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超脱之争霸诸天 » 第三十六张 停战

第三十六张 停战

    说实话,若是可以,刘宇真不愿议和,割让领土,刘宇在后世史书上,必然背负一个丢失国土的骂名。

    但局势如此,刘宇不得不如此。

    大离看似还有百万大军,但大夏也不弱,三路兵马加起来,总数已不下八十万,论精锐程度,大夏更是远超大离军队,这一年下来,大离的军队完全是被大夏压着打,数次大战,大夏都以轻微的代价,击溃大离近百万大军,被俘虏的大军数量,都快赶上大夏主力的数量了。

    大夏越打越强,军队不断壮大,而大离越打越弱,看似军队的数量增加不少,可战力却不断削弱,可能还不如开战前。

    这样的情况,让大离上下都没了战意,只想着如何保全自己。

    根据黑水的密保,最近不少世家都在与人秘密接触,大概率是与大夏的天罗在接触,准备后路。

    大夏的天罗,自从开战以来,就活跃了不少,更是在转移南家和朱家后一战成名,让各国都知道了这个大夏新组建的情报部门。

    黑水一年来抓了不少天罗的探子,但都是天罗在大离发展的下线,核心人员有多少,是什么身份、发展了多少下线,依然一无所知,由此可知天罗隐藏能力之强。

    内忧外患之下,刘宇只能选择议和,他可不想等到大夏兵临城下时,被反叛的世家砍掉脑袋当成进身之资。

    刘宇可是直到自己到底得罪了多少世家,这种事绝对可能发生,几率还不小。

    于是,当天,刘宇便颁下圣旨,遣使团出使大夏。

    此时的李琦,缩着脑袋看着一众大将,不敢说话。

    坚持放缓节奏攻略大离的决定是他做出的,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李琦还是低估了战场局势的变化。

    失去大离支持的南燕,败退的速度比想象中的更快。

    南燕土地贫瘠,物产多为皮革、木材之类,连像样的铁矿都没有,以往全靠与大离的贸易来满足所需,就连军队,都因为缺铁,不得不研究出藤甲作为替代。

    大离与大夏开战后,失去各类物资补给的南燕,维持战线十分勉强,在大炎百万大军的攻击下,节节败退,不到一年,就丢掉了全部的军堡,被大炎突入国家腹地,眼看着就要被打到京城了。

    一旦燕京城破,南燕基本就宣告灭国了,以南燕的国土面积,就算想迁都,都没地方去,燕京就是南燕最后一道防线。

    好的情况下,最多一年,南燕就得灭国,若是不好的情况下,三个月就被灭也不稀奇。

    南燕局势急转直下,直接打乱了大夏的部署。

    眼下虽然各处战场都占据优势,但想要取得突破性进展至少还得数月,加上难啃的离京城和镇北关,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大夏才能在大离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想要彻底覆灭大离,至少还需要两年,这么长的时间,都够大炎稳定南燕的局势,并休整完毕了。

    若是大炎趁着大夏疲惫之际发动攻势,大夏遭受的损失先不提,光是大离的稳定,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极大的延缓大夏的发展。

    看着恶狠狠盯着自己的伍世伦、冯军、审阅等人,李琦继续往椅子深处缩了缩。

    “那啥,我也不知道南燕这么不顶用啊,才九个月,就被人打成这样!”李琦弱弱的说道。

    “你还好意思说,要不是你,我早就打到离京城了,哪会给大离整合军队的机会。”冯军双目喷火的看着李琦,就是这家伙,说是要稳,好了,现在稳出事来了。

    李琦尴尬的回了个笑脸,他也知道自己犯了错。

    在登上皇位前,李琦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军事上除了大的战略会提供一些建议外,其他的都是由各个大将自行商议。

    但登基十年,让李琦膨胀了,觉得自己行了,开始插手军队的指挥,结果。。。。。。

    “那现在都已经这样了,咋办?”李琦突然想到,自己是皇帝,还是他们的主公,不能弱了气势,于是决定硬气一会,梗着脖子说道,只是看着一众从属英雄瞥过来的眼神,李琦又怂了,声音慢慢变小,最后继续缩了回去。

    一旁旁听的许星盈看着自己怂的不行的丈夫,翻了个可爱的白眼,心中一阵鄙视。

    一众英雄也是没好气的看着自家皇帝,有些无奈。

    这家伙,就不能靠谱一会?就算你硬气点也好啊~

    “行了,事情已经这样了,再说以前的事没任何意义,还是想接下来怎么办吧!

