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吾为皇 » 第二十七章:自穷苦百姓中来,回到穷苦百姓中去

第二十七章:自穷苦百姓中来,回到穷苦百姓中去

    将军府内,一间明亮的卧室内,李清打着哈欠伸着懒腰。

    “睡个午觉,果然轻松许多”李清从木质的平板床上起来,觉得一上午的疲惫都消失了。

    待李清来到二堂内,发现李安早已在此等待多时了。

    “等久了吧,刚才睡了个午觉,下次直接让人通报就行”李清微笑着对李安说道。

    “将军一心为民,不忘初心,心系邢县百姓,为邢县百姓能吃饱穿暖夙兴夜寐,属下们等一会也是应该的”李安面带敬佩正色道。

    “小安呐,唐太宗曾经说过,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我们的情况和太宗皇帝又有所不同。

    我们本身就是从穷苦百姓中来,最终还是要回到穷苦百姓中去。

    我们当官掌权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而是为了让天下百姓能吃饱穿暖,为了百姓能有尊严的活着。

    你作为教导学校的副校长,更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百姓的幸福而奋斗呀!”李清苦口婆心的说道。

    “属下明白,属下愿追随将军一起,为天下苍生奋斗一生,定不会辜负将军的期望”李安站起身大声回道。

    李清之所以让李安担任副校长,不仅因为李安受过李清的教导能深刻理解李清政策的含义,更因为李安自小就特别崇拜李清。

    李安可以称得上是李清的铁杆迷弟,而李清建立的教导学校,对教员的要求是可以不特别聪明,军事能力也不需要多强。

    但是教员必须能坚决执行李清的命令,服从纪律,为李清清除军中不稳定的因子,军队溃退时的督战队,教员能在战败时誓死不退,为普通士兵做出榜样。

    而要让教员能担当这种重任,不是靠金钱美色哄骗利诱能做到的。必须经过系统的教育,使教员们深刻理解大汉政权的正义性。

    让教员知道,他们的付出不是为了某些人能够享受荣华富贵。而是确确实实为百姓的生存所奋斗,他们的付出后人不会忘记。

    李清的部队所有人都会记录在册,每一位战死的士兵,都会被送入大汉专门为士兵修建的陵园,名字刻在‘汉军纪念碑’上,每一位战死士兵的家属有土地税收减免补贴和其他政策的优待。

    而教员的政策优待相对普通士兵更优一层,与之相对的是若有教员贪生怕死不执行命令,其家属也会受到牵累。

    “走吧,我们现在去教导学校吧”李清站起身,大步流星的向门外走去。

    “遵命”李安迅速站起来,紧跟着李清走了出去。

    邢县内有一处占地约十几亩的学校,校门口上书四个黑色繁体大字“教导学校”,李清站在门口望着整个学校心中无限感慨。

    这里将来不知道会走出多少位优秀的教导员,而又有多少能活着再到这里来呢。

    李清幽幽一叹,自从他亲手打开了战争这个潘多拉魔盒,他就没有了退路,现在他能做的就是将希望和幸福也放出来。

    “将军好”这时站在校门口两侧的八十三名教员无一缺席的站在两侧列队欢迎。

    “你们也好”李清看着这些曾经被大明压迫的喘不过气的百姓,如今能有这么好的精神面貌,李清从心底里感到高兴。

    “将军辛苦了”众教员齐声大喊道。

    “为了天下百姓,不辛苦”李清和蔼的说道。

    “将军,请随我到里面去”李安躬身伸手邀请李清入校观察。

    “好,大家都进去吧”李清对着众位教员说道。

    “是”众人分为两队跟在李清和李安后方依次入内。

    学校坐北朝南,内部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远处的一个旗杆,上面高高挂着一面繁体“汉”军旗随风飘扬。

    在旗杆后方是一处高台,那是李清特意让人建造由校长及学校高层说话讲话用的。

    教导学校从开始设计建造的初衷,就能容纳一千人,为以后学校的发展打下基础,无论情势多么危急这里都绝不会间断对教员的培养。

    东西两侧共四排整齐排列着共一百间房屋,这里将是教员们学习的地方。

    而在房屋和旗杆中间,是一块极大的空地,那里是教员们训练的地方。身为军队中的榜样,教员们不仅需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要锻炼好身体,必要时上阵杀敌。

    位于门旁边第一间教室内,门口名牌上书写着零零壹室,屋内李清站在讲台上,身后是一块有些不平的黑板。

    这是李清根据儿时记忆,用蛋清和土豆泥将模板涂成深色制造出来的简易黑板。

    本来李清是想用水泥做的,可是他不记得水泥的制造方法,只能将水泥的特性说给工匠听,让工匠自己研究,期待工匠日后可以将水泥制造出来。

    而石灰的制造方案是极其简单的,一般农村的人都知道。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第一批石灰粉笔已经送到了教导学校。

    李清用粉笔在背后的黑板唰唰唰写了,两个个标准大气的繁体字。

    “大汉”

    李清看着台下的众人,笑着问道:“你们谁能理解这两个字的含义”

    台下纷纷举起了手,争着想要回答。

    李清对于这种局面并不意外,自古官僚也许什么事都办不好,但是对于应付上面的人检查,那是练的炉火纯青。

    纵使李清建立政权的时间不长。可是官僚在这方面的学习性,是其他方面难以企及的,也许李安自己早已不知道排练多少遍了。

    要是其他的部门李清早就不高兴了,可是教员这方面,形式主义是必不可少的。

    培养教员对李清和大汉的忠诚,是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每日不停学习李清的理念和精神。

    在这种大环境下纵然有一部分人本来对李清不是很忠诚,但是受他人影响渐渐的也会和他人一样愿意为李清舍生忘死奋不顾身。

    环境对大部分人的影响是极其恐怖的,只有极少极少数人能不受外界影响,坚持自己的主见,大部分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会随着周围环境变化而改变。

    “坐在第二排右数第五位教员请回答”李清随机点了一个人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