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藩 » 第十一章 初到长安城

第十一章 初到长安城

    天才蒙蒙亮,王浩身着青色官袍,和身着新衣的张家兄弟各骑一匹马,每人背上一个包裹,在王氏、老孙和琼儿的目送下,骑马直奔长安而去。

    王氏看着儿子的背影渐远,不自觉的眼泪便往下淌。老孙和琼儿也红了眼眶。

    这是王浩第一次出远门,儿子走后,王氏忽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

    王浩前世只有到草原游玩的时候才骑过马。这两天抽空学了一下,也许是前世毕竟骑过,再加上这辈子是关中少年的身体,接受能力比较好,居然很快便学会了。

    张家兄弟更不用说,三两下便学会了,比王浩熟练得多。

    王浩刚开始还不敢放开跑,毕竟才十二岁的小屁孩,怕跑快了摔跤。但见张家兄弟越跑越快,他便也不自觉的跟着加快速度,顺着官道跑了小半个时辰后,便彻底适应了。

    看来学骑马还是比前世学车要简单多了。

    王浩突然有高歌一曲的冲动,便开口大声唱:“我等待的是不再等待的那份自由,不应该把我情愿的当做应该。。。。。。”

    马背上颇为颠簸,声音断断续续像便秘似的。

    张猛扯起嗓子问张勇道:“这碎怂嚎啥呢?”

    张勇大声回道:“谁知道呢?可能他想拉屎了吧!”

    一路上风景跟沙林村大同小异,不必细说。大约一个时辰后,三人下马休息了会,王浩去林子里小了个便。

    张勇昂头得意的对张猛说道:“我说对了吧!他果然是要拉屎。”

    张猛看向王浩的方向,挠头疑惑道:“没见他蹲下啊?”

    张勇一脸鄙夷道:“你懂什么!俺们老爹说这碎怂不是一般人,说不定人家有站着拉屎的功夫,要不然他跑那么远干啥?”

    张猛想了想,觉得颇有道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代表别人也做不到,于是点头然之。

    小憩片刻,三人再次上马朝长安城风驰电掣而去。

    再过不到半个时辰,长安城便遥遥在望。三人快马加鞭到正南边明德门,下马排队从明德门侧门进城。

    明德门一共五个门洞,正门平日里是不开的。

    三人进了城,便牵马随着人群在朱雀大街上前行。

    饶是王浩活了两辈子,也被朱雀大街上的景象震住了。张猛张勇二人更是目不暇接,兴奋的四处张望。

    王浩的第一印象是这条大街太宽了,足有一百五十米左右,约莫是王浩前世天安门前长安大街的两倍宽。

    再有就是人流量太大了,人们摩肩擦踵,步行的,推车的,牵马的,牵骆驼的,还有不少长得奇形怪状的胡人。人流量虽大却又井然有序。

    现在的热闹景象王浩居功至伟,十天前长安城里还是天花肆虐人人自危,一片萧瑟情景。

    而随着王浩发明了天花疫苗,在大唐帝国的国家机器高速运转之下,长安城转眼便恢复了盛世景象。

    王浩惊奇的发现,这里似乎也遵循着人群靠右走的原则,北往的和南来的都是靠自己右边行走。

    王浩不知道的是,这是贞观名臣马周的杰作。

    王浩前世读过一本小说叫《薛刚反唐》,那里面说的是薛刚辅佐李显,马周辅佐李旦,共同反李显李旦哥俩共同的皇帝母亲武则天的故事。

    那是杜撰的演义,实际上历史上压根就没有薛刚这个人,也没有薛葵薛蛟,更没有所谓的四猛八大锤。

    而马周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只是直到马周死的时候李显和李旦都还没有出生,更别提辅佐李旦了。

    至于李显和李旦共同的老爹李治,目前还不满八岁。

    历史上马周只在贞观朝任职,目前担任着监察御史兼朝散大夫。长安城目前的交通法规便是马周制定的。

    路中间时而驶过一辆马车,大多都是一匹马拉的,双马的马车偶尔能见到,但极少。

    越靠近皇城,大街两边的建筑越来越气派,各种王府国公府相邻而立,每座府邸都占地极广。

    王浩前世见过太多的高楼大厦,如今面对这一座座占地广阔的府邸,竟然有种土包子进城的感觉。

    前世的楼高则高矣,哪有眼前一户人家便占地这么广的?一户人家便占王浩前世一个小区的地盘,即便是豪宅别墅,也远不能与之相比。

    王浩泛起心思,这辈子一定要在这一片占一块地建个府邸。

    任重道远的说。

    太医署隶属于太常寺,在皇城正南门朱雀门之内,朱雀门和明德门遥遥相对。

    从明德门到朱雀门足有五公里,三人牵着马沿着朱雀大街走了约半个时辰,再穿过皇城前一条宽足有一百多米东西向的大街才到。

    还好这段时间天天锻炼,否则这五公里走下来可不轻松。

    长安城里不让骑马,除非皇帝特旨。

    所以除了坐马车,绝大部分人只能步行。

    朱雀门也是五个门洞,这里是皇城的正南门,进城的人就少多了,王浩出示告身,带领二人从中间往右第一个侧门进入,便到了太常寺。太常寺在皇城南部的中区靠东的位置,东边是太庙。

    太常寺西边则是同属南部中区的鸿胪寺。

    太常寺和鸿胪寺中间便是皇城的中轴线“天街”。

    鸿胪寺西边则是处于南部西区的大社。

    到了太常寺先找地方栓好马匹,然后走到门口出具告身。

    所谓告身,其实是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是官员接受官职的证明。

    虽然只是一张小小的纸片,但上面却要有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官员的签名,还要有皇帝画可。

    王浩所任的太医署医正虽然是大唐品级最低的从九品,但这告身也要分三步制成,四人经手。

    第一步:开冰箱门。。。。。。不对。

    第一步: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

    纸片最右边,中书省官员从右至左按列依次书写具官封、姓名、德行等,可某官。主者施行。填年月日,签名。

    纸片最中间是门下省官员的地盘,上面书写着“制书如右,请奉制付外施行。谨言。”官员只需要填写年月日以及签名。

    第二步:纸片再往左有一列给皇帝画可的地方,上面写着:“制:可”,下方则由皇帝画可。

    第三步:在纸片的最左边由尚书省官员签名。

    这一张小小的告身卡片,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唐朝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互相配合,重要事项还必须经皇帝过目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