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平行的二世纪 » 第五十六章车战礼仪

第五十六章车战礼仪

    中午吃过大锅饭,能感觉在军营表面秩序井然等级分明,但是青羽军士兵暗中派系林立。刘木仍下辖的士兵主要成分都是自耕农,少量工匠与小商贩被排斥在圈子外,其中有九个士兵来自南阳郡,还是一个蔡阳县同乡还想攀关系。

    原历史上刘秀曾祖父刘外是郡守,祖父刘回是都尉,早逝的父亲刘钦是县令。现在刘木仍身份还不如涿郡贩鞋的刘皇叔,王莽改制把刘氏福利补贴给取消了,现在宇国对赵氏皇族有福利补贴。

    这百名士兵已经服完郡兵的正卒役,但因为家里田地少人口多,因去年收成不好才选择继续当兵拿饷。成为青羽军漂泊在外,士兵自然是想立下军功能衣锦还乡,能购置良田耕牛成为安逸富农。听周围南阳郡士兵们七嘴八舌聊家常,刘木仍忽然担心起这世界的血亲,八扇盟已经恨透自己,极有可能对无辜亲戚痛下杀手。

    下午骄阳似火,淄重车兵顶着烈日进行车战科目训练,这在西周时期是贵族甲士的训练科目。春秋时期用战车衡量国力强弱,每辆战车由四匹马拉动,车上甲士三人,车下步卒七十二人,后勤人员二十五人。

    后文主要讲述春秋时期战争礼仪,与主线剧情无关,没兴趣可以直接跳阅下一章。

    ……

    当时战车甲士都是低级贵族:士,贵族从小就学习六艺的书(写字)和数(算数),年龄稍大些就学习射(射箭)与御(驾车),剩余的礼(礼仪)与乐(音乐)则是一直学习的科目。春秋时期战争主要依靠战车,贵族六艺的射与御才能派上用场,成为贵族垄断军事的手段。

    武王伐纣后周公旦逐步完善礼乐制,并瓦解商王朝遗民势力,并通过分封制稳定周王朝版图。当时周天子下辖军队十四师:宗周(镐京)六师与成周(洛阳)八师,三千兵一师。大诸侯国有三师,中等诸侯国有二师,小诸侯国是一师。因为当时生产力有限,估计军队多半不能脱离农业生产。

    当时偏远的镐京不能有效控制诸侯国,所以周公摄政建造雒邑。后来周幽王为褒姒废王后与储君,废太子的姥爷申侯与犬戎军队偷袭镐京。因为先前烽火戏诸侯,结果没有诸侯国发兵来救。周幽王与太子战败出逃骊山脚下被追兵杀死。西周灭亡后晋、郑、卫、秦等诸侯联军把犬戎军队打败,拥立宜臼为周平王迁都雒邑(洛阳)为东周。

    平定二王并立后的周军内耗严重,周昭王十九年,戍卫镐京的西六师南攻楚荆覆灭。周王室军事实力严重削弱大不如前,诸侯国开始相互攻伐吞并,逐渐形成诸侯争霸局面。

    春秋时期在交兵前,一方要派使者代表国君去交代交战理由,敌方需要宴请使者以礼相待。如果杀死使者就相当于杀死该国的国君,这将会被视为违反礼仪的行为,会遭到所有诸侯国鄙视。两军在战前要等对方摆好阵势才能攻打,还不能俘虏头发花白的。并且追逃兵只能五十步,这是五十步笑百步由来。车战双方甲士只能攻击对方战车,如果误伤对方甲士,需要等对方包扎伤口或者换人,这是大战三百回合由来。

    晋楚争霸时期两棠之战楚胜,洗刷城濮之战失败的耻辱,当时晋军战败士兵奔突逃亡。楚兵发现几辆晋国战车陷在坑里不得动弹,于是友情提示:抽去车前横木就能解决。晋兵照做果然成功脱离泥坑,但是还没逃出几步马又盘旋不进,追来的楚兵又提示:扔掉军旗和车轭。晋兵依言轻装继续逃跑,侥幸逃脱的晋兵回头感叹道:“我们以前没有逃跑过,所以没有贵军丰富的逃跑经验啊!”

    春秋时期不允许趁一方国丧灾荒等变故发兵攻打,这里举个春秋吴越争霸例子。当时晋联吴制楚,楚联越制吴。从地缘看吴国欲争霸中原,必先征服越国解后顾之忧,越国欲北进中原,必先征服吴国才能有北进中原的通道。吴王阖闾有伍子胥与孙武辅佐攻占楚国郢都,但是越军趁机入侵吴国。此时秦国已经派出援军救楚,联合楚国勤王军准备收复郢都,吴王阖闾撤军回救吴国。

    公元前四九六年,吴王阖闾不听孙武劝诫乘越国国丧攻越,越军披麻迎战吴军于檇李。越以死罪刑徒阵前自刎,乘吴军注意力分散时发动猛攻获胜,阖闾负伤身死夫差继位为王。两年后越国水军攻吴,主力战败被歼灭于夫椒,吴军乘胜占领越都会稽。越王勾践率五千残兵被围会稽山请降,伍子胥建议勿许继续灭越。

    考虑到吴军也是强弩之末,吴王夫差又急于北上争霸,以越王质吴为条件许降撤兵。五年后吴国恢复元气北上攻陈,解除北进时侧翼威胁,两年后吴攻鲁打开中原的通道。一年后吴国在长江北岸建邗城(扬州),开凿邗沟连通江淮水域进而与泗、沂、济水联结。

    一年后吴率鲁郯等国联军北上攻齐,派大夫徐承率水军由长江入海,迂回山东半岛攻齐侧后。但吴水军海战失利联军遂退回,一年后吴再次攻齐,在艾陵附近全歼齐军精锐。两年后夫差率军至黄池与中原诸侯会盟,吴王夫差与晋定公争当盟主。

    吴国霸业达到顶点的同时,越王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越国实力恢复趁机攻吴。越军分兵自海入淮,阻击会盟的吴军主力回援,掩护主力攻吴。越军在泓水歼灭迎战吴军,并且乘势攻进吴都。夫差南归担忧国都失守士气下降,且劳师袭远部队疲惫决战不利遂请和。勾践认为吴军主力未损也不愿决战,两国签订和约撤军。

    四年后吴国发生灾荒,据说是先前越国进贡吴国粮食,故意把粮种炒熟给吴国播种。越军与吴军对峙于笠泽,越军利用夜暗以两翼佯渡诱使吴军分兵。随后集中精锐实施敌前潜渡与中间突破,并连续进攻扩大战果。越军大胜占有绝对优势,吴军无力迎战据都城防守,越筑城于吴都西南郊长期围困。吴国八次遣使请和均遭拒绝,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杀吴亡,越国吞并吴国空前强大。

    从春秋末期吴越争霸看,趁一方国丧灾荒等变故征伐,在春秋末期已经习以为常。这些战场礼仪逐渐被兵不厌诈取代,步兵兴盛造成战车地位下降,战车甲士阶层开始寻求其它出路。有点类似德川幕府时期的没落武士,但是贵族阶级士能文能武,于是又出现百家争鸣的思想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