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沉月 » 第三十七章 首席大弟子(上)

第三十七章 首席大弟子(上)

    王嚞下山后,在山下村子里一片四面环树的林中,为自己建了一座可居住的墓地,用来闭关修行。建好墓地后,为此墓立碑,用清心剑在碑上题墓志铭“活死人墓”。在墓中闭关悟透生死,修行悟道两年后,背负着度化七真的使命正式东行。

    山东宁海有一名门贵族,乃伏波将军马将军的后裔,马将军为人忠义耿直,不拘泥小节,为国统一战功赫赫,后因战中生病而亡故,家族在战乱中迁移至宁海一代。这一日,马家唐氏在午睡时做了一个梦,梦见寿仙娘娘对着她笑,并手捧一刻丹朱递与她手中。梦醒后,唐氏不久便有了身孕。

    怀胎十月,诞下一子,取名从义。唐氏十疼爱这个孩子,长至幼年时,从义就显现出了他耿直率真、天赋异禀、聪慧过人的一面。

    年幼的从义喜作诗,虽身处尘世,但所作诗词首首离尘不染,清新淡薄。

    “净净清清净净清,澄澄湛湛湛澄澄。

    冥冥杳杳杳冥冥,永永坚坚坚永永。

    明明朗朗朗明明。灵灵显显显灵灵。”

    一日他与家仆在集市上闲逛,行至一医馆前时,嘈杂哀嚎之声引起年幼的他注意,于是走过去看个究竟。只见医馆前有一辆推车,车上躺着一名少妇痛苦呻吟,面色惨白。此女子的老母亲哭哭啼啼求到:“医官大人,救救我女儿吧,头胎,生不下来,已经七八个时辰了,求您救救她吧!”说完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

    医官在门口为此女诊治,望她面色惨白,大汗如珠,为她把了脉,诊脉之时周围的人皆秉吸不语,少时医官放下女子的手,对身后的医童道:“拿铜针来。”医童速回去拿了针灸袋出来递给师父。

    众人见医官铺开针灸袋,取出一根铜针,扎于此女合谷穴、三阴交穴、支沟穴、太冲穴,强刺激之,留针时间久。不时,此女子感到腹部阵痛,医官命人把女子抬进医馆内间,让稳婆和其母亲帮忙接生。门口百姓都围在门口看热闹,七嘴八舌议论着,不一会,就听得医馆内传来阵阵婴儿啼哭,哭声洪亮,都说一定是男孩。

    这一幕在别人眼里就是个热闹和乐子,但在从义看来,却是深深触动了他幼小的心灵。几根铜针,就那样一扎,就可以让难产孕妇顺利产子,救人于为难,我若学得此医术,就可以云游天下医治苍生了。

    回家的路上,从义心情无比激动,回家便告知母亲自己想学针灸术。唐氏为其在蓬莱仙山寻得一位玄门名士,让他上山学习岐黄之术。这位名士知他家是护国名将的后人,且看这孩子聪慧过人,颇有仙缘,收他做了徒弟。

    从义每日辰起或睡前都会按师父吩咐,坐于卷云峰之巅吸纳日月天地之精华灵气,其后才会开始一日的学习。岐黄之术博大精深,囊括了阴阳五行、五行六气、经络、摄生、脏象、精气血津液、病因、病机、病证学说、诊法、论治、针法穴位等繁多学说。除涉及医学外,还涉及到哲学、天文、历法等诸多领域,天人合一,上下平衡,想要学会学尽非是一朝一夕可做到的。

    在蓬莱仙山学术十年后,医成,从义拜别师父,下山开始行医救治百姓,下山时师父赐号“抱一无为真人”

    一日,从义云游至昆仑山下时,在一家茶水小铺喝茶吃点心,进来一位身痩仙姿的道士,道士进来坐在邻桌,要了一杯绿茶。从义看道士生得仙风道骨,叫小二为其上了一盘蒸糕,道长得知是从义所赠,起身表示感谢。从义起身道:“不知道长介意否,我愿与道长同桌饮茶。”然后行了礼。道长说甚好,邀从义来到自己的桌上。

    从义问道:“道长这是要去往哪里?”道士说道:“随缘云游。”一句随缘云游,听得从义似懂非懂。又道:“道长认为什么样的缘为正缘?”道长看着从义,打量了一番,见此青年额头三山,手长过膝,身体堂堂,面圆耳长,眉修目俊,准直口方,顶有神光,十足的修仙好面相。说道:“如公子这般,便是正缘。”从义一听,又是似懂非懂。

