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在西游当国师 » 第四十章 仙门世家

第四十章 仙门世家

    “与我北上之事,想得如何啦?”

    这...

    老头子突然冒出这话来,李星烛明显楞了下。

    前身竟还在考虑同他北上?

    这倒有意思了。

    从旁人对前身的风评来看,那绝对是无利不起早。

    可惜此刻身旁无人,倒是不好多问。

    李星烛轻车熟路打起了马虎眼:“葛公,此事可容我再考虑几日?今日我来此,可仅仅是讨杯茶喝。”

    下回过来大不了再拉个人上,借旁人的嘴来问话,让这葛公自己把话说出来。

    心中定计,正是美滋滋的时候。

    “哼,还真是此国师非彼国师啊。”

    如同一盆凉水从头上灌下来,李星烛整个人麻了。

    这老头子是看出我跟脚了?

    莫非眼前坐的,还真是个返璞归真的高人?

    李星烛脑子突然想起了夺舍这一说法,也不知道自己魂穿至此,算不算得上夺舍。

    当年老道士讲道门辟邪时,说夺舍之身难修大道,高人观之也必是貌合神离,难道自己是这么被看出来的?

    各种念头一时间麻麻杂杂过了个遍。

    倒是坐对面的葛老,从一旁的竹篮里拿了两个瓷碗出来,分别摆在两人面前。

    “来,先喝茶。”

    葛老正要去提那茶壶,李星烛见状也从思绪里出来,起身代行其劳。

    哗哗哗倒了两碗,二人纷纷捧在手里小酌了几口。

    李星烛自是无心品茶,安静等他下文。

    “国师大人不辩驳一二?”

    李星烛不置可否,免得说多错多。

    保不准这老头子也只是看出点蹊跷,来套他话了。

    “倒想听听葛公这是何说法。”

    葛老淡然一笑。

    “老头子我不过是书读得多,有了些观气的本事。”

    “哦?”李星烛继续喝茶。

    “儒家正气,自古便在这天地间,非正大刚直之人不可得。”

    “国师往日亦正亦邪,凶煞缠身,今日一观,虽说不上身有正气,却是自净无秽,真如换了个人一样。”

    李星烛闻言一阵窃喜,这般说法,那也只能算猜测。

    一抬眼,却见老头子也正盯着他瞧,听他又道:

    “然后嘛,便是这文运之气,此气玄乎,若非筑庙受供,非读万卷书不可得。”

    “国师洗煞去秽到能找些别的说法,这身上的文运之气,莫不是两个月读了万卷书得来?我可没听说这汴月国了建了文庙。”

    葛老见李星烛依然低眉垂首不认,一笑道:“我那北上之事,可从未向国师透露分毫,更从未提过要国师随我北上。本是试探于你,你方才顺水推舟,也算漏了马脚。”

    李星烛心头一叹,还真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不过这种事,只要不是刀架脖子上,就没必要去认。

    大家看破不说破,日后才好相见,那葛公应是懂这道理。

    果然,老头子接下来就话锋一转:“真真假假,国师也莫怪我唐突。皆因刚才老头我临时动念,真想邀请国师大人,陪我走一趟那别失八里。”

    来了来了。

    “老先生还是称我一声星烛吧,几番听到葛公北上之事,这个中原委不知能否纷说一二。”

    葛老不假思索,反问道:“国师既是书读万卷之人,可知我大唐儒家那几位新圣?”

    新圣?

    倒是好胆,敢冠上这名头。

    李星烛对儒家的了解徒留表面,大唐那些当官的,也就还记得房谋杜断这么个说法。

    于是试探着答道:“可说的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二相?”

    葛老浅笑一声,摇了摇头:“那两位官职虽高,但身兼杂事,儒家修习反倒落下不少。房公尚还可算半圣,那杜克明心思甚杂,难成大儒。”

    李星烛也不知这老先生为何突然提起这些,和北上之事又有何关联。

    自个儿品茶不语,听他慢慢道来。

    “我说那新圣有三人。”

    “一个是五绝虞世南,实乃当世儒道内修自持第一人。此人刚直敢谏,正气浩然,与他十年未见,此时怕已是舌灿莲花,气化兵马。”

    “然后嘛,应算是正气连城颜师古。此人修书注文,有整理儒经的传世之功,所以弟子众多,连成一气,得了个正气连城的名号。”

    “最后这位嘛,乃是前相褚遂良,倒称得上我葛元生的死对头。这位在儒道合一上修有所成,一卷《道妙帖》垂镇皇城,天下妖蛮莫敢来犯。”

    哦?