    再说了,这事也不能全怪陛下,咱们不也没坚持自己的看法嘛!”伍世伦站出来给李琦解围。

    “就是,就是!”见有人为自己说话,李琦顿时来劲。

    然后又是数双‘杀气腾腾’的眼睛盯了过来,李琦再次缩了回去。

    “眼下有两个方案,一个是顶住压力,不计伤亡在各处战场发动全面攻势,将尽快打垮大离军主力,然后南下拿下镇北关,锁住大炎南下的通道,但需要与大炎比速度,伤亡也会很大,占领区也不会安稳,但有可能在大炎之前拿下大离,避免大炎插手。

    另一个方案,就是与大离议和。

    以停战为条件,逼迫大离割让镇海、南湖、连山、镇北四州,若是可以,安海州也尽量拿下。

    但我估计安海还是要归还大离的,失去安海州,离京城就失去了屏障,没有安全保障,大离是不会放弃的。

    其他四州大离同意的概率在九成以上。

    这两个方案各有好处。

    全力拿下大离,我们就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力发展,只需守住两个陆地通道和海路就行,大部分兵力可以解放出来,用于机动作战,但存在风险,一旦大炎提前搞定南燕,我们可能会面临两面作战,最好的结果,也会失去镇北关的控制权,想要拿下镇北关,就要难得多了。

    与大离议和,则可以轻松获得镇北关的控制权,取得西进的通道,但也必须面临后方大离的威胁,镇海、连山、镇北三州都需要安置大量部队镇守,会拖住我们不少兵力,让我们的压力增加许多。

    加上四州之地人口不过千余万,我们补充人力的战略基本可以宣告失败。”伍世伦总结了一下,看向了众人,想听听其他人的看法。

    “若是选择继续战下去,加大攻势,大离必然拼死反抗,青壮的损失,对经济的破坏不会小,我们的战略依然难以达成,还得花费更多的时间恢复,还可能失去镇北关,得不偿失。

    所以,我的建议是议和,不过可以在议和期间,偷偷的转移安海州的人口。

    安海州人口近千万,若是全部转移到其他各州,也可以大大缓解我们劳动力紧缺的问题,还能削弱大离的战争潜力,对我们的威胁会减轻不少。

    加上获得镇北关的控制权,多耗费一些兵力镇守边境是值得的。

    四州之地加上安海州的人口,大离损失的人口超两千万,十年之内,大离无力再开战,十年时间,足够我们恢复自身的人力储备了。到时候局势更加利于我们,届时再收拾大离不迟。”审阅从经济和发展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也是支持议和的。

    之后,丁世轩、冯军、商震等一众高层也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都支持议和。

    行政官员一方是从施政的角度考虑,占领的区域扩大,官员的任命和地方行政的压力比预期的要大上不少,继续打下去,大夏也没有足够的官员管理地方。

    而军方考虑的,则是新兵的问题。

    目前军中俘虏和征召的大离士卒,比例已经过高,不利于军队的指挥,必须要花时间消化。

    原本大伙预期的融合时间,是根据之前的进度预估的,但大家都忽略了之前吸纳降兵都是大夏自己人,速度自然快上不少,但这次吸纳的,都是敌国的军事百姓,难度增加不少,虽然速度依然不慢,但存在的隐患却不少,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其彻底融合到大夏军队体系中去,否则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爆出来,带来更大的麻烦。

