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走近星星的日记 » 4月28日

4月28日

    4月28日,天气晴。昨天两个老师给我还有许放了假,所以今天才又一次来上班了。

    今天是星期三,只有半天的课,所以学生来的很少,我也没怎么听课,一直在帮许改论文,写实习手册。

    无事的时候,我来到走廊里,看到上劳动课的学生们正在擦走廊的栏杆。劳动课的内容就是这样,让他们进行劳动,我已经见了多次。实际上训练特殊孩子自理已经很不容易,要是能够让他们帮忙做家里的活,倒是很好。职业班的学生,现在大部分都能够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了。他们虽然无法找到工作,但在家里时至少也能够承担一部分责任,也能够减轻家里人的压力吧。

    还有很多的孩子尚无法做这些,更是让人揪心。许和修所在的学前,定期会开展送教上门的服务。一般送教上门的对象都是年纪小,程度重的孩子,他们没有办法来到学校进行学习,只能靠送教上门。与她二人聊天时听过一些事,那些孩子的程度很重,学习起来十分吃力,也许他们这一生都无法达到一个简单的目标,这就是现实的残酷。

    回到班级里,正巧与许,万,田凑在一起讨论毕业论文的事情,我的毕业论文是关于一节本科课程的,而万和田的论文与特殊学校的事情有关,所以有些难写。前几天杨和高还有国到各个班级发了问卷,麻烦各班的老师们去填。这是特殊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问卷法,便是我们的系主任王老师在做研究的时候,也用问卷,我还曾经填过一次。

    杨她们发的问卷主要是问特殊学校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和教育知识的自我认知。我看了张老师和李老师填过的问卷,她们的回答都是很有自信的,比如能否了解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方法,是否能够有效阻止自闭症儿童在课堂上的捣乱行为等等。老师们都是很自信的选择第一个选项。我想这就是来自一线工作的经验总结吧。我虽然读了四年的书,但面对问卷上问题的时候,实在是没有自信选择精通。这也是我一直认为的本科教学不足的地方。我们虽然学着特殊教育的理论,但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学校没有办法给我们创造条件,更多的接触到特殊学校与特殊儿童,这就使得我们理论无法联系实践,最后的结果便是夸夸其谈而又百无一用。

    我所知道的这个城市很少招聘本科的特殊教育毕业生,大多数地方都要研究生学历,我觉得按照现在这个特殊教育的培养方式来看,是非常合情合理的。毕竟如果是特殊教育专业硕士,便有机会在第二年的九个月时间里,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实习。这样的实习非常锻炼人,能够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我所知道的沙老师便是如此,虽然我无法达到他上课的状态,但不得不说他的课上的非常好,甚至要比学校的一些老教师们更好。

    只可惜的是,特殊教育这样的现状,短时间内在我就读的大学里是不可能改变了,我曾经与下一届的学生聊过天,结果发现他们这一届的许多人都想要考研,并在准备着。现实总是逼迫着人做事,不过我想考研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环境如此,实属无奈。我自己也进行了考研,但到目前为止,我都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毕竟未来是无法预知的。特殊教育的未来,更是难以把握。

    周三这半天的课程总是非常水的,不知道为什么半天的时间,家长就不重视了,我觉得这样的态度是不对的。特殊孩子因为本身的原因,在学习上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如此浪费实在令人觉得可惜。当然,这也可能只是我的风凉话,毕竟生活不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尚无法做到真正的换位思考,毕竟严格意义上来说,换位思考是根本不能的。

    放学以后我与小迪在路上闲聊,从他那里得了一个趣闻,关于他经常给我提到的他所在班级里的一个学生杨。杨算是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孩子了,能力相对之下会好一些。但小迪所在的小一二班是程度比较重的班级,由此可知这里的孩子依旧不足以让人放心。

    小迪对我说:“今天上课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大扫除三个字,然后就提问杨来读这三个字。但是杨不会读,就说:‘大**’!”

    “啊?”我听了以后也吃了一惊,然后赶紧笑着问道:“他真这么说的,那老师后来怎么办了?”

    小迪说:“当时老师听了,也大吃一惊,然后就让他再说一遍,结果再说一遍,他说的还是原来那三个字。”

    我听完,笑的声音更大了,又问:“那你们班还有那么多学生家长呢,他们都是什么反应,这也太尴尬了。”

    小迪说:“家长们都在玩手机,所以应该都没有听到,也没有什么反应。然后老师就赶紧把这件事情给略过去了。”

    我听完点了点头,小迪对我说过,陪读的家长在上课的时候都在看手机,除非是老师布置了什么任务,或者和学生互动的时候,家长才帮着孩子去完成。不然让家长跟着一起上课,也属实有些残忍了。

    我听到这件事的时候还挺诧异,不知道这孩子是跟谁学习的这个词汇。不过后来我便释然了,孩子的学习能力一直都是要超出我们成人预期的,我想这在有小孩子的家庭都会发现。有些东西是不需要刻意去教授,他们自己通过接触就能够学会的。不论是普通孩子还是特殊孩子皆是如此。这也给了我一个启迪,那就是即便这些孩子有其特殊性,但我们也不能小瞧了他们,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和为人处世的行为,依然能够惊艳到我们,惊艳到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