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星记 » 第九章信

第九章信

    李年并不知道家中来了客户,此时他正坐在赵仲来的饭厅里,如同嚼蜡的吃着饭。

    大哥略显拘谨的坐在下首,而自家的小肉团整个人都快上桌子了,一旁的端坐的赵立春头发散乱,时不时的还得在小肉团的威胁下将碗中肉丸子拨到小肉团的碗里。

    不给不行,不给又是一筷子敲过来,偏偏自家爹爹还不管,反而乐见其成。

    刚才和小肉团去花园子,赵立春不过是说了句‘男女授受不亲’,不让她牵手,便被小肉团骑在背上一顿揍,还威胁他必须叫大姐头,不然俺还揍你。

    赵仲来听了管家汇报,却是哈哈大笑,只说由他们去。

    …

    众人吃饱喝足后,李年让自家大哥带着两个小的出去溜溜食,自己和赵仲来坐于花厅喝着茶。

    李年一点点啜菽饮水,小眼神却是时有时无的打量上座的赵仲来。

    像是看出了小人儿的心思,赵仲来洒然一笑,

    “子不语,怪力乱神…”

    李年瞬间心领神会,这就是不愿意说了。

    想罢,他也将此事放于心间不再多想,瞅着赵仲来似笑非笑的表情,开口道:

    “赵大伯,怎么不见大婶…”

    这小儿还真沉得住气。

    赵仲来答非所问,反问道:“刚才听你说,年后你要去参加三台书院的大考?”

    李年点头。

    “不瞒赵大伯,我家先生是如此安排的,说学生不可错过明年的书院大考”

    赵仲来眯着眼睛,似乎有些高兴:“年后你这等年纪参与大考的,怕是极少,当真有把握?”

    李年疑惑,大魏历来对于读书人进学之路不太明了,各州县都有学堂,然而是否为童生差不多都是依靠学堂夫子喜好而定,因材施教几乎是没有的,反正把该教的都教,至于能领悟多少全靠个人天资悟性,所以大多数学堂内,多是七八岁孩童与及冠少年一同进学这等在李年看来颇为奇怪的情况。

    毕竟中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一起念书,小朋友被打怎么办…

    “郭先生说过,如果年后未进三台书院进学,便是要错过五年后的大比了…”

    赵仲来摇头反驳,

    “书院大比亦是朝廷取才之试,你哪怕明年能进,短短五年时间,你能学些什么,再说,我大魏官职哪有不及冠便授予的…”

    大魏男子,十六为成年取字,又称及冠。

    “嘿嘿…”李年低声笑道:“不瞒赵大伯,学生可从未想过要做官…”

    赵仲来一怔,随即冷冷笑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读书人不思上进,上报君父,下安黎民,读书不做官,那你想要做什么?”

    颇有些怒其不争的恼意。

    李年摇头,解释道:“赵大伯自己都是大魏官员,听我爹说,大人初进长乐县时意气风发,而如今不过三十出头而立之年,却两鬓见霜了。如此劳心劳力,当真是只为百姓?…”

    李年自问自答:“依学生看来,恐怕不尽然吧,赵大伯在天子脚下做官,多数心思怕也都用在了周旋各大王公大臣身上了,谁能得罪,谁不能得罪,同僚之间更是今日为友,明日为敌,说话做事更要斟酌再三,进退间或许是一步登天,更可能是万丈深渊,似赵大伯这等世家子,却又不得不做这些事情,为家族也好,为自己也罢,都意味着赵大伯只能向上,半步都退不得,我嘛,天性自由,受不得管束…”

    赵仲来忽然盯着李年的双眼:“你…当真才是十岁?”

    李年颇有些无辜的意味:

    “男孩子总归是比较早熟…”

    …

    花厅中一时间沉闷起来。

    “那你既然没有为官之心,那你志向如何?”

    赵仲来先开了口。

    李年抓了抓脸嘿嘿道:“学生准备就在三台书院念个十年八年的书勒,听郭先生说,三台书院弟子虽说要自备纸墨笔砚,但每月补贴二两银子呢,我先生说了,我要是考进书院便可取他家里的纸墨笔砚不用再买,也就是说学生每月可赚二两,还有免费书读,岂不乐哉,圣人不是说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圣人又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既然都学不完,又能学得开心,干脆多学学,要是能在书院呆一辈子就好了…”

    忽然厅外传来小孩子哭声

    李年跳下凳子,对着脸色潮红状态不对的赵仲来拱手,嘴里说着怕是我家幼妹又欺负立春了,一溜烟就跑了出去。

    半晌后花厅中传出一声凄厉怒吼让李年浑身一激灵

    “竖子,安敢如此作践圣贤…”

    ……

    赵府门口,李年背着幼妹,兄弟俩对着门口的管家拱手道别,兄妹三人踩着青石板路往家走去。

    赵仲来怒气未消的坐在花厅中,旁边五岁的赵立春不停哭诉着小肉团的暴行。

    “爹爹,她说我不叫她大姐头,她就见我一次打我一次…”

    “还说让我要去给她拜年,必须带着糖葫芦…”

    “李哥哥走的时候还说什么,让我碰到一个叫侯亮平的人就赶紧打死…”

    “呜呜,他们一家人怎么都爱打打杀杀的…”

    …

    李年回家之后,听说自家先生来过,还给自己留了一封信,便要回自己房间去看。见胖三娘如一座大山般挡在自己跟前,不解问道:

    “娘,咋啦?”

