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梦游三国 » 第七章万丈红尘三杯酒

第七章万丈红尘三杯酒

    过了大概七八天,刘全再次找过来禀报说,蒸锅跟冷却桶已经做出来可以用了。吕峰便跟着刘全去了南厢房,“把高顺也喊过来让他一会儿也尝尝。”吕峰对南厢房中的一个下人说到。高顺就在隔壁院子,过了片刻就过来了。

    吕峰对高顺说到“顺哥,一会儿带你尝尝我新酿出来的酒”高顺眉头一皱,有些不喜。

    因为高顺的父亲就嗜酒如命,经常喝酒,喝醉了还耍酒疯,打骂高顺的母亲,因为喝酒生气,也没少误事。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多年还只是吕俊的亲兵队长,跟高开同时期的人都是营长了。

    古代五人为一伍,设伍长。十人为什,设什长。三什为哨,设正副哨长(32人)。三哨为队。设正副队长(约百人)。五队为营,设正副营长(约500人)。五营为部,设校尉或者都尉。五部为军,设将军。将军手下人数不固定。而且有很多都不是常规的军队,军制方面十分混乱。有些地方百人就是校尉。

    所以高顺有些不喜欢讨厌别人喝酒,且小小年纪便性格沉闷,不喜与人交流。不过高顺也不会因此怪罪别人,点点头说“好”。

    吕峰已经组织人把蒸馏酒的的装置安装好了,然后让人取来酒糟,新酿的酒还没出来,所以还是用的去年的老酒糟。放入锅中,加入一些水,防止干锅,之后开始生火蒸馏。好喝的酒原料往往是朴实无华,谁能想到吕峰是用丢弃的酒糟做的酒。

    没多久冷却桶的小眼里就开始流出来新的酒液,留到下边的酒坛里,不同于焖制的酒,新酒清澈见底,酒香四溢,吕峰用碗接一点儿,尝了一小口,辛辣无比,直接就脸红了。刚出炉的酒叫做酒头,度数有70多度,是不能长期喝的。过了一会儿等锅炉里的温度差不多到了90多度的时候出来的酒能正常饮用了。吕峰又接了一碗,酒度数大概50度左右。把下边的酒坛也换了一个新的来盛酒。

    锅炉里到了最后的酒,因为把粮食里边的其他东西也煮了出来,味道不纯正了,也是不能长期喝的。所以锅炉里的温度不同,酒的等级也不同。

    吕峰给刘全讲明了酒的等级,让他找一个酒量好的人,记录每个时间点出酒的质量。观察酒出来时候起的气泡大小,均匀程度,来区分不同时间出酒的质量,分段取酒。

    吕峰端着那碗酒给高顺品尝,高顺虽然不喜欢喝酒,但是看着吕峰碗里不像酒的酒,酒香四溢,还是忍不住喝了一口,接着就开始咳嗽,吐着舌头说好辣,毕竟是个才八岁的孩子,眼泪都辣出来了。吕峰咯咯的在旁边笑。然后让刘全也喝了一口,刘全平常那里见过这么好的酒,光闻着酒香就让人陶醉,忍不住喝了一大口。接着吕峰就看到刘全的眼睛都翻白眼了,过了一会儿刘全才缓过来劲儿,开始吸气,直言“好家伙,好酒,好酒,太上头,以前喝的酒跟这个比简直就是水啊。真是极品。”“二少爷,这酒叫什么酒?”刘全接着又问道。吕峰一想对啊,得给这酒起个名字了。毕竟以后还要出售。想着这个大汉末年,诸仙斗法,群雄并起,有多少英雄好汉都在这个年代大起大落,折戟沉沙,淹没在这历史长河。都在后世三杯酒,两壶茶里清淡的谈过。不由说到,“千秋大业一壶茶,万丈红尘三杯酒就叫红尘酒吧。”

    吕峰接着又说到,“好酒就好好酿,以后咱们家还要做酒的生意呢。”刘全听到就乐了,说“千秋大业一壶茶,万丈红尘三杯酒,真是好诗,二少爷真有文采。红尘酒,好名字,而且咱们这么好的酒,指定不愁卖,”

    瞪了一眼刘全,心中说到,你字都不认识几个,懂个屁的诗,这就是个顺口溜。吕峰也知道这酒不愁卖,但吕峰暂时不打算以低价卖,不是要故意制造奇货可居的现象,而是酿酒速度本来就不快,而且酿的多了,需要的人手也多。需要的粮食也多,五原郡虽然土地肥沃,一般情况下不会缺粮。但是吕峰怕用的人手多了,如果方法大量泄露出去,五原郡势必会缺粮,甚至整个并州都会缺粮。