    “此外,天罗收到消息,大离朝堂前几天已做了决定,希望与我们议和,使团由礼部尚书刘安民带领,已经朝北都城而来。”最后,丁世轩面无表情的抛出了大离准备议和的消息。

    “看来大家的想法一致,那就这么定了。”伍世伦最后拍板到。

    “那个。。。大家都不问问我的意见嘛?”李琦弱弱的举手说道,决定刷刷存在感。

    “你有意见?”伍世伦面色不善的看向李琦。

    “没有,我觉得大家的决定非常完美,我坚决支持!”李琦坚定的说道,许星盈抚额,不忍直视,心里吐槽:到底谁是皇帝啊~

    大夏、大离默契的做出了同样的决定,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

    在户部的主持下,大批官员往安海州赶去,准备趁着大离使团尚未到达,提前转移安海州的人口,充实大夏的劳动力。

    而前线各部则继续展开攻势,但进攻的部队,开始替换成新兵,一方面削弱大离的战力,防止和谈发生变故,一方面练兵,加快新兵融入的进度。

    新年刚过,大离使团便赶到了北都城。

    丁世轩作为礼部尚书,接待了大离使团。

    沿途见到了大夏稳定的国内局势,让刘安民更加坚定了议和的决心,一年多的大战,大离的民间萧条不少,战争的影响已经显现,可大夏民间似乎未受到任何影响,一路上百姓依然像未曾打仗一般,日子过得无比安稳。宽阔平稳的大道上,商队往来不断,显然国内的贸易也依然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这让刘安民意识到大夏和大离的差距,绝不仅仅是军队实力的差距,其他方面的差距也十分巨大,继续打下去,大离一点胜算都没有,根本不存在耗死大夏的可能。

    九零六年正月十七,刚刚开朝的大夏接待了大离使团,经过漫长的谈判,终于在三月十五日达成了和议协议。

    协议内容主要包括:

    一、大离承认战败,割让镇海、南湖、连山、镇北四州之地给大夏,同时大离州与大夏交界的三百里范围内,大离驻军不得超过十万,仅可保持少留驻军用于维持治安。

    二、大离赔偿大夏军费和人员损失白银两亿两,分二十年付清,可用各类物资按市价冲抵。

    三、大离的军队规模,在十年内,不得超过八十万,一但超过这个数字,大夏可以不遵守和议,率先发起进攻;为了保证大离安全,大夏承诺边境驻军不超过二十万,边境地区单独一州驻军不超过五万(镇北关驻军及水师驻军除外);

    四、二十年内双方不得发动战争;

    五、双方开放贸易,并免除关税,大夏商人可自由进入大离开办工坊进行商贸,大离不得以任何借口进行阻拦,享受和大离商人相同的待遇;

    这样的条件,除了赔偿的金银数目有点大外,其他的都比刘安民预期的宽松许多,让刘安民欣喜不已,于是抓紧时间把协议传回国内,确定协议内容。

    四月二十日,两国共同加盖玉玺的协议同时送达两国皇帝手中,两国正式停战。

    大夏八十余万大军开始调整部署,冯军统帅的镇南军,退回到镇海州边境,而伍世伦统帅的大军,逐步接管连山镇北各郡的同时,派遣五万大军快马赶到镇北关,正式接过镇北关的防御,另有十万大军加速往镇北关赶去,防止出现意外。

    大离白羽军撤离连山州,往中州退去,而镇北州的二十余万驻军,开始往望海州退去,在边境构筑防线。

    镇海军四十余万大军,则往东去,重新接管安海州。

    其他各州都没有什么意外发生,移交工作平稳进行,但安海州的情况却让大离上下集体失声。

    几个月的时间,原本近千万人口的安海州,人口少了近六成,城市基本保持原状,可乡镇农村地区,大批的人口消失不见,大量村庄见不到一个人影,连日常用品都搬了个精光,只剩下空荡荡的村子。

