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沉月 » 第四十七章 烟花柳巷中的道人心啊

第四十七章 烟花柳巷中的道人心啊

    七月十二日,在山东东莱武官庄,刘长生出生,他的家族乃是汉高祖刘邦之后,当地大族,乐善好施,孝悌有继。

    幼年丧父,虽然年龄小,但却十分的孝顺母亲,小小的年纪揽下了家中所有活,茶饭伺候着母亲,从未间断,不羡慕荣华富贵、不攀比怨恨,清静淡泊,闻名大街小巷。

    春夏秋冬更替间,刘长生长到了21岁。这年,王重阳云游到了掖县,武官人刘长生闻讯前来迎接。刘长生早先就在邻家墙壁上,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看到过两首诗,其中一道诗中写道:“武官养性真仙地,须有长生不死人。”墙上的大字笔力雄劲,墨迹未干,当时刘长生看后,觉得甚是奇怪。此时再与王重阳师徒相遇,重阳祖师看着他笑笑,问道:“墙上所书,你可知何意?”

    刘长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此诗正是写于他的,于是提出拜师请求,重阳祖师同意收他为徒,用墙壁上的诗中之字,长生为他的道号,处玄为他的名讳,通妙作他的字。”刘长生至此与邱、谭、马、刘四大士相聚一堂,师兄相称,了了信奉道教的心愿。

    入冬,重阳祖师带领马钰、谭处端、刘处玄和丘处机四名弟子前往河南汴州弘扬道法。次年春,王重阳祖师在汴州逝世,众弟子悲痛万分。

    师尊羽化前吩咐其它师兄,好生照顾尚未悟道的刘处玄,命处玄听从师兄谭处端的教诲。

    在马钰的率领下,四人将师尊暂时安葬于汴州,接着西行,前往长安和终南山,拜访了重阳祖师的道友和德谨、李灵阳,以及祖师早先收的弟子刘通微、史处厚和严处常。

    随后,众人将师尊重阳的遗体迁移到陕西,葬于终南山上,在师尊的墓地旁搭起茅庐,师兄弟四人为亡师守丧。

    守丧期满,正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师兄弟四人在真武庙共度中秋,赏月,借着明亮的月光夜话。此一别,四师兄弟不知何时再相见,师尊去世,师兄弟别离,难免伤感。四人各自淡了今后修炼方面的想法。

    师尊生前有遗训给刘处玄,命他云游时乞讨为生,身于花街柳巷修炼心性意志。处玄谨遵师命,对师兄弟说,表示会以“戒色斗志”为修炼方向,自拜师到师尊去世,处玄总共相伴师尊不过三个月。

    四兄弟分别去了各地,刘处玄选择留在祖庭附近,只有他开悟尚晚,这样便于随时向师兄马钰请教学习。

    马钰对这位师弟的修行是很了解的,知道他凡心未死,有意考验于他。一日,刘处玄远远地向着师兄的茅庐跪拜行礼。

    于是师兄命他下山,到桃源仙居静心,拜访一位故人。刘处玄来到桃源居,此处桃花满院,院中有竹搭小筑,正在欣赏桃园美景时,走出一位身着罗衫粉面桃花的少妇,婀娜多姿,千娇百媚,刘处玄顷刻动了凡人,心声爱慕,上前表以真心。

    谁知这少妇顿时娇颜一怒,训斥刘处玄道:“师尊待你殷殷教诲,才去世不久,你就将遗愿抛之九霄外。眼不净,心不静,形形色色迷眼障心,如何修行?凡心不死,何心存道?入眼之人无形无色,只是众生芸芸,皮囊包骸骨,不起心动念,才入得正道,行的长远啊。你好生忏悔己过吧。说罢,拂袖而去,只留处玄一人独自站在桃花源中羞愧难当。

    身在桃源,心在何间?

