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横冲直撞闯大明 » 第一百三十五章:粮食

第一百三十五章:粮食

    返回了家中,一边通知黄伯去酒楼定制几桌酒席,让在晚间送来张府。

    另一面他却是回到了书房,铺纸研磨,张书堂认真想了一下,然后提笔在纸上写道:“徐娘子如面,请带我向左兰、左楼问好。

    京城一别已经三月有余,然则某终日俗事缠身,竟然是无瑕打听徐娘子拜托之事。

    昨日自郧阳返回南阳,今日小的空暇,这才拜访旧僚,查清楚了娘子拜托之事。

    书堂已经查明,彼夫君李想并非是柳树坊之人,而是老树井坊之人。

    此人现居于南阳城西马武冢,新建有宅院一座,某纵马绕行一周,预判约为三亩大小……

    张书堂写完了书信,然后吩咐刚刚回来的老黄再次将书信送到驿站里面。

    张书堂身为郧阳守备,自然是有了动用官府驿站的权利。

    虽然今春陛下裁撤了驿站,但是一些主要官道线路的驿站却是依旧在运行的。

    似南阳这等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更是身处天下四关之二,当然是也有驿站依旧在运行的。

    他知道,这一封信,也就是四五天就会被送到京师,甚至若是赶上了驿站刚好有加急,那是三天必到的。

    要知道南阳距离京城也不过是两千里不到的路程罢了!

    晚上的时候,一杆在郧阳有子侄的大佬们都赶了过来。

    众人自然是酒杯交错,待吃饱喝足之后,才开始谈论正事。

    张一山先行开口道:“书堂,你让为父交洽的粮商,我都谈了一下,据他们所说,若是能够在南阳完成粮食的交割,可以给于市价八折的优惠。

    至于运送到郧阳,除了要你部提供护卫之外,价格极有可能会涨一半到两倍之间!”

    “这么贵!”

    张书堂惊诧的看着张一山:“父亲,你可曾说了我需要的可是十数年时间,每年的粮食最起码也是十万石的数量呢?”

    李东诚笑了笑:“书堂,刘行我与你诸位叔伯一起上阵都谈不下来,若是逼得急了,那些人只是一句若是在南阳交割,价格可以再谈,但是运送到郧阳,实在是降不下来!”

    刘主事笑道:“我说一句,书堂,为何你不在王田上面做做心思呢?”

    王田?

    众人一楞。

    王勇的父亲王司正开口道:“刘老哥,王田的事情你又不是不知道,说起来而今唐王府的王田,有七万多亩,但是实际上真正的王田只有六千多亩。

    这里面还是只是官府将税收给予王府罢了,至于产出,实际上都是归那些百姓的。“

    “是啊!”张一山长叹一声:

    “看似王府有七万多亩王田,甚至刘老哥你去查查文书,这七万亩王田,的确是在王府的名头上的。

    但是实际上,剩下的六万多亩,都是南阳诸多大豪官吏的私产,莫说是王府没有税收了,就算是官府也是收不来田赋的。”

    张书堂摇头苦笑,真不知道当年老朱是怎么制定的办法,这王府的王田看着是好几万亩,天下十几家亲王府,比如福王之类距离天子血亲最近的王府。

    王田更是多达十几万亩,甚至有市井流言福王王田三十万亩。

    当然对于这个数字,张书堂只能嗤笑置之。

    整个大明的朝政,实际上与其说是掌握在皇帝手中,不如说是文臣们在按照自己的意志,不停地迫使皇帝妥协的!

    就算是这王府的王田,实际上归属王府自有的田地,也就是一成左右,剩余的三成,是要用来给当地富豪占据名额,借着王府的由头,减免赋税的。

    剩下的六成,则是要给地方、中央的文臣大佬们分润的。

    当然这一部分实际上出于一个可以操作的空间之中。

    比如本土官吏的分配份额,当地官员的分配份额,给予朝中大佬的冰炭孝敬,给予各家学说大佬的笔墨费。

    至于里面详细的分配办法,张书堂虽然略懂一二,但是因为他出身的原因,是不可能完全摸清楚真正的分配办法的。

    刘主事皱眉道:“我知道这里面的东西不能碰,但是我们若是收购粮食呢,公平交易总是可行的吧!”

    李陵苦笑一声,解释道:“就算是上门收购粮食,我们也是不能动的!”

    他深吸一口气:“说出来窝囊,这里面的产出是要分配给本地、外地大豪的,甚至朝堂里的那些大佬们的亲族,都在各地王田产出收购上占有份额。

    就算我们拉上陈大人,也不足以撬动这么大的一块油脂!”

    张书堂点点头。

    陈奇瑜在南阳王田这件事上也是有着份额的,但是这里面的具体经营实际上已经是本地大豪的事情了,然后层层盘剥之后的利润,则会送到每一位大佬的手上。

    也就是说张书堂若是想要收购粮食,直接从农户手上收购,那就是找死的行为!

    他真要这么做了,莫说是陈奇瑜,就算是内阁大学士一起出面,也只能保他一时,待到风头过后,张书堂自然会被人弄死……

    甚至……

    李陵眼神闪烁。

    南阳是有朝廷下令修建的粮仓的。

    这种粮仓在丰年收购粮食,然后等到灾年再拿出来赈灾。

    但是李陵可是知道,据说此时这粮仓里的粮食,早就不是朝廷所有了!

    每年仓大使来检查的时候,粮仓里面都是堆满了粮食。

    实际上,粮库里的粮食早就不见了,此时堆放在里面的是当地的大粮商收购的粮食。

    粮商以一年多少钱的价格,租下粮仓,省下了自己修建粮仓,派人维护、看守的花费,粮库使赚了钱不说,还能应付上层的检查。

    当然,这里面的勾当,上层知不知道,则又是一种说法了。

    每到了救灾的时候,各地粮仓着火损失粮食的事情,也是比比皆是!

    张书堂手指在桌子上敲击着,收粮的事情,他们是万万不能够碰的。

    然后粮商运往郧阳的粮食,价格太高,不是她能够承受的。

    更何况他还要转运陕西,资助陈奇瑜。

    这样一来,若是他拿到的粮食价格太高,那就实在是无力维持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