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正茂风华 » 第三章(9)

第三章(9)

    中秋节到了,同事们回家过节,我留在所里值班。颖慧专程跑到兰溪陪我,马丁买了些菜,雪清在派出所食堂里做了些传统的小吃,面线糊,春卷,海蛎饼,还蒸了一碗千层糕,桌上摆满了各种海鲜。

    “马丁你有福气啊,雪清真能干。这么多菜,我馋也馋死了。”我伸手抓了一块千层糕往嘴里塞。

    雪清笑道:“好好犒劳犒劳你,马丁,你把过夏酒热了。”

    “那当然啦,我是媒人公,没有我,哪有马丁这么好的男朋友?”

    颖慧拉了我一把:“你怎么这么馋啊,跟小孩子似的,也不洗个手,还没开饭呢,就吃上了。”

    过夏酒是当地群众土法酿造的米酒,以酒当水,酿了两回,过了第二年夏天再取出来饮用,味甘劲猛,很容易让人醉倒。

    大家围成一桌,我放开肚皮吃了起来。

    “晚上镇上有曳石比赛,大家去看看。”

    颖慧问我:“什么是曳石比赛?”

    去年中秋,张所长让我回家过节,所以我没看到过曳石比赛,讲不出所以然来。马丁道:“曳石比赛就是拉石头比赛,只是这石头上坐了人,谁拉得快谁就赢了。”

    颖慧笑道:“怎有这样的比赛?”

    马丁说:“这你就不知道了,曳石比赛是有历史典故的。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入侵东南沿海,烧杀淫掠,当时沿海守军望风逃溃,使倭寇长驱直入。嘉靖三十二年八月,倭寇跑到兰溪镇附近,想于中秋之夜攻打兰溪。当时兰溪镇是较大的镇,戚家军兵力不足,得到这一消息,如何守城便成了戚继光将军的心病。”

    我与颖慧铙有兴致地听着马丁说着故事,旁边的雪清笑道:“你又在耍嘴皮子了。”

    我说:“我只知道当年倭寇来过这里,有什么故事不知道呢。雪清,你别打岔,让马丁说下去。”

    马丁接着说道:“你想想,戚将军是何许人?乃天上武曲星下凡,这点小困难怎么难得倒他?戚将军在帐中踱了三步,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颖慧笑道:“马丁,你可以去说评书了,还知道戚将军踱了三步,计上心来。”

    大伙便笑了起来。我叹道:“马丁,你这说书与你吹牛发财一样动听,难怪雪清心甘情愿被你骗了。”

    雪清伸过手来打我,马丁也笑了起来。

    “戚将军发出告示,告诉城中百姓中秋之夜曳石,让百姓参与。戚将军叫来十名将士,选了十块平滑的大石头,方二、三尺,石旁夹以硬木,用麻绳紧固,前方用数丈粗大麻绳系住,让十名将士坐在大石头上,由百姓拉着麻绳在街上行走,每组参与拉绳者多达数十人,让十组进行比赛,走遍兰溪镇所有街巷,先走完者有重赏。”

    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忘了吃菜。

    “城中百姓以为戚将军想在这里与百姓共度中秋,自然高高兴兴地报了名。八月十五晚上,戚将军吩咐手下与城中百姓点起灯光、放起烟火,霎时间全城灯火通明。随着戚将军一声令下,曳石比赛正式开始。当晚城中万人空巷,百姓全部涌上街头观看,一时间,城内呐喊如潮,石头撞击着青石板路,发出了巨大的隆隆声,郊外数里均能听到。戚将军在组织百姓曳石的同时,让将士们做好了抗击倭寇的准备。倭寇行至塔旺街时,闻城中隆隆巨响,看城内灯火闪烁,见城头刀剑林立,以为大军当前,吓得立刻退了回去。”

    我佩服道:“这真是一场空城计,没想到这小地方还有这种传说。”

    马丁道:“这不是传说,是史实。这里百姓为了纪念这一活动,将此石称作‘太平石’,每年中秋都组织这项活动纪念戚继光将军,祝愿太平,四百多年来延续至今。”

    颖慧道:“我只知道我们这到处卖光饼,说是与戚家军有关,想不到家乡竟然有这样的故事。”

    “还有呢,小梅家附近有一座义乌城隍庙。”

    颖慧说:“对呀,我就奇怪了,我们这怎么会有义乌城隍庙,也与戚家军有关吗?”

    我说道:“我们城关有三座城隍庙,一座府城隍,一座县城隍,还有一座义乌城隍。戚家军基本上是浙江义乌人,他们是背着义乌城隍符出征的,来的时候驻扎在东关小梅家附近的临水宫与关帝庙内,为了精神上的寄托,他们在东关建立了义乌城隍庙。文革时庙毁了,现在又得到了重建,是为了纪念在这里牺牲的戚家军将士。”

    颖慧道:“没想到来了一趟兰溪,真长见识了。”

    吃过晚饭,我们便上街观看曳石比赛了。果然如马丁所说,比赛热闹非凡,参加比赛的队伍是由不同自然村、街自行组队,队伍由数十人组成,有的队伍甚至敲锣打鼓助威。大青石磨着石板路,撞出串串火花,坐在青石板的年轻人紧张地抓着绳子,生怕掉下来。两只队伍相遇的时候,大家都想着往前赶,拉绳的壮硕汉子拚了命奔跑,场面十分刺激火爆。我拉着颖慧挤在人群中,踮着脚观看。马丁告诉我们,前几年一些街上铺了水泥,怕损坏路面,用车胎代替太平石,结果没有这种热闹场面,现在又改了过来。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我与颖慧坐在办公楼的顶层上,看一轮大大的明月悬挂在海面上,登虎洋万顷碧波微微荡漾,潮水漫过滩涂上的大米草,轻轻拍打着附近的海堤。颖慧靠着我,我俩就这样静静地坐着。

    “乡下生活习惯吗?”

