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唐:朝九晚五,李二被我气疯了!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崔曜在六诏

第一百六十五章 崔曜在六诏

    大唐:朝九晚五,李二被我气疯了!第一百六十五章崔曜在六诏与两位师兄弟相同。

    崔曜亦是被派去地方上执掌一方。

    只是,他的任务却稍稍有些不同。

    “改土归流?”

    当崔曜最开始看到自己师父秦凡给自己的使命时,还有些诧异。

    但师命不可违,即便如此,也要咬着牙往下干。

    于是,崔曜咬着牙往洱海行去。

    蜀汉时期,南蛮叛乱,诸葛孔明率军南征。

    当时的济火平叛有功,于是被封为“罗甸王”。

    此后,济火的后人便在水西一带,世代为土司。

    所谓土司,便是统治者以夷制夷的统治手段。

    以当地百姓来治理当地百姓。

    毕竟每个地方的文化并不完全互通。

    若是如同中原那般,以郡县制度来实行,难免会遭到抵触。

    所以便诞生了土司制度。

    也就是大唐所执行的羁縻政策。

    “羁”便是武力镇压。

    而“縻”便是物质抚恤。

    所谓的羁縻政策,便是大唐承认各部落的首领、酋长在该部落的统治地位。

    但与此同时,你需要臣属于我大唐。

    否则便是大军压境。

    当然,如若你愿意臣服于我大天朝,也自有你的好处可得。

    粮食米面、武器刀枪……

    如今的的云南,乃六诏之地。

    六诏,便是指此地六个较大的部落。

    而其中之一的南诏,便是将来的南诏国了。

    当然,崔曜此次前来的目的并非帮助南诏灭其余五诏,而是为了改土归流。

    为何改土归流?

    原因有很多。

    面对西边的吐蕃,大唐必须加强边关防守。

    如此,土司制度难免就有些力有未逮了。

    但土司绝对不可能允许大唐派兵镇守此地。

    这样一来,就会给吐蕃留下一个进攻大唐的缺口。

    所以,为了大唐局势的稳定,地区性的改土归流势在必行。

    其次,这也是一个尝试与实验。

    毕竟按照秦凡的设想。

    在将来,大唐必然会成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

    而如今的各地边域,却仍旧是土司治理。

    此法虽然稳固,土司亦是当地望族。

    但终究难免排外。

    如此,以流官取代土司,有利于民族的融合与稳定。

    也有利于秦凡对大唐将来的布局。

    然而,改土归流却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而已。

    更何况,如今的六诏,乃是治外之地。

    崔曜虽为天朝上国下派而来的官员。

    但他若是敢直接提出要改土归流,让当地的“土皇帝”退位。

    不用怀疑,用不了一天,他就会在六诏人间蒸发。

    所以所谓的改土归流,只能徐徐而图之。

    然而,六诏又多瘴气沼泽,崔曜此行,实在艰难呐!

    如今的崔曜,已满脸淤泥。

    就在不久之前,他遭遇了一个沼泽并陷了下去。

    好在他深刻记得秦凡所言。

    遇到沼泽或是流沙,不能强烈挣扎。

    应该第一时间冷静下来,观察四周,想办法以自救。

    若是没有自救的办法,只能等人路过了。

    当时,郑远曾问道:“师父,若是此处找不到自救的方法,也没有人路过,那该怎么办?”

    秦凡淡淡吐出两字:“等死。”

    好在崔曜这次遇上的沼泽,虽然人迹罕至,但好歹上方有些带刺的藤条。

    崔曜忍着疼痛依靠着藤条,这才艰难将腿从沼泽之中拔了出来。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从沼泽脱身后,崔曜感到一阵头晕目眩。

    原来,那沼泽非但能将人淤陷致死,还遍布瘴气。

    虽然崔曜并未看到实质般的五彩气团。

    但他能够肯定,自己必然是中了瘴气。

    “这六诏环境也太恶劣了!难怪汉人不愿意出入于此。”崔曜叹了口气。

    也难怪当年蜀汉的丞相平叛需要借助此地的本土势力了。

    毕竟这里沼泽瘴气遍布。

    若是派大军前来,怕是会损失惨重。

    况且丛林作战,于大军而言也是一个考验。

    崔曜从腰间的布袋中取出一个瓷瓶,又从中倒出一枚丹丸服下。

    随后,在一旁找了一颗古木,爬了上去。

    坐在古木上调养生息。

    歇息了一会儿,感觉头晕有了一些缓解。

    “师父赠予的药果然有用。”

    崔曜从树上滑下,继续往南走去。

    此行,他虽然接到了任命。

    但也得先找到部落居所才行。

    否则,南疆不但多沼泽瘴气,丛林猛兽也是不少。

    万一夜深入眠时遇上什么豺狼虎豹,崔曜可真的是欲哭无泪了。

    “师父啊师父!不知你在长安过得可好。”

    “弟子崔曜我,是真的就差把这百来斤肉搭在这南诏了。”

    长叹一口气,崔曜撇开脑中的想法,继续上路。

    然而,刚行了百十步,肚子就“咕咕”发出抗议。

    崔曜打开背上的行囊,又是长叹一口气。

    只见那干粮早已吃完。

    崔曜也没有想到,自己在六诏兜兜转转,居然数十天都没有见到人烟。

    原以为携带充足的干粮,这时候却已经消耗殆尽了。

    无奈之下,崔曜只得就地取材,看看丛林之中有什么能用来填饱肚子的。

    “真怀念师娘做的饭啊!”

    饿着肚子的崔曜不知道,自己远在长安的师父师娘正围着一团炉火进行野炊。

    烤的是刚猎来的鹿肉。

    鹿肉鲜滑,佳人言笑晏晏,好一番欢乐场景。

    而此时,看着眼前锅里那五彩斑斓的菌子,崔曜百感交集。

    “好在这六诏,别的不多,但菌子颇多。”

    “至少不至于让我饿死!”

    那七彩的颜色,让崔曜颇难下嘴。

    若是在这中毒死了,也不会有人知晓吧!

    罢了罢了!吃了尚有一线生机,若是不吃,只能饿死!

    想到那改土归流的使命,以及近在眼前的南诏。

    崔曜叹了口气,用自制的木勺从锅中舀出一碗汤水,小口啜饮。

    他原以为这汤水应该很是难喝,蘑菇亦是难以下咽。

    然而,乍一入口。

    他便被那汤汁的鲜美惊到了。

    这区区七彩蘑菇菌,怎会如此好喝?

    崔曜有些不信邪,再舀了一勺,喝了下去。

    同时不忘夹上几个蘑菇。

    一口咬下去,鲜嫩的蘑菇吸满了汤汁,一股热气从腹中升腾。

    这都快比得上师父师娘做的饭菜了!

    崔曜感到分外满足,便开始大快朵颐起来。

    他可以肯定,这是自来到南诏,吃得最为舒坦的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