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藩 » 第十九章 部门新设

第十九章 部门新设

    王浩想讲课这个事情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由来已久的,应该说是他初入太医署时便有这想法了。

    只是那时他的官职是医正,并不管教学,再加上初来乍到,环境都还没熟悉。

    不过他的准备工作可是早就开始了,在初到太医署无聊的那段时间内,他把孙思邈留给他的《千金要方》看了一小半,做了不少笔记。

    他计划再用一段时间把这套书看完,再结合自己前世的知识,写两篇论文出来,然后作为教材给太医署的学生们授课。

    这个时代的中医其实已经非常发达了,但受限于眼界和器材工具,对微观方面还不够了解。

    王浩想做的是在医学上开启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用实例加上假说的方式来树立自己的学说,为大唐的医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接下来的时间王浩便忙得脚不沾地了。

    一方面是配合谢季卿成立新部门的事情,另一方面便是读孙思邈《千金要方》剩下的一半,并写论文的事情。

    太医署的人们感到很奇怪,似乎太医署的天一夜之间就变了。

    以前对王浩不理不睬的太医令现在一个劲儿往新任太医丞屋子里跑,要不就是两人在太医令屋子里一呆就是半晌。其它的时候太医令忙进忙出,对另外两个太医丞视而不见似的。

    陈大春和刘红澡怎么也想不到,一夜之间王浩便爬到了和他们同样的位置。

    现在医丞有了三个,多出来一个,而太医令的位置却还有一个,必然会有一个会往上升到那位置上。

    本来以年龄和资历来说,陈大春是有一定优势的,虽然优势不太明显。

    按理说王浩刚升到医丞这个位置,屁股都还没坐热,太医令的位置应该暂时跟王浩一点关系都没有。

    但是看现在太医令和王浩穿一条裤子却对另外两个太医丞视而不见的情形,陈大春丝毫不敢怠慢。

    于是,在某个时间,陈大春不经意间踱步到刘红澡的办公室门口,幽幽一叹。

    刘红澡听见声音抬头一看,两人四目相对,基情四射。

    不知什么时候,两人的手牵到了一起,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凌噎。

    再过一会,门被关上了,把屋里和屋外嗝成了两个世界。

    既然风向变了,便有越来越多的人往王浩跟前凑。王浩则不管谁来都和颜悦色的,问几句话,再表示一下关怀,拍拍肩膀摸摸背,搞得对方受宠若惊,然后打发对方回去。

    每个进了王浩屋子的人出来都说,这新任的太医丞很难得,年纪轻轻一身本事不说,难得的是平易近人,一点架子都没有。

    。。。。。

    王浩忙得脚不沾地,张家兄弟也没闲着。

    王浩得的新赏赐一到之后,就分了兄弟俩每人二十两黄金加两匹绸缎,剩余六十两黄金和六匹绸缎让兄弟俩送回沙林村交给王氏。

    听说王浩治好了皇帝的牙疼,又是升官受赏,还当了晋王的伴读,王氏不仅又是欣慰又是心疼,眼眶都红了。

    兄弟俩回家每人自己留了十两金子,把剩下的金子和绸缎要交给张老五。张老五呼了两人一巴掌道:“劳资还要下地干农活呢!穿这么好的衣裳怎么干活?你娘那模样,穿了也是糟蹋,你们还是拿回去自己做几身衣裳吧!跟在浩娃子身边做事,你俩也要穿好一点。金子也拿回去,你们哥俩在长安城里花销大。”

    哥俩嘿嘿笑着,连声说自己身上的钱够花了。

    张老五的婆姨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一巴掌呼在张老五的脑袋上,道:“居然敢在背后说老娘坏话!”

    转头跟两兄弟笑道:“娘就做一身衣裳,剩下的帮你们收好,攒着给你们娶媳妇时用。”

    说着把金子绸缎全收了起来。

    。。。。。

    兄弟俩回到长安城。口袋里有金子有银子,逛起各坊便更是自在了,已经开始结交一些狐朋狗友了。按照王浩的吩咐,兄弟俩也在寻找相应的人才——这是王浩的说法。

    王浩交代的很细,要找的人也很多。兄弟俩得到的指示是先要知道这些人在哪里,需要的时候要能随时找得到。至于其他的,哥俩自由发挥就行。

    。。。。。

    大唐的官僚机构效率很高,谢季卿和王浩的联名奏折很快便被批复了——同意施行。

    皇帝陛下和三省的宰相重臣每天不知道要批多少奏折,这条奏折连浪花都没翻起来一点,悄然通过。

    不增加编制,不增加预算,你们自己内部想怎么玩怎么玩,去去去,才没空搭理你呢!