    道士解了饥渴,起身要离去,从义送至门外橘树下,行礼别过,道士走时留下一句话“你的师尊在路上了,好生把握。”

    从义又是一愣,自言自语道:“师尊在路上了,在哪条路上?是这昆仑山下吗?既然道长指点,那我便在这里等师尊吧。”说完,在茶水铺定下了一间小客房,每日做在这里一边义诊,一边等那位神秘的师尊出现。

    就这样,在昆仑下的小茶铺里,每天接待山下慕名而来看病的百姓,送走一位又一位,望闻问切,写方施针,医治病患无数,不出一月便远近闻名。

    这一日,来了一队官兵,气势汹汹地来到从义的诊台前,吓得百姓纷纷离开。只听他阴阳怪气的问道:“你是哪里来的江湖郎中,在此招摇撞骗?”从义淡定的起身,行礼道:“小医从蓬莱山而来,在此等候师尊,行医皆为义诊,分文不收。”领头的小官一听分文不取,斜着眼睛又道:“分文不取怕是掩人耳目,之后暗地里收取诊资,你这种刁民本大人见多了,快快交出行骗之财,或可免你下牢受棍棒之苦,如若不交,就请跟我回府衙吧!”

    从义初入世,不懂其中奥妙,茶水先生看不下去了,走上前给从义做了手势,从义恍然大悟,耐着性子从钱袋里拿出些铢币交给了这个官差,官差掂量了掂量,笑着说道:“念你初来此地,今天且饶过你,即是义诊,那本大人也慈悲继上,你继续为他们看病吧。”

    说完便得意洋洋的离去了。茶水先生在背后吐了口水骂道:“呸,无耻小人。”

    从义笑笑,坐下来继续等前来看病的百姓。一直这样等了一月有余也不见那位师尊到来,从义打算第二天再等一天,等不到便离开了。这夜太阳下山,夜慕降临,小店内已经没有茶客了,从义坐于门前的桌子前喝茶,抬着头看着眼前的高山,鸟儿归巢,叽叽喳喳说着什么,清风吹过,树叶声婆娑。

    正发着呆,忽觉身后一阵凉气袭至后背,让他汗毛倒立,紧接着听到一女子说话的声音:“大夫,我看病。”

    从义回到头,见一白衣女子,面色惨白,唇无血气,眼中布满血丝,从义看了一眼,淡淡地说道:“说说,你有何病症?”说着打开身边的针疚袋,慢慢地抽出一根最细的银针,捻在三指间。此女子慢慢地靠近,幽幽地说:“我体虚无力,呼吸困难,似要魂魄离体般痛苦。”说完便已经坐在了从义身边,两只媚眼死死盯着从义。

    从义没有抬头,淡淡地说道:“你的魂魄不是早就没了吗?何来的魂魄离体?”此女一听,瞬间变了脸,一跃而起扑向了从义,从义一闪飞身出三丈远,在半空如银蝶般快速旋转一圈对着女子三指一弹,用内力将那根银针飞射出去,噌音的一声一道银光划过,叮一声刺入女子的额心,将她定在原地。

    从义轻轻落地,来到此女子面前道:“妖孽,你哪里是病了,又要祸害人命吸食人血来了。今天让我炼化了你,莫再祸害活人。说完,用三指又夹出一根最粗的银针,飞身一跃到半空中时,用内力将银针向下面的妖孽头颅的百会穴弹出,针出之时念了句咒语,叮的一声,刺入其头顶。

    然后落地再一跃至她的左右两侧,各弹出一枚银针刺入其太阳穴。再腾空一跃至身后,弹出一针刺入其哑门穴。落地念咒不休,直至此妖孽化成一股黑气散于风中,收功。

    茶水先生躲在柜台后面,看得目瞪口呆,半晌了才反应过来,端了一壶酒一盘花生米送到从义的桌上道:“哎呀,看不出来啊大夫,不愧是蓬莱仙山下来的神仙,这般捉妖我还是头一次见,真是开眼了,来来来,我请客,你慢用。今天若不是你,我怕是要死在这里喽。说完摇着头去忙了。

    第二日,从义捉妖的事情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他看等不到师尊了,收拾了行礼起身赶路,学医十年,该回乡为父母尽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