    沈涛鼻子都气歪了,大量人口的损失,让镇海军的兵员补充和粮草供给全部必须依赖其他各州,想要恢复人口,必须花费代价从其他各州迁移人口过来,想要恢复到之前的状态,还不知道要多久。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失去了农村人口,意味着各个城市的供给要出问题,必须从其他地方转运大批物资,才能维持城市的消耗,这么庞大的物资,光是筹集转运就不知道要花费多少精力。

    “无耻、无耻至极!”沈涛悲愤的怒吼响彻云霄。

    而此时的大夏,则忙碌的不行,数百万人口的迁移,工作量极大。

    好在大夏上下一心,大批官吏配合军队强制迁移人口,而人口的安置计划同步制定,详细到哪个县接受多少人口,土地住房如何分配统统在一个月内完成,等第一批人员抵达,各处的安置房和生活用品,早已到位。

    得益于大夏完善的制度和土地赎买,大批土地暂时集中在皇室手中,大批的农庄的建立,让人员的安置变得简单。

    而极低的地租,虽然让许多自耕农失去了原本在大离拥有的土地,但未来的生活却值得期待,更别说高价的土地补偿,让这些迅速的融入到新环境中。

    由于是打乱安置,多是以村落为单位集中管理,相同郡县的百姓,基本就近安置,便于探亲,减少抵触情绪,不到三年,这批百姓就彻底融入到了大夏之中,除了口音等差别之外,基本看不出与大夏百姓有什么区别。

    就这样,大夏在大离的悲愤中,前后转移了四百多万人口,加上四州之地一千六百多万百姓和近百万新兵、降兵,大大缓解了大夏劳动力、尤其是青壮的不足,让大夏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国力不但未曾因为战事而削弱,反而壮大了不少。

    906年七月,南燕燕京城破,大炎三大主力军团护着一众勋贵世家继续南撤,但南边仅有几座小城,估计也无法坚持多久,南燕覆灭在即。

    大夏与大离议和的消息自然早就传到了大炎,但大炎朝堂不以为意,大炎的战略目的已经达成,困扰大炎数百年的南燕即将成为历史,大离和大夏是否停战,已无法对南燕战局产生影响,即使大夏立刻对大炎出兵进行干涉,也无法影响南燕的战局。

    906年11月七日,最后一支南燕抵抗力量在大炎的铁蹄下覆灭,南燕宣告灭过,部分皇族成员从海路抵达大离,开始流亡。

    南燕覆灭,北凉也随即撤军,在边境地区不断加强防御,防止大炎趁着士气高涨转头攻打北凉。

    此时的大炎强的可怕,尽管在覆灭南燕之战中损失了近四十万大军,北境也损失不下二十万,但新增的一百多万大军完全补足了损失不说,还俘虏了大批南燕士卒,一场打仗打下来,新兵变成了老兵,整体战力不但未曾下降,反而还增强了许多。

    若不是南燕土地需要大批军队镇守,加上大批物资的损耗,大炎还真打算趁势把北凉也拿下。

    但户部尚书钟逸群把仗一算,阳明等一众将领顿时息声,国库空了一大半,还有大笔抚恤金和赏金等着下发,加上占领南燕的领土需要大批部队驻扎,一大笔开支增加了,而占领的区域想要转化成大炎的底蕴,至少得十年得时间。

    别看消灭南燕只用了不到两年,但消耗得物资是天文数字,需要时间重新填补国库空缺,大批新兵入伍,也让民间的生产产生了一定影响,需要时间恢复。

    换句话说,大炎打不起另一场灭国之战了。

    以阳明为首的一帮好战分子,只能无奈的息了自己的想法,乖乖的稳固占领区,等待国力恢复了!

    至此,大陆再次平静下来,但是,大家都明白,平静时暂时的,一场更加残酷的战争,近在眼前。

    昨天忘记发了,抱歉,哈哈!

    另外中秋节要回家陪家人,所以中秋只有一章!提前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