    自从被仙姑考验之后,刘处玄也真心想要悔悟,于是来到繁华洛阳城内的花街柳巷打坐。靠化缘乞讨度日。

    盛世下的洛阳城非常繁华,城内园林众多,阁楼亭台层层座座,白日苍穹之下宫观殿宇层峦叠嶂,密密麻麻的座落在城中,宏伟壮观。街上商铺林立,百姓身着罗衫彩衣游走市井中,处处歌舞升平,酒楼前的彩锦如仙佩云带飘飘扬扬,各种乐器交织在一起,日日声歌,夜夜歌舞,夜晚更是蓝天幕布下的灯火印红天的不夜天城。

    洛阳城的外地商人和国外商人众多,经济十分发达,处处流露出财富与豪奢,繁华可想而知。正是这样歌舞太平,男女缠绵,情浓意浓之地,才是修炼心性最好的道场。

    刘处玄在城中最有名的烟花之楼门前打坐,此楼名曰千色阁,阁中招揽了中原各地绝色美人儿,前来捧场的非富即贵,非官即商,皆是名流顶层,也有宫中大员乔装而来,行风流雅事。

    此千色楼的招牌业务是赌局,其次才是美妓生意。每夜夜幕降临,乐声起时,千色楼的艳妓们首先献上一个时辰的绝世艳舞作为开场。这段艳舞中的绝世美人儿都会在腰间挂上牌子,上面有号有艺名,有标价。前来投睹的客人十个中有八个都是好色之徒,观看歌舞时可按心意挑选好看中的美人,压了牌子交了钱,就算定下了。选中的美人儿就会退场,香熏沐浴打扮,等着客人光顾。等赌够了玩累了,就让工人带着上了楼,去寻欢作乐。

    每日看着那些富家公子或官或商,以豪横之态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进进出出,举手投足间阔绰有余,肆无忌惮。处玄眼看着这般情景,起初内心也是颇受刺激的,凡心未死时,想起自己的出身,和出家前富足无忧的生活,对比当下街头乞讨,孤独飘零,内心难免有些失落。

    尤其那深夜男女欢声笑语之音更是对孤独道人心的巨大考验,修道中途放弃之人不在少数。

    处玄苦修苦行,在千色楼前乞讨度日,内心承受着名与利,色与欲的双重诱惑,三年没有说过一句话,直到炼至心已成灰日益寒,形已成木不知春的境界,心中不起一念,听闻靡靡之音如枯叶落地般,见美女佳人皆如人海之尘,空无亦无,炼心有成,起身离去。

    他来到丹阳居住处,虔诚谦卑,磕头礼拜,丹阳知他炼心已成,对他说道:“过去你凡心未死,今已炼心有成,我便传授给你玄妙之道,你且好生修行。”刘处玄叩拜之。

    这年,莱阳大旱,眼看庄稼要绝收,朝廷召刘处玄设醮祈雨,很是灵验,开醮后不久便甘霖降临,滋润万物。

    几场祈雨大醮让刘处玄的名声很大,众多修士前来拜师,刘处玄门下弟子越来越多。后来刘处玄迁居云溪,弟子们为师父开凿云溪洞,在开凿石洞时,发现了眼古井,井中冷泉清澈见底,寒气如雾萦绕泉眼。

    弟子们非常惊奇,刘处玄说道:“离这泉眼不远处,还有二眼泉。”徒弟听闻,一齐动手,果然又凿出两眼古井。于是师徒把这洞府称为“三泉洞”。

    刘处玄名声越大,看不惯之人也自然会有。在他四处传道的时候,就招来了一场牢狱之灾。

    当今驸马督尉,听说了刘处玄,认为这个道士是在蛊惑人心,扰乱民心,于是定了个祸乱民心的强加之罪,把刘处玄关进大牢。

    数日后,都尉手下在岭南一带看到刘处玄在为百姓讲道,马上书信禀报给驸马,驸马以为刘处玄越狱逃跑了,赶紧前去查看,却发现刘处玄尚在牢房酣睡,他觉得怪异,骑上快马去了岭南,却又看见刘处玄在那里讲道,驸马一惊,命手下再次把他拿下,这位刘处玄也不反抗,跟随他们一行人来到牢房,驸马把刚抓的刘处玄和先前的刘处玄放到一个牢房里,可是一转眼间两个刘处玄又变成了一个,驸马惊愕不以,这才知道得罪了神仙高道,赶紧磕头赔罪,命人给他拿了新衣,洗漱后奉上斋饭,让仙人吃饱,安排车驾送他回岭南。

    刘处玄是全真教的第四代掌门人,并且创立了全真道“随山派”,刘处玄在东莱武官庄灵虚观逝世,享年只有五十七岁。元世祖诏赠为“长生辅化明德真人“。他的主要著作有《仙乐集》、《至真语录》、《道德经注》、《阴符演》、《黄庭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