    听了半天,李星烛的眼中终于起了波澜。

    难怪那白鹿屡屡谈及论道,看来眼前这位还真走的儒道合一的路子。

    “这褚遂良既然能垂镇皇城,葛老能称他一声死对头,修行怕不是在伯仲之间?”

    老先生自嘲一笑,弃了手中茶碗,缓缓站起身来,似是忆起旧事。

    “二十年前倒是能这样说,如今嘛,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不得李星烛再问,葛老便自言自语道:“我俩走得路子,讲究的是蓄势厚积,理究天人,换得来日一朝得道。”

    “所谓大道独行,既是相冲,总就有了个先后。老夫心有外道,终究是落下半步,他褚遂良借势而上,终是独占此道气运,成就新圣气象。”

    “我与那三人,隋时便已小负盛名,而后他们尽都在各自道路上修有所成,倒是把老夫衬得清寡,成了不少人口中笑柄。”

    李星烛似是听出了关键,问道:“葛公口中的外道是指...?”

    “既能阻我儒道合一的修行,自是那佛家了。”

    嚯,这还不贪多嚼不烂。

    “葛公也修佛?”

    却见老头子摇了摇头。

    “不过是翻了几本佛经而已,说它是心中外道,皆因我祖上一段渊源,此番北上也正是为此事而来。”

    “星烛愿闻其详。”

    便在此时,小院外边传来一众童子的嬉闹声,显是书院先生们放课了。

    久卧的白鹿头一扬起,一个荧荧气泡便自鼻间飞腾起来一闪而逝,竟是个隔音障目的小术,周围一下又清净下来。

    葛老冲着它脑门上抚了抚,接着继续讲那往事。

    “我葛家七代修儒,皆有官身,算是正宗儒道世家。可真正被中原人津津乐道的,却是祖上出了两个仙人。”

    一听葛公说出这话,李星烛身上有些发麻了,说的不会是那两位吧?

    “我葛家第一位仙人老祖名叫葛玄,世人称他一声葛仙公...”

    一听到葛玄的名字,那真是如雷贯耳,老头子后面介绍的话他都不用听了。

    葛弦在后世的道教中被尊为四大天师之一,地位仅此于张道陵。

    而且他还是道教灵宝派的创派祖师,灵宝派在后世,更是被戏称为“葛家道”。

    看了看葛老头,李星烛不禁一叹。

    原来此葛家真的是彼葛家啊,真正能称得上一声仙门世家。

    有这底蕴在,你好好修道不就完了,还非得去凑儒道合一的热闹。

    人和人的起点果真是不一样。

    葛老口中另一位仙人祖师不用说他也能猜到了,必然是葛玄之孙,小仙翁葛洪了。

    葛洪在道教地位虽不及葛玄,但一本《抱朴子》出世,对后世影响之深远已经超出了道教范畴,名声远远不是葛玄可比。

    这两位,都著有不少经书收在《道藏》里,李星烛那是再熟悉不过了。

    李星烛静静在那听葛老说了半天,这仙门世家三百多年前的一段往事倒是听明白了。

    小仙翁葛洪还有个一母通胞的弟弟。

    传闻两人初生之时,天地生异相,玄妙之气最后尽归弟弟胎身。

    老仙翁葛玄称这是仙胎,于是赐名叫葛仙。后来又觉得这名字太显,于是取了谐音的“弦”字。

    弦中有玄,也算是有了继承他修行衣钵的意思。

    后来葛玄早早飞升而去,葛氏兄弟便随了老仙翁的关门徒弟郑隐学法。

    郑隐此人,属于仙人隐者那一路子,葛洪生性较为莽钝,受师傅遁世之心影响,自幼也有意归隐山林,炼丹修道,著书立说。

    葛弦则是心气甚高,他自幼学道学儒,皆有小成,秉承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心思,和师傅郑隐自然走不到一条路子上。

    按葛弦后人的说法就是,在修行传授上,郑隐对葛弦藏私了。

    那时正是西晋末年,随后两兄弟各自入世。

    一番因缘际遇之下,葛洪参军为官,还成了东晋开国功臣,在儒家修行上一路冲霄。

    葛弦起初对此还不以为意,直到哥哥辞官归山,一本《抱朴子》横空出世时,他才知道,儒道兼修的气运自己争不了了。

    当时两兄弟早过了而立之年,葛弦蹉跎七八载后,终是损耗寿元,给自己卜了一卦。

    那卦象说,他此生的变数在极西极北之地。

    一番查阅典故后,他确定,卦象所指的,就是三州交界处,别失八里地。

    而所谓的变数,更是直指那里的小乘佛教,他的修行路也一下明朗起来。

    佛道儒,三教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