    所以吕峰打算最多只能建造一两个小酒坊。而且把价格定的高一点儿,吕峰还想着要用酒来打名声,如果定的低了估计五原郡都卖不出来,就被抢空了。

    到了第二天吕峰带着高顺刘全出来逛街,想去找个门面房。九原县城不大,虽然是郡首府,但是吕峰感觉现在的县城还没后世的镇子大。东西一条大街,南北一条大街直通城外,门面一般都在这两条大街上,交叉口的位置最好。

    一家是酒楼客栈,供来往商人吃饭休息,在边疆经常有内地商人跑到鲜卑、匈奴去做生意。胡人虽然乱杀,但是一般不杀商人,甚至还保护商人的安全,因为商人给他们送去他们需要的东西。一家是卖布匹的制衣店。一家是首饰店,生意都很好。再有就是全城生意最好的勾栏院了。

    这几个是不会卖门面的,于是吕峰三人就顺着东西大街向西边走去,一路来到西市都没碰到合适的店面,西市卖骡马跟卖菜的地方。

    北方的天气比较冷,距离过年虽然还有两个月,但也是很冷了,吕峰看到菜市那里竟然还有一个男孩儿,样貌大概十二三岁,穿的还是单衣,破破烂烂的,袖子还有些短,应该已经穿了好几年了,独自在哪儿摆摊卖菜,这个时期的乱世混杀还没到来,百姓的生活虽然不好,但还是勉强能过的。吕峰好奇男孩儿的情况,不过也没多问。天下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自己没有那个能力。

    西市这里也有门面房,因为靠近城门,场地比较大,所以有好多人在这儿摆摊。知道就怕不怕巷子深,吕峰也不在意门市的位置,打算朝里边看看。吕峰想着实在不行,就也在西市这里暂时摆摊卖酒。

    还没走两步就看到那个男孩儿起身向城墙方向跑了过去,跑到一棵树下,树上有个小女孩儿,应该是男孩儿的妹妹,五六岁的样子。看样子像是在催促女孩儿下来。可妹妹爬上去的时候没看那么多,下来的时候一看那么高,却不敢下来了,在上边干着急,不敢动弹。最后男孩儿展开双手让妹妹跳下来,男孩儿在下边接着,妹妹还是不敢,最后在树上爬的腿软,不得已跳了下来。

    男孩儿稳稳的接住了妹妹,可是眉角被妹妹头上的发簪划了一道深深的口子,男孩儿放下妹妹用手捂着,血从手指缝里渗了出来。妹妹看到害怕的大哭。吕峰看到也走了过去,走到跟前就听到男孩儿说,“我没事儿,不疼,妹妹别哭。脸上最多是留一条疤,以后要是找不到了媳妇儿你得赔我一个”女孩儿被转移注意力,也不哭了,还笑了出来,说行。

    看的吕峰心疼,自己都留那么多血了,还不忘哄妹妹不哭。吕峰让刘全带着兄妹俩去看病,男孩儿拉着妹妹没动。“说没钱看病,不用了,过两天应该就好了。”吕峰一愣,说“去吧,本少爷钱多,替你出了。”男孩儿有些心动,但看了眼妹妹,最后还是没动。说“谢谢少爷好意,我们还不起银子”吕峰明白了,可能是这个小孩儿怕吕峰带走他妹妹。到是个机灵小伙的。

    最后吕峰无奈说到,“先去看病吧,让你妹妹跟你一起去,钱不用还,放心,我不会对你俩图谋不轨的。”

    男孩儿开始看到吕峰三人过去,以为刘全是话事人,就很警惕,怕刘全打他妹妹的主意,最后看吕峰一直在讲话。确定吕峰才是话事人,又是比妹妹还小的小孩儿,就放下警惕,带着妹妹跟刘全去了。

    吕峰跟高顺继续逛街找门面,走到西市第四家店铺前看到门口挂了个牌子,本肆出售。店铺还在营业,是个小面馆,里边清清冷冷的。没几个人,店铺前后有两间,里边一间是厨房做饭,外边一间放着几张桌子。跟后世小饭馆的格局差不多,但是面积要大的多。

    逛到这里已经快中午了,正好就在这里吃饭吧,让老板做了两碗面,三个铜钱一碗,羊肉高汤,里边还放着好几块羊肉。味道在这个年代应该还算可以的了。便问老板,“掌柜的,这面馆好好的为何要出售?”老板见也没啥客人,就跟吕峰聊起了天,说“这里不临街,过往商人一般都是在客栈里边吃饭,本地人来的也少。人少,开不下去了。”

    吕峰接着又问,“那掌柜的准备以什么价格出售。”掌柜的回答到“也不是什么好的地段,六万钱吧。”吕峰想了想,六万钱倒是不贵。便又问“掌柜的卖出以后有何打算。”掌柜的说到欠了一屁股债,还完债就老老实实的种地吧”

    吕峰这时才说到,“这个饭馆我卖了。”掌柜的看吕峰才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儿,根本不信吕峰能卖,虽然吕峰穿的衣服还算不错。便说道,“小公子可别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