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尚公主开始 » 一百一十八章 倒傅风波

一百一十八章 倒傅风波

    傅钟愕然,“出了什么事?”

    朱标:“户部闹翻天了,本月俸禄发不出,朝堂要罢工了。”

    傅钟笑道:“不会吧,我问过吕大人,账上不是还有结余的银子吗,足够支撑半年的,他难道不懂得拆借。”

    朱标:“哪能呢,他是元末的户部尚书。”

    傅钟:“这不就结了,发俸禄不是还要十几天吗?吕大人心里有数。”

    朱标苦涩地一笑,“吕昶本来就是这样打算的,按照以往的惯例,朝堂谁会去管户部的具体操作,我当家后,也是只问总账的。可你搞的减免政策,从起意到施行,两个侍郎

    都不知底细,他们意见大着呢。如果起到了吹糠见米的效果,也许心里还好受一点。现在的情况是,账上不仅没有进钱,反而还要倒贴,这就怪不得他们风言风语了。在他们的

    撺掇之下,户部心里不服的占大多数。加之施行的又是刚来户部的夏原吉,一点人脉和资历都没有,更是火上添油。你是不清楚那些官僚的混账想法,成事的少,败事的多,一有

    风吹草动,起哄就是他们的特长。朝政的复杂就是源于此。吕昶提出要拆借,他们以各种理由反对,父皇也难压众怒。“

    朱标也只能这么说,以朱元璋的霸道,这算什么事。捉襟见肘的财政,哪月不是东挪西凑。

    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精明于朱元璋也不免如此。傅钟带着二十二个识字不全的护卫

    主政榆林,造出了一个红彤彤的小天地,经手的银子如大河发水,滔滔不绝,谁不眼红。独独进了主管天下财政的户部,能力就极具缩水,一般人都会怀疑,何况本来就是猜忌过人

    的他。

    傅钟秒懂了,以朱标的威望,咳嗽一声,谁敢炸刺,这是皇上有想法了。他也能理解皇上的担忧,想当年,为了榆林财政不破产,自己一人置生死于不顾,单枪匹马擒获日渥不基,

    与皇上的心情有何不同。

    他笑道:”这算什么事,办法有的是。户部的钱不动,借调科学院的结余,“

    朱标气道:”你还笑,科学院的结余不是还在户部嘛,要是能动,其他结余不是一样能动吗。“

    傅钟:”直接挪用肯定不行,这中间会有个转折。父皇上不是同意了成立银行嘛,明天就把架子搭起来。这是御前会议通过了的,早一天晚一头办理,权力

    在你的手上,父皇也不好反对。将来的银行有一种业务叫抵押贷款,我们就从这里下手。

    银行是独立核算的部门,最高长官可由户部侍郎担任,但户部不能干预银行的运行。

    银行正常运转后,各部的结余都得放到银行,这是银行章程中必有的规定。现在,各部还在观望阶段,他们的结余不敢保证,科学院的钱肯定是第一个存入银行的,

    这在律法上是行得通的。谁能反对,谁敢反对。“

    朱标不解,”事情就是由两个侍郎挑起的,他们担任银行行长,岂肯把钱借给你。明面上他们不会反对,但总会想出办法来对付你。“

    傅钟恶狠狠说道:”他敢!我就是他的杀父仇人,他也得把钱借给我。我以公主府做抵押,手续齐全,在律法上就站住了脚。除非银行不办理信贷业务。只要办理,他就阻难不了。违法不是

    闹着玩的,要进牢房的。“

    朱标心里一松,笑道:”怪不得父皇骂你为土匪,你呀,匪气太重了,就不能把话说得圆善一点吗?“

    傅钟心道,还不是被逼的,谁知道慢慢就成了习惯。

    ”我也读过四书五经,虽然学不太懂,谦谦君子还是懂的。但对这帮子龌龊东西,就不能给好脸。我不能阻止他当银行行长,这是吏部的权限。

    他也阻止不了我贷款,这是银行的权限。“

    只是心里有句话不敢说,权力源于律法,要是都他妈按律法办事,世界将少多少麻烦。

    朱标把事情从头到尾想了一通,这个办法不错,有理有据。只是科学院怎么办,父皇的热望、傅钟的辛劳,难不成把他停下来。

    ”听你讲,科学院是个吃钱的饕餮,一刻要少不了钱,他们把钱借给你,研发费用怎么办。看来,只能由我给各部下谕旨,把钱挪借给科学院。“

    傅钟心里感动,这个大舅哥真不错,”不能这样做,要是这样做了,还不是跟各部挪借是一回事,父皇不高兴的。“

    朱标:”总不能把科学院的事情停下来,这是急务。“

    傅钟:”银行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发行债卷,看目前情况,京里不懂这些东西,只能到榆林、播州去想办法了。

    哪里有钱人多,这点钱不是难事。“

    朱标不懂,”什么是债卷?“

    傅钟:”其实就是白纸条子,只是设计得很精美,写明发放债卷的是谁,需钱多少,到期归还的钱是多少。这是要以朝廷或企业、商户的信誉担保的。谁的信誉高,发行的债卷可行性就大。

    否则,没有信誉,你就是发行了,也没人认购。“

    朱标担忧地说道:”所有的账目都落在了你的身上,要是京城税收还是不见好,只怕会害你背一身债。“

    傅钟:”不用担心,有了一免两减半的政策,京城的商户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有了税基,这点钱算不了什么。人性是相通的,谁不愿过好日子,政策对路了,响应的人就多,榆林就是榜样。“

    朱标喟然一叹:”你就是上天送给我最好的礼物,我对你有信心。“

    傅钟意味深长说了句:“有你这样的大舅哥,我也不枉来此一世。”

    朱标:“九妹已派人到我这里张望了几回了,宫禁森严,我陪你去一趟,让她安心。”

    一到朱珣寝宫,她正急得一脸苍白,见到傅钟,眼睛一红,“我早就说过,不喜欢你把朝廷的事都揽在身上,你怎么偏偏不听我的话呢?”

    傅钟尴尬地摸摸头,“我没揽事,父皇要我到户部当郎中,总不能眼看朝廷财政拮据,有办法不说出来。”

    朱珣:“就你能,朝廷的事不是有这么多大臣吗?父皇也真是的,要人办事,一点错又不准人出。”

    傅钟:“你就放心吧,你老公没有办错事。”

    朱珣见傅钟毫不担心父皇的震怒,心也就放了下来。她柔柔说道:“朝政上的事我也不懂,我只知道一点,我的幸福,只有你才能成全,你可别辜负了我。”

    傅钟深感责任重大,“你放心,我的幸福也只有你才能成全。”

    朱标在门外说道:“宫门快下钥了,有事明天再说。”

    朱珣也催道:“赶紧回去吧,家里公公、婆婆不知急成什么样了。”

    送走了傅钟,朱标赶到勤政殿,他知道父亲准定在哪里。

    朱元璋:“那个土匪怎么说。”

    朱标笑道:“您还不知道他,他有的是办法。”接着,把傅钟的想法告诉了父亲。

    朱元璋:“京城的商务真的能像他说的,能够赶上榆林。”

    朱标:“我对他有信心,到目前为止,还没让我失望过,我们且看着他把京城变个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