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末窃国传 » 第五十七章 华氏医馆

第五十七章 华氏医馆

    华佗果然不负神医之名,陈寔在按照华佗的药方调理了半个月之后便恢复如初,完全看不出曾经险些命归黄泉。不仅如此,在陈寔调理好身子之后,华佗还将自己刚刚创成的五禽戏传授给了陈寔,相信陈寔的状态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在陈寔调养的半个月内,公孙续日日伺候在陈寔榻前,为陈寔宽衣解带,喂药送水,即使陈寔的儿子陈纪等人也没有做到如此,这一份孝心,不仅让陈寔大为感动,也让众人更加敬佩公孙续,认为公孙续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品性,日后必成大器。

    然而,众人不知道的是,这一切不仅是公孙续关心陈寔安慰,还有临场做戏的成分,汉朝重孝,以孝为本,公孙续十分清楚,若能够以孝扬名,将会对自己日后的发展形成多么大的助力。所以,这一次陈寔病重,对于自己来说就是一个以孝扬名的最好机会,陈寔不仅是曾祖父,还是天下闻名的海内大儒,若自己能够在他身上展现自己的孝心,这效果将更加显著。

    而实际上也的确如此,公孙续衣不解带,日日侍奉在陈寔的榻前,一直坚持到陈寔康复的事情,很快便经陈纪、陈谌以及陈群陈忠等人的嘴和信传了出去,外加上在之前公孙续还有星夜归来,披甲探望一事,这让很多人都真切的感受到了公孙续那真挚的孝心,于是,公孙续天资聪颖,年少不凡的称赞后面,又多了一条,大孝之子。

    不要小看这一个孝字,在之前,世人,尤其是文士对公孙续的评价并不高,麒麟儿的名号更多的只是在幽州民间流传,不要说中原一带,就连冀州、并州的文人士子也多是当成笑话,听一听,笑一笑罢了,并未放在心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能人大家,才能够感受到公孙续的不凡。就如同历史上的卧龙凤雏,司马徽等能人认可,世人却当其是茶余饭后的笑柄谈资,从未当真。

    而如今被戴上大孝之子的帽子就不同了,只要是知道这件事的人,都会对公孙续竖起大拇指,只有赞扬,没有诋毁。尤其是在文人士子之中,公孙续“披甲急归,和衣半月”的事情,已经成为一桩美谈,更甚者还成为一些为父母者教育孩子的鲜活案例,让公孙续成为了天下儿孙的楷模。

    陈寔和陈氏自然不知道公孙续的真实心思,也万万想不到公孙续会坚持演戏半月,皆被公孙续的孝心打动,陈寔对公孙续更加喜爱,陈氏也更加忠心,毫无怨念。

    而在这半月中,公孙续没有时间,但早已经得到公孙续授意的刘其和王越却有时间,二人一人热情的邀请华佗与自己同住,日夜攀谈,将公孙续准备创建医馆的事情一点一滴的告诉了华佗,让华佗提前有个心理准备;一人开始发动暗灵,一面在涿县市集最繁盛的位置修建了一座巨大的医馆,以华佗名字命名,为华氏医馆,一面将幽州境内品行端正、热爱医学的青年郎中全部聚集到华氏医馆,为医馆的营运做好前期准备。

    陈寔康复,公孙续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华佗从太尉府请出,带到了已经建好的华氏医馆中,亲自为华佗介绍。

    “元化先生。”华佗非常不适应华大家的称呼,于是公孙续便改称为元化先生,“为感谢先生救治曾祖的大恩以及先生肯留在幽州的大恩,这座楼,以先生姓氏为名,名为华氏医馆。”

    “华氏医馆共有三层,占地约有一公顷,一层为会诊阁,共分有二十个独立的会诊厅,每个会诊厅中将来都会有一名郎中坐诊,这些郎中,将来都将由先生的学生或者是弟子出任。二层为传医阁,是先生传授医术和进行实验的地方,二层与一层不同,其主要分为三个区域,第一个区域最大,占二层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为住宿之所,可以为先生的学生和弟子提供住宿的地方,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医学的学习中;第二个区域为教学区,在这个区域内,先生可进行医术的传授,也可与同道探讨医学,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相信其他郎中也有一些能够令先生借鉴的医术和见解;第三个区域为实验区,在这个区域内,先生可与学生和弟子进行医学实验,验证你们的医术和药方,更好的发扬医道。”

