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当皇帝的那些事儿 » 第七章 王的快乐

第七章 王的快乐

    明朝的亲王俸禄每年一万石,从封地附近的州县秋粮内拨给俸米。

    一万石的禄米折算成银子,差不多一万两银子,主要还得看当时的粮价。

    盛世粮价低,一石可能半两银子,乱世粮价高,一石能卖二三两,但风险也大。

    比如在座的几位藩王,直接断粮了。

    “我们鲁王府也很困难。”

    脸上愁云惨淡,朱以海有样学样,开始故事会。

    “你们也知道,崇祯十五年时鲁王府被鞑子攻破,王宫宝物被抢掠一空,后来朝廷只发了几千两银子补偿。”

    “孤等了一年半才被册封鲁王,这期间亲王俸禄也停发了......”

    周王朱伦奎眼中大亮:“鲁王,打断一下,朝廷给你发了多少补偿金?”

    “大概三千两吧,你们也知道,朝廷那会儿在用兵,能给三千两已然是皇恩浩荡。”

    朱以海继续道:“等孤继任鲁王时,李贼已经杀入京师,大行皇帝自缢万岁山,朝廷没了,山东各地被贼军占领,孤的封地自然也被他们抢了。”

    “现在孤和你们一样,客居异地,没有封地,没有收入,南下带着的几千两银子,得供着王府近五十人的开销,是一天比一天少。”

    周王沉不住气,挺着胖嘟嘟的脑袋说道:“那现在还有多少?能否给咱们匀匀?”

    似乎觉得丢面子,他又补充道:“搁以往,区区几千两银钱,孤随手就撒了,可今时不同往日,要不是真没办法,孤是绝不会向鲁王你开这个口的。”

    明朝藩王的俸禄是封地里的地方财政拨款的,现在几位藩王逃难至南京,哪个衙门都不想鸟他们。

    这些天潢贵胄,一出生就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没钱比断了鸦片还难受。

    明末乱世,各地起义不断,宗室们拿不到俸禄,被饿死的海了去。

    “孤理解。”朱以海连连点头,冲旁边道:“刘朝,咱们府上还有多少银钱?”

    “九百三十八两。”刘朝随口说道。

    其实府库中还有两千两银子,当王府管事,活得就得通透!

    “这么少?”三个借债的眉头大皱。

    朱以海大大方方说道:“刘朝,去府库将取七百五十两银子,给三位殿下每人二百五十。”

    “殿下,他们三位个个二百五,那咱们就剩下一百八十八两了,这往后日子还怎么过?”

    刘朝轻声说道,力度控制很好,恰好让三个宗室听到。

    “二百五”一词,在山东附近常用,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

    潞王、周王、崇王世子三人都在河南王府长大,不懂这个词的妙用,还在那傻傻微笑。

    朱以海摆摆手,义正言辞说道:“都是一家人,今日孤帮了家人们,想来家人们明日也能帮孤渡渡难关。”

    “是是是,鲁王这话在理,你们这些奴才懂什么?”潞王出声表态,脸上却看不出半点高兴。

    想当年自己的潞王府,什么奇珍异宝没有?府中宝库随随便便都能拿出几十万两银子!

    今日却为区区二百五十两,欠下鲁王诺大人情,这他娘的叫什么事?

    关键是,这嘴已经张了,银子少是少,若是不要,岂不亏了?

    这二百五,我要了!

    朱以海倒也痛快,分分钟取来七百五两银子,分与三人。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花二百五十两买一个藩王的人情,这比买卖还是很划算的。

    特别是潞王的人情,这家伙可不得了,是当今弘光皇帝的本家叔叔,又是东林党拥护的藩王,差一点就登基为帝了。

    可银子都拿了,他们怎么还不走?

    又过了一会儿,见三个货一直赖在此处不走,不知是蹭饭,还是想蹭侍女。

    朱以海拿起茶桌上的凉茶一口饮下,皱着眉头道:“混账,这茶怎是凉的?”

    他右手捂着肚子,面露歉意:“诸位,孤身子不舒服,要去五谷轮回之所方便一下,实在抱歉。”

    管事太监刘朝跟在身后,大声道:“殿下要出恭,官房!”

    立时,几名太监跑来跑去,连四个宫女也不闲着,前去帮忙,将三个家人们晾在那里。

    “官房”也就是马桶,且是皇族使用的高档马桶。

    几位藩王都是体面人,人家要拉屎,总不能在这干坐着等!

    潞王朱常淓抬头看了下天空,大声道:“鲁王,时间不早了,吾等也该回去了,改日再叙。”

    “好好好!”朱以海捂着肚子随口敷衍。

    临走前,潞王依依不舍地看了眼陈贞儿。

    “殿下,真要出恭?”刘朝笑问。

    二人心照不宣地笑了笑,朱以海道:“既然你们都准备好了,那就走一个吧。”

    朱以海所用的“官房”,是从山东鲁王府带来的,乃檀香木雕刻而成,外形是一条大壁虎,四爪落地恰成四腿底座。

    壁虎肚子鼓鼓的活像一个大葫芦,正好是官房的肚子。

    看着周围一圈的太监宫女,朱以海暗叹,有权有钱就是好,连拉屎都有人伺候.......

    只是,有点不适应啊!

    不等他多想,一名太监抓起一把香木细末,将之放入壁虎的肚子里。

    在刘朝的引导下,朱以海蹲了上去,众目睽睽之下,进行了王侯级别的“出恭大典”。

    原本以为臭臭的会很尴尬,可行动后才发现,居然没有味道!

    究其原因,是那放入“官房”中的香木干松蓬起,又散发着清香,便物落下,立即被香木末包起来,天然除臭,避免尴尬。

    更让朱以海无语的是,最后的环节,连擦屁股都有人代劳!

    你不让他们擦,他们还不让,总之挺坚持的。

    朱以海没办法,只能撅着腚,入乡随俗。

    “嗯......”他嘴里说着专业的词汇,然后记录下来。

    这还没完,按照王府的传统,朱以海出恭后还得洗个澡.......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沐浴是一件十分隆重的事情,更加彰显权贵待遇。

    权贵寻常洗个澡,不是一两个人在旁服侍,而是多达几十人!

    明朝二十四衙门下属单位混堂司,就是专门负责宫内沐浴事务的衙门,比五星级温泉会所还专业。

    朱以海身为藩王,还是落难的藩王,即便身边没几个人使唤了,但该有的牌面还是要的。

    朱以海数了下,这次小小的便后沐浴,竟出动了四位太监,四名宫女!

    太监也就算了,居然还有宫女?这得多尴尬啊?

    宫女伺候沐浴,看似荒淫低俗,但在封建王朝属于合法行为。

    若是主人偶尔兴致所致,临幸了她们,就成了侍妾的身份,类似于民间的通房丫头。

    让通房丫头伺候洗澡,无需避讳。

    别说是王侯了,哪个高官屋子里,没有几个暖床的丫鬟?

    比如嘉靖朝的首辅严嵩,七八十岁了睡觉还把双脚踹在侍女心窝子里暖脚......

    很快,四名宫女分工明确地准备着,又有几名太监帮忙将浴桶抬入房中。

    朱以海迅速进入鲁王角色,充分展示出了封建社会藩王应有的架子。

    他一本正经的展开双臂,任由宫女们宽衣解带......

    沐浴,是沉浸在某种情绪或气氛之中。

    这种事想象是美好的,实际上,双方都挺尴尬。

    朱以海脸皮厚,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四对一,第一次享受这种涩涩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