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起陆 » 第三十章 借贷

第三十章 借贷

    话说六月底,朱诚与萧大娘合作,在她家的茶水铺开了新业务,为了方便乡亲们卖粮纳税,以良心价收购粮食,而今过去不到三个月时间,粮价企稳回升,已经涨了两成多,按照以往的经验,时间越往后,价格还会越高,直到明年粮食收获,看着家里的粮食,价值在不断上升,萧大娘,这个佛教徒,越来越堕落了,嘴里一直后悔当初太胆小,买进的太少,不像朱诚,在青龙镇和起陆村两个战场,全力买进,大半的身家都买了粮食,几乎没有存多少铜钱,搞得现在现金流紧张。

    贪婪,是人的本性,而今萧大娘竟然来询问朱诚,要不要一起借钱放贷,也就是在起陆村周边,帮助那些暂时困难的人,有人要借钱,借粮,就加点利息借出去,帮助那些困苦的乡亲渡过难关,眼看已经三个月没有下雨了,乡亲们的日子过得苦啊。佛教徒就是不一样,一定要师出有名,有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看不出来,萧大娘,一年前还是种田,养猪,卖点茶水的乡间民妇,而今是,胆子越来越大,业务越做越多,不到两年时间,增加了陶器买卖,粮食生意,而今又想搞借贷,虽然本钱都不大,与真正的地主,商人相比,是小巫见大巫,只是小打小闹。

    其实,这事都是朱诚无意间引发的,一是,为了便于自己在乡间买到更便宜的粮食,充分利用萧大娘的摊子和人力,带着她收购粮食,做粮食买卖,几个月时间,就把萧大娘带进了人性的赌场,激发了她的贪婪本性:二是,前段时间利用朱青石的名头兑土,谎话说多了,自己都可能忘了,但经不住有心人的追问,朱青石,这村里的破落户,哪有那么多钱去兑土,买地,哪有钱买猪仔和开养鸡场,钱从哪里来?钱从萧大娘那里借来的。

    于是,没隔多久,就陆续有人询问,可不可以借点钱,粮,我们的信誉应该比朱青石好。问的人多了,被借贷人各种攻势攻击久了,萧大娘刚开始没想法,都慢慢有想法了,关键是有些人的可怜劲,看着不好受,特别是,萧大娘还真的是个每天吃斋念佛的,形式主义搞得很好的,佛的信徒,虽然心已经染上尘埃。而且,借钱的人也不是空手而来,要么带来了礼品,要么攀上了关系,还有的好像是有见识,信誓旦旦,可以抵押自己的部分家产。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最令人心动的,有些真心的人,报出了较高的利息(没有说要给利息的,暂时不考虑了)。

    难怪,历朝历代的地主,商人都喜欢放高利贷,不仅是他们喜欢赚这个钱而已。因为在古代,贫穷的,有各种困难的人实在太多,一旦遇到重大灾害和困难,或者陷入绝境,能有人帮你,能有人借钱给你,即使知道它是毒药,也要先饮鸩止渴,借了再说,不要讲明天如何如何,明年如何如何,先过眼前吧,只要有命在,才有以后如何如何,“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所以,看到一拨拨的人前赴后继把自己的命根子--土地,抵押给一个个高利贷地主和商人时,不要盛气凌人的说他们,愚昧,短视,他们可怜的愚昧,短视,丧失土地,有时候,保住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如果他们不愚昧,不短视,没有条件实践这种愚昧和短视,可能就什么都没了,什么都没了……

    所以有些地方,有地主和商人放高利贷,也不要一昧的指责他们黑心,丧心病狂。

    存在即合理,哪朝哪代禁得了。

    即使是后世,各种金融借贷形式,不也五花八门,对于那些极度缺钱的人,能借到就行,谁不知道,网贷害人,但肯定还有比网贷更令人害怕的东西。

    萧大娘被诱惑住了,只是还没有主见,不敢最后做决定,所以打算找朱诚问问,或者两人一起合作,朱诚也加入进来。

    听其语气,要做这个业务的意愿很强,只是还需要朱诚一脚把她从门口踢进去,吃颗定心丸。

    既然是朱诚惹来的麻烦,那就不能推辞,不能只煽风点火,不搞消防措施。

    朱诚暂时不想参与这种借贷生意,没有这个精力,也没这个讨债能力,别被骗子和强人,把自己的本金都骗走,就大幸,还想赚这个利钱,做梦。

    朱诚的建议有几条,这个生意他就不说不能做了,因为萧大娘的意图是比较明显的,势不可挡。但是最好满足几个条件,一,不要讲人情。二,一定要有确切的抵押物。三,要考察借贷人的人品和名声。四,不要太远。五,利息不要太高。

    这是门生意,要是跟借贷者讲太多的人情,就会有无数的人情来找你,使你疲于应付,以后就都是人情债,你这点本钱,经不起这么多人情,万万年都收不回,这就背离了你的初衷,该无情就无情,该拒绝就拒绝;如果没有抵押物,那么,以后,你就是孙子,借钱的那人是你大爷,你还要天天盼着他好,赚大钱,莫出事,所以要不要以后享受这种待遇,要不要抵押物?三是,借钱人是堃三这种人,你借不借?四,跑去宝庆府的戴乾坤,你敢借钱吗,同样是有抵押物,一个是一百五十里远的湘乡城里的,一个是起陆村的土地,你又选哪个?最后,利息不要太高,你搞这个,是为了扶危救困,是做善事,利息太高的话,有损阴德,不利于修行来世!而且,作为小老百姓,没有实力时,名声很重要。

    借钱,学人放贷,首先要考虑自己实力,能不能把放出去的钱收回来,不要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

    看到朱诚没有反对,萧大娘就放心了,毕竟朱诚的意见,她一直是非常重视的,近两年的成功经历告诉她,信朱诚,就是信观音,不会错的。

    现实比小说更离谱,穿越者还没有放金融大招,大杀四方,与他一起成长的乡间农妇,已经大步跑到他前面去了,有点惭愧。

    但看看自己的小身板,这世间,谁都有欠钱不还他的实力,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