    “习惯。乡下工作虽然艰苦,但是也有许多有意思的事。”

    颖慧侧过头来看着我:“说来听听,有哪些好玩的事?”

    “这里的民俗挺有意思,这是我们在书本上课堂里见不到的。每年三月三,山里的畲族青年男女就来到镇后面的茶山上赛歌,赛歌十分精彩,附近十里八乡的群众都到这里观看。”

    去年的三月三,我平生中第一次真正看到了畲族年轻男女的赛歌。在这之前,我只看过黄婉秋主演的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真正的赛歌丝毫不逊色于电影当中的场面。赛歌会上,还有畲族青壮年表演传统武术“盘柴槌”等,很有意思。

    “小梅会唱畲歌呢,如果那天在,让她对对歌,我们在下面听才好玩呢。”

    我笑道:“那她保不准就让哪位畲族小伙带走了。”

    我接着给颖慧介绍:“每年三月二十三,这里的渔民还开展妈祖‘走沙走水’,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蛎肥鱼丰。”妈祖信仰是沿海群众的共同信仰。

    颖慧问道“什么是‘走沙走水’?”

    “简单说,就是从天后宫中抬出神舆,在沙滩上与海水里行走。”

    我接着道:“每年七月半,群众进行中元祭鬼。各村都请了戏班唱戏,整整唱一个星期,每天晚上都要有不同的节目。小时候咱不是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社戏》吗?那场面有些象。”

    颖慧好奇地问:“你也跑去看戏了?”

    我点点头:“戏是在各村的会场演的,大家都拿了板凳,带了扇子,感觉与小时候看露天电影一样。小孩子快乐地在会场里跑来跑去,大人们聚在一起聊天,气氛好得很呢。”

    颖慧笑道:“你竟然也融入这种生活中去了。”

    “不融入不行啊,融入了才能体会到乐趣。今年七月半我在海屿村支书家里,下午准备去游泳。结果让他家大妈给拦住了,说什么也不让我去。”

    颖慧道:“你还是这般顽皮,谁七月半去海里游泳啊?大妈拦你是对你好。”

    “大妈说,你到海边看看,今天如果有人海边游泳你就下去,没人你老老实实地回来。我到海边走了一圈,结果没见到人,只好灰溜溜地回来了。”

    颖慧笑嘻嘻地看着我:“胡闹啊你,跟阿混似的。”

    夜晚微风轻轻吹过,有些凉。海面上一片清辉,在月光照射下,朦朦胧胧地闪着银光。滩涂上被海水淹住的大米草只露了少许的枝叶,随着海水轻轻晃动,如荻苇般茫茫苍苍。我突然想到《蒹葭》,眼里看着颖慧,脱口而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颖慧应道:“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我道:“真酸,牙要掉了。”

    颖慧捶着我道:“谁让你先起了头?酸到底,你接下去啊。”

    我想了想,继续道:“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颖慧接着吟道:“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我说道:“投降投降,我不来了。”

    “你赖皮,不许你投降。”颖慧缠着我:“最后来一句。”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颖慧呸了一声,道:“我才不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我只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你羞不羞啊?”

    颖慧重重地掐了我一下,大声说道:“不羞!”

    一会儿,颖慧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悠悠地说道:“世事要是都如这月亮圆圆满满该有多好啊。”

    “你又想到什么啦?”

    “我真想你调回来呢。”

    我安慰道:“这世事如果都圆满也不见得好。就如这月亮,十五的晚上圆了,十六十七就慢慢缺了。这潮水涨满了,接下去就要退潮。古人说‘花未全开月到半圆’才是人生最美好的境界,因为还有希望。”

    颖慧盯着我,笑道:“你什么时候成哲学家啦,现在讲话怎么一套一套的,我讲不过你。行,你就呆在乡下,天天有希望,天天都处在人生最美好的境界里。”

    我说:“调到城关,又有新的追求和新的希望了。人生就是如此,总是生活在每一个新的希望当中。正如当年你希望我考上一样,现在希望我调回城关。如果心中没有希望,就是行尸走肉,活着没什么意思啦。”

    颖慧问道:“哲学家,那你现在有什么希望?”

    我指着天上的月亮,大声道:“明月在上,苍海在下,我锤子现在只有一个希望,就是今生今世能与林颖慧做一辈子夫妻,长长久久,甜甜蜜蜜,相伴永远。”

    颖慧有些感动,呆呆地望着我。

    “如果哪一天我调到城关,我就马上与你结婚。以后我们不要当官不要发财,关起门来,专生孩子。”

    颖慧突然听到这话,呆了一呆,有些羞涩道:“前面讲的还算人话,后面越讲越没谱了。你呀,总改不了油嘴滑舌。”说罢,婉尔一笑,把头靠到了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