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走近星星的日记 » 实习结束

实习结束

    春游这一天是星期五,所以结束以后,我们便有了两天假期。却不想这个时候,本省又出现了新的疫情,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我们的实习突然间结束,这次的春游,也为我短短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画上了一个不尽完美的句号。

    我们一直害怕的公开课终究没有开展,最后回到了大学校园,于师将我们叫到了会议室,开了一次实习总结大会。

    于师简单问了问我们毕业以后的意向,两个保研的杨和琪,还有考上研的我与许会继续读书,班长丹与修,马,姜暂时找到了工作,应该会去到特殊学校和教育机构当老师。至于万,高,田,欣似乎还要继续备战考研吧。

    于师问了我们对于实习学校的感觉,只要是问了问那里的优缺点。实际上,我们这一届是第一次被安排在该特殊教育中心进行实习的学生,以前的几届都会在其他学校。但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原本的几个学校并愿意接收研究生,因此我们来到了这个学校。如教育学和一些其它学院的大四学生,他们的实习是在学校里听着老师讲课然后自己上课所完成的,虽然看不到真实的校园样子,但是胜在简单和方便。

    听了于师提问,几个女生便说了些自己的想法,不过大部分的意见都是针对学校的管理的,她们大概也同我一样,看到了该校管理有些奇怪的地方了吧。至于这里的老师和教学,以及整体的氛围,我们还是非常喜欢的。

    听完我们的发言,于师又总结了几句,最后让我们上交了实习手册和其它的一些材料,我的大四特殊学校实习生活便宣告彻底结束了。

    后叙

    我曾一直渴望着到特殊教育学校实地看看那里的真实情况。好在我的实习给了我这样的一次机会,让我得偿所愿。我也很感谢这所学校教给我的东西,令我获益匪浅,尤其是特教中心的各位老师,让我看到了特殊教育教师的现实一面,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同时,也更感谢特教中心的孩子们,陪我渡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他们将在我的人生中留下重要的一笔,成为我一生的财富。

    特殊教育虽然冠以特殊之名,但终究逃不出教育两个字。当我们整个社会对教育进行反思而指责出来的问题,终究也会在特殊教育领域发现。我们的教育总是不够纯粹,经常要为了教育以外的事情而让人焦头烂额。但又恰恰是那些与教育无关的东西,反过来左右着教育的进行。虽然我们不断的要求改变,可实际的进程,却又十分缓慢。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冗杂堆积起来以后,想要清理的阻力异常巨大,很难毕其功于一役。

    我对特殊教育的理解十分浅薄,尚没有窥其门镜,但一颗拳拳之心还是有的。似乎特殊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将特殊孩子变的与普通孩子一样。这与普通学校想把孩子变成一样的优秀学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这二者的困难也是不言而喻的。我不知这样做对是不对,但如果想要一个人彻底变成另一个人总还是说不过去的。

    我并不觉得将特殊学校的课程上的与普通学校一样便是好的。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的教育终究是一直盯着学生的短板不放,而忽视每个人的长处。特殊孩子的特殊性已经注定了他们的缺陷,我们尤其在这方面下功夫,是不是忽视了本该让他们能够在另一方面取得成就的机会?这是我的一点浅薄的看法。毕竟我也一直是被补短板的教育教到了如今,可惜我的短板一直没有被补上,而我的长处也未曾被发现。

    我在这里见到了许多特殊儿童,他们与我在书本上读过的记载并不一样,接近过以后,才能感受到他们是活生生的人,而非书本上那些冷冰冰的“病”。我能够见到他们脸上的笑容,听到他们说的话语,在那一刻,我不会去思考他们的特殊性。景师曾经给我们上过融合教育的课程,融合教育的理念已经在国外流行了许多年,但在国内还只是起步阶段。我曾听黄师说过,她对于融合教育是存在质疑的,现在我也同意黄师的看法。我在特殊教育中心见到了几个从普校转到这边的学生,他们在中心里是拔尖的学生,能够帮助老师完成各种任务。但是一旦放在普校里,他们的特殊性便会瞬间被放大。如梁老师说的:“那要是在普校里,还不得让人给欺负死啊!”虽然融合教育可能更有利于这些特殊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但相对的,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忽视。至于究竟是东风压倒了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了东风,那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了。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本上的东西,总还是“假大空”的。我曾听过老师介绍的很多理论,在书本上这些理论大放异彩,仿佛是应对难题的无上法宝。但当我来到特殊学校以后,我便发现了那些理论的苍白无力,实践经验永远是第一位的,是任何理论都无法替代的。我想现在特殊教育所缺失的正是学生的实践,你说我研究了一辈子树,结果一辈子都没见过真树的样子,岂不是很讽刺了吗?我还曾旁听过我的下一级学生的课程,曾师为了创造课堂情景,让学生们分组进行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堂模拟,由学生来扮演老师和特殊儿童的角色。我当时便有所疑问,他们这些人都没有真正见过特殊儿童在课堂上的样子,又怎么能表演出来呢?虽然曾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我总觉得尚不够妥当。因此又回到了最开始所说的,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还是应该在特殊教育学校的环境中培养才是。不论所学是多么高深的知识,最终还不是为了学以致用。我想我所在大学的特殊教育专业,之所以一直没有扩大招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毕业生的能力不足吧。至少在我身上便是如此。

    现如今的科技已经越来越发达,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特殊人群的数量在不断地减少,尤其是以前的聋校,盲校已经很少了,而自闭症成为了在校生的主要群体之一。我从刚接触特殊教育这个专业的时候,便听到的说法,将自闭症的儿童喻为星星的孩子,正因如此,我将我的这本简短的日记命名为“走近星星的日记”,天上的星辰总是遥不可及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无法去彻底了解那些在夜空中璀璨的繁星。正如我们的社会所面临的自闭症人群一般。他们身上的一切,对我们而言,既熟悉又陌生。我知道,凭借自己浅薄的知识,尚无法窥探星星的一点秘密,但至少,我可以选择主动的走向他们,哪怕只有一步,或许都会见到不一样的东西。

    现在,我将自己的一点所见所闻记录在册,公之于世。我知晓我粗浅的文笔尚难以完整的进行叙述,但我依然愿意为那些想要走近星星的人提供哪怕一丁点儿的帮助,也更希望我所写出的星星能够展示出他们身上发光发亮的一面,让您在百忙之中读起其中的一两句,能够如见到星星一般有些许的光辉。我想,天空中的星星虽然遥远,但终究有一天,我们能够伸手触及。而同样的人,散落在人世间的这些星星,也总有一天,我们可以走进去,而非仅仅只是如我一般的走近,小小的一步。

    写于2021年10月21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