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明朝儒圣 » 第二十七章 初遇朱重八

第二十七章 初遇朱重八

    取了炭,烧的红彤彤的。屋子里顿时满是热气。

    杨度直接表达了想法:“王大哥,既然我答应过教小金旺读书就不会食言,明天就让小金旺来吧。”

    王德财拉着小金旺自是一番千恩万谢。

    随后杨度让王德财通知了一下二牛叔,明日将狗娃一起带来,两人正好做个同窗。

    自此,杨度名下就多了两名启蒙的蒙童。

    此时谁也不知,日后两人竟有着一番风云际会。

    杨度安顿好此番杂事,坐在堂中。梳理着此次清远县之行。

    此番清远县之行,不曾想百姓竟十不存一。虽然县令带着剩余百姓顺利撤离,但杨度的集众望得气运之法收获甚微。

    自身位格和举人差异太大,看来只能另寻机缘了。待到明日狗娃和小金旺来此行了拜师礼,便传他们几本书,拜托林秀才暂时照看。

    自己则要出门游学,用以寻找突破位格之机。

    一夜无话,韵儿经过清远县之行显得有些沉默,只是显出身形在窗边静静的发呆。

    翌日,小金旺和狗娃早早的便来到杨度家中。

    行了拜师礼,杨度传了他们《三字经》,《百家姓》就领着他们到林秀才府上说明了来意。

    林秀才道:“无妨,他们便在我门下同其他人一起读书即可,你且去自寻机缘吧。”

    杨度谢过,便走出屋去。

    门外日头正好。

    匆匆回家收拾行囊,韵儿问道:“公子是又要出门?这次是打算去哪?”

    杨度有些茫然:“我需去寻得机缘,但还从未出过远门,暂定去泸州吧。”

    韵儿听闻要去泸州,不由得来了兴致。:“公子,泸州可有什么好玩的。”

    杨度回道:“其实我也不知,但曾从书上看过。复作泸州去,轻舟疾复徐。峡深藏虎豹,谷暗隐徐渔。我倒是一直想去那里见识一下。”

    韵儿心中对再次出行,心中也有着期许。在这平原县,整日里要藏身木簪之中,这次出远门倒是可以在外好好的欢脱一番了。

    杨度是秀才,读书人常有游学之说,所以去往各地往往也无须路引。比之寻常百姓自是要方便不少。

    不多时便收整齐全,向邋遢道人道了别。便向着泸州进发。

    领了这个月的禀米,省点花倒是足够赶路了。至于接下来赶考的费用,杨度已经想好了,待到游学归来之日,找那朱员外将帐算上一算。

    行了多日,终于到了泸州城。

    泸州城自是比平原县要繁华不少,房屋耸立,往来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只是从牛车向外望去,此处竟然有不少衣着褴褛的难民。此地并非在黄河周遭,应是没有水灾怎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

    下了牛车细细问了,才得知这附近竟然遇着旱灾和蝗灾,百姓们无以为食纷纷出逃。城中所见尽是为了求生,抛家弃业来此只为求得一口饭吃的人。

    “求求你了,给口吃的吧。”

    一个难民在饭馆门口声音微弱的苦苦哀求,看他饿的面黄肌瘦,身子骨单薄的吓人,应是多日没有进食了。

    “滚,滚,滚!我们这里也没有吃的。”

    门口一个小二嫌弃的说道,见难民想要靠近,忙不迭的往后退了几步。

    “你,你,你别过来啊,我们这真没东西给你吃。你还是去等朝廷的赈灾粥吧,去晚了可就什么都没了。”

    牛车里,韵儿坐在杨度身旁。见此情形,靠近杨度耳边小声的问道:

    “公子,这里的人为何如此冷漠,这难民看起来多可怜啊。”

    韵儿毕竟曾是官宦之女涉事不深,虽然后来尝到了人间疾苦,见此惨状心中不免有几分恻隐之心,对此场景难以理解。

    杨度暗暗一叹解释道:“其实也不能全怪商家不仁义,若是难民少还好说,此地难民数量如此之巨。这饭馆本就不大又有多少家当够他们吃的呢。”

    韵儿心中已经有几分信服,但嘴上还是倔强的说道:

    “那他们也不能这样啊。”

    杨度无奈的摇了摇头:

    “大灾之年,商户自保尚且不足。粮食如此短缺,这饭馆怕也是开不了几天了。这展柜的和店中伙计又要上哪去讨生计呢?”

    难民还想去抓小二的裤腿,小二急的从身旁抄出一根棍子作势要打,难民这才松了手,畏畏缩缩的向后退了去。瘫软在地,显然是刚刚被吓着了。

    小二嘴里不停依然是骂骂咧咧:“你可别想着来害我啊,谁知道你身上有没有Y病。”

    韵儿见此人甚是可怜便想着从车上下来,给他些吃食。杨度拉住了她的衣袖。韵儿美目微皱回头看向杨度,眼神中满是不解:

    “公子?”

    “你且回来,听我和你细细讲来。”

    韵儿虽然被阻拦了,但心中却是认定公子所做必然有其道理,还是在杨度身边乖乖坐好,等着听杨度解释用意。

    “韵儿你看啊,这泸州城里有多少难民,此人确实可怜。你救了,下一个呢?再有更多的呢?”

    “你一旦救助了一个,其他人看到了便都会来找你救助,就算你将这泸州城难民都救了,那更多没有逃到此地的难民怎么办?”

    “这城中朝廷是有着粥铺的,他们能逃难至此,已是有了活路。虽然不能说吃饱,但至少也不至于饿死。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帮助难民。”

    韵儿一时间还是难以接受:“我们寻常百姓真的好可怜啊。”

    杨度重重叹了一口气:“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若能得中举人,定要造福一方百姓。”

    其实面对此场景,杨度又岂是冷血无情之人。心中也是充满了悲伤,悲伤之余也有着愤怒。

    旱灾,蝗灾,这个时代读书人掌握各种伟力。难道府衙中衮衮诸公就无力改变这一切,还是根本就没有把目光看下这些底层的百姓。

    此时杨度心中已经悄悄的埋下了一颗拯救苍生的心。

    这昏聩的元廷,可能汉人百姓在他们眼中也并没有算的上人吧。

    牛车继续前行,不久就在一处见到了一个和尚打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