    拿到批复后,谢季卿和王浩便火速搭起了架子,赶在休沐日前在太医署内张榜公布。

    其实部门和科室的日常工作早就开始悄悄开展了,此时只是拿到批文后公布而已。

    大唐医学知识产权部,隶属于大唐太医署。设部长一名,由医丞王浩兼任。常务副部长一名,由医监于禁兼任,协助部长进行日常管理。下设专利科、商标科、宣传科和财务室,分别抽调人员兼任。

    所有新任命人员级别俸禄不变,但增设奖金。奖金按月发放,由部长造册,太医令批准后发放。

    消息一出,整个太医署沸腾了。

    原来太医令和太医丞王浩这段时间忙忙碌碌的,原来是忙活这件事呢!

    这榜文别的都还罢了,就“增设奖金”那一条特别引人遐想。

    大家每天拼死拼活的,不就是为了那点银子吗?

    一时间人人忙着打听奖金的事,却打听不出太多东西来,只从新任部长嘴里听到一个新词:按绩效发放。

    。。。。。。。。

    大唐是十天休沐一次,二月第一个休沐日王浩忙得连沙林村都没回。

    他忙着陪谢季卿一起去上门拜访尚药监的御医们,今天还有两家要跑,回来还要审宣传科的稿子,安排印刷和分发。

    唐朝的尚药监属于殿中省,为殿中省六监之一,职能专门给皇上和皇后等人看病,共有二十三个编制,也就是有二十三个御医。其中:

    奉御二人,直长二人。掌和御药、诊视。

    侍御医四人,从六品上。掌供奉诊候。

    司医五人,正八品下;医佐十人,正九品下。掌分疗众疾。

    另外还有一个药藏局是专门负责皇太子健康的医疗机构,但属于东宫左春坊。

    唐朝对制药有明确的规定,合药时要按照一君三臣九佐的不同分量入药,制成汤、丸、膏、散之用。唐代的尝药制度也很繁琐,御药制成后,要由中书、门下长官及诸卫上将军各派一人和殿中省监和尚药局奉御共同监督,然后由医佐以上相关人等试尝,尝完后封印,最后每个到场的人都要签名。皇上要吃的那天,奉御、殿中监、皇太子都要尝,没有问题了,才能给皇上服用。尚药局制作用的御药材,每季都要由太常来检查,如果有变质腐烂的,就不能再用。

    唐代对御医的管理制度很严格,唐律中明确规定,制作御药如果跟处方不相符,包括药量不符、合成方法不对、服药说明书写错误等,依律可处以绞刑。如果分拣药物时出错,也要受到一年徒刑的惩罚,而相关医官也要遭到降职处罚。御医如果在诊治皇上疾病时出问题,那罪过更是不堪设想。

    所以御医们一向给皇上看病一向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也是为何上次李世民牙疼而御医们束手无策的原因,他们可不敢给皇帝胡乱用药,宁愿让李世民牙疼着也不愿意冒丢掉性命的风险而开一些激进的方子。

    大唐的中央医疗机构基本上就由太医署、尚药监和药藏局组成。而太医署还是全国医疗卫生工作的行政部门,也是主管医学教育的行政部门,同时还是重要的医疗机构。

    所以由太医署来进行医学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可谓是名正言顺,而且可以覆盖全国。

    医学知识产权局的牌子要打响,离不开御医们的支持。所以这些天王浩陪着谢季卿一家家的拜访,把御医们拜访了个遍,就是想获得他们的支持。

    跑下来成果斐然。知识产权局对御医们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虽然说医者大多敝帚自珍,自己的独特法门及独门药方恨不能藏得越深越好,但面对名和利的双重诱惑,很少有人能不动心。

    御医们对皇上用药时讲究四平八稳,必须一君三臣九佐,不敢越雷池一步。但谁手头上没有几个稍显霸道的方子?既然不能给皇上用,那便贡献给知识产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