喊道:“公子。”

    其实一开始余烬只是看着他熟悉,直到在听到他自称姓柳的时候记起了这人的身份。

    当今皇帝嫡出皇孙,宴清,宴怀安。

    在临阳路一行后,寺庙后山,自称姓柳的巨鹰主人。

    余烬也躬身行礼,道:“见过柳公子。”

    皇帝派晏怀安随行到江南顺天府治理水患,估计是想着让这位皇孙孙捡些现成的功劳,也算是为他增添政绩。

    不过没想到的是水患比想象中的严重许多,过后到底是政绩还是别人攻讦的证据可就不好说了。

    出门在外,官员倒没什么必要隐瞒身份,但是对于皇家来说,隐瞒身份也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晏怀安身为皇家嫡孙身份自然尊贵,安全也被放在了第一位,是以出了京城后众人便称呼晏怀安为“柳公子”。

    王行止没见过晏怀安,他虽然摸不准晏怀安的身份,但是看诸位官员还有余烬的态度,心知晏怀安在隐瞒身份,并且明面上的身份不会低,故而学着余烬对晏怀安行了一礼,跟着喊了一声“柳公子”。

    晏怀安这才注意到屋内多了一位陌生人,他讶然,“这位是?”

    “在下顺天府人氏,王氏王停,表字行止。”

    晏怀安笑笑,也道:“柳清,表字怀安。”

    “幸会。”

    “幸会。”

    交换了姓名,晏怀安问:“不知王公子到我等办公之处所为何事?”

    王行止答:“无意打扰,只为观摩学习,为往后投身官场积累经验。”

    “有志气。”晏怀安赞了一声,然后没再说什么了。

    晏怀安此举算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官员们虽然不服气,但是浸Yin多年也都是老狐狸,自然不愿意去触皇室的眉头,尤其是一位颇受宠的皇孙孙的霉头,便都心照不宣的揭了过去。

    晏怀安又看余烬,上下打量片刻后定将视线定在了余烬蒙了面的脸上,说:“我们似乎在哪里见过。”

    余烬听晏怀安这话听出了几分意思。

    首先晏怀安说的不是“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这等有猜想空间的话,而是说“我们似乎在哪里见过”,肯定更多,尤其是他的语气,分明是笃定见过。

    他已经下了结论,说不准他跟她一样,早在打了照面以后就认出了她。

    余烬转了转眼珠子,看到站在一旁的段昶,顿时松了口气。

    有段昶在,没问题。

    “大概是我的哪些气质让柳公子想起了什么故人也不一定,但那一定不是我。”

    晏怀安笑了笑,不置可否。

    “好了其他的就到这里,我们说些正事吧。”段昶道。

    他展开一幅舆图挂在墙上,相比于刚刚被盖住的那份显示顺天府概况的图,这张图更为详细,上面画的是顺天府的各个水河湖泊还有城内水道,甚至连野外不知名的小河、河流支流都尽数标注了,很是详尽。

    “这是……”

    “这是我专门查阅顺天府地方志还有现在流传的普通地图,结合我几日的实地考察后绘制出来的。”晏怀安说道。

    也就是说,晏怀安作为此次水患治理的随行者之一,他一开始不见人影并不是在撂挑子不干,等着捡现成的劳动果实,而是一直在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我不但画出了顺天府水系的基本概况,还标注出了最新的河堤受损状况,红色的圈口则是我们现在尤其注意的堤口,需要治理。”

    晏怀安说到这里顿了顿,他视线扫过在场众人一圈,看到他们都有在好好听他讲后暗自点头,继续道,“但是我们现在遇到了新的问题,新增的河堤缺口暂且不提,我们只说修补好的河堤。”晏怀安把着扇子先后在地图上点了两处,“就是这两处,它再次被大水冲塌了,也就是说在这两处我们忙碌许久都是做的无用功。”

    “相应的,我们不知道以后还会出现多少口子,要想彻底治理好水患,靠补堤口是行不通的,我们得另寻他路。”

    “那依殿……公子的意思,我们该如何做?”

    “依我看,挖渠引水是最稳妥的解决办法。”

    官员们交头接耳切切讨论了会儿,一人问段昶,“段阁老,您怎么看?”

    段昶对着那人点头,对晏怀安的提议表示赞同和支持,“柳公子说的不错,只补疏漏治标不治本,我们不知道将来还会下多少场雨,雨水之下又会增加多少缺口,变数太多了,我们只能选择更为稳妥的方式,挖渠道引河水,分担河流主干道的负担。”

    这确实是不错的提议,可是,“水流该往哪里引呢?”

    平心而论,这位官员的担忧不无道理。

    周边的河水湖泊一类的不是水位高就是水量丰足,要是把水引过去,万一引发新的水患怎么办?

    这时晏怀安笑笑,他道:“所以诸位的任务不就来了么。”

    “在下想请诸位大人分成几组往实地再走一走,看看哪里的水域可以容许引流后的水量,因为时间紧迫人手不足,所以还请诸位大人早点动身,除了各自带出来的人员外,也可以挑选几个当地人了解情况或者帮助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