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万谍我为王 » 第16章 一则胆大的报文

第16章 一则胆大的报文

    下午。

    宫济大街,郭白穿着一身笔挺的黑色警服正在巡视,身后跟着猴子以及其他四名警员。

    猴子本名侯文贵,现在已经接了郭白的班,成了三班班长。

    另外,在庄志荣的默许下,郭白还将何山提拔为二班班长,补了刘一波的缺。

    当来到春柳巷巷口时,郭白先盯了眼百米外的春阳酒楼,随后看了眼手表。

    3点57分,距离约定的时间还有三分钟。

    正当郭白打算支开侯文贵等人时,却见几个人谈笑着走出酒楼门口。

    这些人男的穿着考究、举止斯文,女的青春靓丽、妆容时尚,与周边往来的普通百姓差别很大,一看就是有些身家的文化人。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郭白在其中发现了一个熟人。

    隔着人群仔细看了好一阵,确认那人真的是刘文乐后,郭白的眉头微微皱起。

    青芒这家伙搞什么鬼?

    不是约自己来见面吗,怎么跟这么多人在一起,而且还提前从酒楼里出来了?

    心中疑惑之余,郭白也没有急着过去,走到旁边的茶摊坐了下来。

    “老板,来两碗热茶。”

    侯文贵以为郭白累了,让四名警员在旁边游逛,他则坐在了桌子另一边。

    “哎哎,好嘞~”

    茶摊老板大松一口气,赶忙忙乎起来,他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事。

    “队长,您这一身本事都是从哪里学的啊?”

    侯文贵擦了擦桌子,看向郭白好奇问道。

    “我说天生的,你信吗?”

    郭白呵呵笑说道。

    侯文贵愣了愣,跟着傻笑起来。

    “信!队长说什么我都信!”

    郭白古怪的看了眼侯文贵,摇头笑了笑。

    二人继续闲谈着,但郭白真正的注意力却一直放在远处似乎在谈论什么的几人,同时心中也在暗自思量着。

    看刘文乐等人熟络却又不是太亲近的样子,他们应该是工作上的同伴。

    再从几人的衣着及举止来看,应该都是老师身份。

    另外,今天是周六,学校没有上课,所以应该是老师间的一次小聚会。

    想到这里,郭白忽然心中一动,表情变的古怪起来。

    因为他突然想起,刘文乐要他接近一个人……

    一念及此,郭白又朝着春阳酒楼门口看了几眼。

    那几人中,有四个男的,三个女的。

    其中那三位女子打扮的都很时尚,尤其是其中一位穿着红色旗袍的女子,身材很是苗条。

    只可惜,距离有些远,再加上人群对视线的阻隔,看不清具体样貌。

    “卖报卖报!汪蒋联名发布严禁排日命令后,蒋委员长在庐山答记者问~”

    周边行人众多,各类声音嘈杂交织,其中就有报童的叫卖声。

    起初郭白并没有在意,但当听到其中一个报童喊出上面的话后,却眼神一凝。

    旁边,眼见郭白转头朝那报童看去,侯文贵立马猜到了郭白的想法。

    “队长稍等,我去买一份过来。”

    未几,侯文贵去而复返,将报纸递向郭白。

    郭白接过报纸笑道:“你也不看一眼?”

    侯文贵尴尬的摸了摸耳后根,赧然道:“队长,我不识字…除了我的名字还有有限的几个字外,其他大字可认不得我,嘿嘿……”

    闻言,郭白心下也是无奈。

    虽然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教育有了飞速发展,但薄弱的底子在那里摆着,发展再快也有限度,也只是相对过去而言。

    在当今的中国,绝大多数人都还是文盲或半文盲,而这也注定了知识分子的高待遇及地位。

    就拿教师来讲,这个职业的人现在可是中国真正的高收入群体。

    近两年,中国大城市的普通工人月薪是7、8个大洋左右,码头搬东西的苦力月收入不到5大洋,最底层的警员月薪更只有4个大洋。

    督察处的待遇好一些,但底层警员也只有6大洋,治安、消防队长十几个大洋,他这个侦缉队长也才20个大洋。

    再比如一县之长,其正常月薪也只有30个大洋。

    而教师群体却不然,一位小学中级别最低的辅助教员也有8大洋的月薪,普通的小学教师月薪30到40之间,中学教师60左右,大学讲师的待遇更是轻松过百。

    如果是教授,月薪达到500大洋也不稀奇!

    而且,这些知识分子还能赚外快,比如兼职私教,写文章挣稿费及版税等。

    诸如此类,一位货真价实的文化名人一个月收入上千乃至数千,也不是什么夸张的事。

    因此,这个年代的贫富差距是极大的,知识分子的收入、地位,远不是后世可比。

    而这,也是师范学院的那几位老师能够活得如此精致的原因所在。

    收回念头,郭白摊开报纸去看,发现是《益世报》的报文。

    益世报是少有的敢说一些真话的大报,也是敢对日本侵略者公然发声反对、讨伐的大报。

    这则报文的标题上写着几个黑色大字——“是谅解,还是背叛?是信谊,还是怯懦?”

    在标题下方,则有一个署名——颜漱玉,显然是此文的作者。

    “本月1日,汪、蒋联名发布严禁排日命令。蒋委员长就中日‘亲善’问题答中央社记者问,略谓:‘此次日本广田外相在议会所发表对我国之演说,吾人认为亦具诚意,吾国朝野对此当有深切之谅解。’‘我全国同胞亦当以堂堂正正之态度,与理智道义之指示,制裁一时冲动及反日行为,以示信谊。’”

    “14日,蒋委员长又在庐山答日本《朝日新闻》记者问时称:‘中日两国不仅在东亚大局上看来有提携之必要,即为世界大局设想,亦非提携不可。’‘中国不但无排日之行动思想,亦无排日之必要。’”

    “不见我东北大地被日寇肆意践踏,不见长城与上海之血在鸣冤,如此禁令,是为何故?这已不是亲日,而是恐日!是……”

    郭白将整篇文章全部看完,心中不由得暗暗钦佩。

    此文辞藻并不如何华丽,但却是以事实为依据,言辞犀利,大肆批判蒋汪二人的政策,就差将“无耻之尤”四个字直接写在上边了。

    敢于这样公然严厉批判当权者的,也不知是何样一个人。

    “颜漱玉……”

    “颜漱玉?”

    听到郭白的轻声呢喃,侯文贵忽然轻咦一声,露出惊讶之色。

    “队长,这上面的文章也是颜漱玉写的?”

    郭白愣了愣,抬头疑惑问道:“怎么,你认识这个人?”

    “那倒不是,人家一个大记者,我怎么可能认识。”

    侯文贵讪讪一笑,随后解释道:“队长你难道没看写你的那篇报道吗?那个文章就是这个叫颜漱玉的写的。”

    “那篇文章写的是真好啊,何山那小子读的时候,我们一众弟兄可都听的热血沸腾,感觉将队长的英勇无畏全给写了出来!”

    郭白这才恍然,他是记着有这样一个报道,说的就是他在南市镇压大规模斗殴并且拘捕两方大耍的事。

    不过那个报道他只是瞄了一眼,因此并没有留意写文的人。

    这时,远处忽然发生骚乱,使得人群都往这边跑了过来,有些混乱。

    “怎么回事?”

    郭白皱眉起身,在附近晃悠的四个警员也赶忙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