    胖三娘只是带着慈母般的笑容。

    …

    最后李年垂头丧气得与大哥出屋时,犹如一只没了翅膀家雀。

    赵建胖胖的手拍拍弟弟肩膀,安慰道:“娘不是说了给你存着娶媳妇嘛,话说还是弟弟好才学,一首诗就挣了一年的嚼用…”

    天真哥你哪里知道,‘妈妈给你存着’,堪称世界三大谎言之一…

    李年有气无力的应了一声,继而问道:

    “哥,刘夫子这次被我得罪得太狠,哥哥怕是回不去学堂进学了…”

    赵建一愣,随即面露迷茫起来…

    李年知道自己家大哥向来不是一个有主意的人,为人憨厚,平日话也不多,虽说长得膀大腰圆,但是在学堂就连八九岁的孩童都能欺负他两下,之所以能得童生之名,除过家中给刘夫子送了礼之外,大多还是大哥学问勉强过门。

    笨鸟先飞说得就是大哥这样的,但是大魏的教育体系对于天资不够的人,实在是太不友好…

    可就是这样老实憨厚的大哥,却在旁人都是笑话他弟弟是小哑巴的时候,红着眼睛把其他小孩子打得哭爹喊娘。最后小孩子家中父母找来,反而又被护犊子的胖三娘又给打得抱头鼠窜…

    “大哥,先前我与赵大伯交谈之时,也曾谈及大哥的事,原本我想推荐大哥去我先生学堂,后来赵大伯提醒,说大哥今年也是及冠之年了,若是想参加书院大考倒也可以,要是书院大考不上,大哥可以去赵大伯衙门报考典吏,做些抄抄写写的话,一月俸禄也不少…”

    激动的赵建抓着弟弟肩膀,急声说道:

    “大哥还能不知道自己的斤两嘛,能进童生都亏得弟弟帮忙温习功课,要是能进县衙做事,大哥就满足了…”

    “我们是亲兄弟,哪有什么帮不帮忙的话,大哥做事沉稳,典吏的活计又是个与世无争的位置相信大哥一定能胜任…”

    赵建点头,不善言辞的他,只是拍了拍李年的脑袋以示感谢,转身就回了屋子给胖三娘讲了此事。

    听到屋中胖三娘的大笑声,李年也是心中一暖。

    ‘家中的事,也算都安排妥当了…’

    …

    深夜

    天空中群星点缀

    李年坐在书桌前,床榻是呼呼大睡的小肉团。

    翻开一本小册子,只见册子封面上写着四个大字。

    “成长计划”

    册子密密麻麻的写了许多东西,李年翻到空白一页提笔写到。

    ‘赵仲年’

    ‘钱县丞’

    想了想又添了‘单身狗讼师’五个字。

    一阵忙活之后终于是拿起郭夫子留下的信看了起来。

    信中主要讲了三件事。

    第一,年后正月十五京都望月楼的‘论道’,先生留下了请帖,李年可持请帖前往,此次不能藏拙,因为这次书院录取考生只有十个名额,对于考生的学识有要求之外,那便是名望。此次望月楼论道更是由太子亲自主持,若是不能独占鳌头,便逐出师门。

    第二,郭夫子已经随长辈外出游学,东城学堂已经交于好友,学堂中的一应物品,你可随意取用,重点是不得变卖!此去短则两载,长则五年,五年后朝廷大比前,定能回来。

    第三,家中长辈嘴馋,借你一物不还,留话一句。

    …

    借了不还还能叫借嘛?还不许藏拙,扮猪吃老虎才能活得久不懂吗。出去这么久,你就不担心你家宝贝徒弟被人拐了去嘛。

    李年骂骂咧咧的翻过纸张,只见最后一页书信上,只有一句话:

    ‘老头子喜欢辣椒炒肉,奈何无柴,借你烧火棍一用…’

    李年瞬间,泪流满面…

    ………

    月明星稀

    长乐城外驿道上

    一辆宽大马车上,

    老人正看着一张墨迹未干的信纸。

    ‘甲六号奏主上:三更时分,李年看信后痛哭流涕,而后大骂不止,言:王八蛋狗东西,辣椒炒肉炒你大爷,老子最爱吃西红柿炒鸡蛋,谁吃你这辣椒炒肉的破玩意儿,你来这么久,咋就没鼓捣一点动静出来,你老乡被人欺负死了;而后吵醒幼妹,又哄了半宿,临睡时仍在喋喋不休…’

    而后将信纸放入怀中,老人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郭暨夫子跪坐在马车里,对着靠在车窗前看月亮的老人疑惑问道:

    “老师,辣椒为何物…”

    老人看着明月,神情得意道:

    “天知地知,我知他知,别人都不知…”

    “弟子不知,所以才问”

    “但老头子不想说…”

    郭暨像是习惯了这样的谈话方式,递过去了一杯热茶,继而不再追问,而是说道:

    “老师既然喜欢我这学生,为何不亲自相见,再有就是,老师为何独独留下‘那本’…却又不言明修炼之法,并且这次望月楼论道,听说北边也会来人,李年怕是…”

    老人接过茶,眯着眼睛笑道:“他如果连这点本身都没有,老头子现在见他又有何用……总之,死之前还是会见一面的…”

    郭暨默然无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