    华佗一边听着,一边不断的点头,面上的神色也越来越激动,兴奋的神情已经溢于言表。而公孙续见华佗如此反应,心中也很是高兴,华佗越是激动和兴奋,就说明自己所做的一切对华佗的吸引力越大,那么以后将华佗一直留在幽州的希望也就越大。

    “第三层,是整个华氏医馆的核心,百草阁。”

    听到百草阁这三个字,华佗眼中精光一闪,更加激动的看着公孙续,脱口道,“百草阁?莫非……”。

    公孙续笑着点点头,肯定了华佗的猜测,“不错,百草阁将会收拢天下所有已知和未知的药草,这些药草不仅将是先生以后医治世人的药草来源,也将是先生实验和验证医药猜想的药草来源,只要先生有需要,只要这天下有,我一定尽力寻来。”

    公孙续稍稍收敛了自己的笑容,面带正色的看着华佗,“昔日神农尝百草而始创医道一途,今日也希望先生能够用百草而医天下,造福世人。到时候先生定然能够流芳百世,而小生也能够跟着沾光,说不定也在青史上留下一点薄名。”

    华佗也收敛好自己的情绪,同样颇为严肃的看着公孙续,“公子说笑,这一切都是公子的功劳,老夫只不过是略尽薄力,无足轻重,公子能够有如此博大胸怀,实在是幽州百姓的福气……”

    华佗还想在恭维夸耀公孙续几句,但被公孙续不好意思的摆手制止,“先生莫要再说了,小生都快要无地自容了。”

    “先不论最后的结果具体如何,但现在小生的确需要仰仗先生,幽州的百姓,甚至是天下的百姓都要仰仗先生。”

    “医道,也是活命之道,若先生能够将此道开枝散叶,天下人的活路就又拓宽了不少,尤其如今天下多灾多难,更是需要如先生一般的妙手神医救济天下。不过医者父母心,小生也相信先生必定能够胸怀天下,将医术一道发扬光大。”

    公孙续的一番话,让华佗彻底动容了,他万万没想到公孙续竟然想的这么深,这么远,将自己和医道看的这么重,不过也正是如此,也让华佗在无法推辞之余,感受到了肩上沉重的压力,于是,华佗微微退后一步,朝公孙续躬身行了一礼。

    公孙续岂能受华佗这一礼,赶忙错身躲过,亲自上前将华佗扶了起来,华佗也没有挣扎,眼睛转了转之后,沉思道,“如公子所言,弘扬医道一途事关重大,非老夫一人之力可为,不过老夫周游天下多年,倒也认识一些医术高明的同道中人,既然如今公子为我等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老夫便给他们修书一封,邀请他们同来幽州,共扬医道。”

    公孙续闻言大喜,“求之不得”。

    华佗也开怀的笑了笑,公孙续看着华佗,突然想到了另外一个人,同样是自己一直惦记的人,便开口道,“不知先生可知张仲景其人?”。

    “公子也知仲景?”,华佗颇为意外的看着公孙续,未曾想公孙续连张仲景都知道。公孙续只是笑笑没有说话,心中却暗自嘀咕,后世来人来有不认识张仲景的吗,一部伤寒杂病论,已经将他推到了医学的神坛上。

    “老夫和仲景相知已久,此次老夫也准备去书仲景。”,说着,华佗的面上露出一丝遗憾,“只可惜仲景与老夫不同,他受家族牵连颇深,未必能够离开南郡,老夫也只能试上一试。”。

    公孙续也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这种情况,在南郡,张仲景所在的张家也是名门望族,这样的出身就决定了张仲景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很容易受到家族和各种利益的牵绊,不过华佗能够去书一封也好,就算是现在他不来,早晚有一天,自己一定会将他拉到幽州来。

    华佗也是雷厉风行之人,既然决定了广邀同道前来幽州同自己一起发扬医道,那便没有任何犹豫,和公孙续看完华氏医馆之后,便回到了太尉府,开始给众人写信。

    见华佗如此,公孙续心中也算是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华佗,已经绑在了公孙家的大船上,算是又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