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妇复何求 » 37、最难走的路

37、最难走的路

    过了桥,仿佛一切繁华落尽,寒风送来哒哒的马蹄声。

    “该回去了,祝霍公子金榜题名!”唐文珊牢记相敬如宾。

    霍舲愣了一下,旋即笑开了,“我若是没能上榜呢?”

    唐文珊歪头想了想,“那你想做什么呢?”

    霍舲还真没想过,随口道:“或许做个田舍翁,或是到处游历山水,等几年再试。”

    “好吧!”唐文珊想法很简单,总要夫唱妇随,“游山玩水好了。”

    “那咱们说好了!”霍舲突然觉得,考不中正好,带着她游山玩水多少快乐。

    唐文珊眼睛发亮,“嗯!正好我哪都没去过呢!”

    霍舫暗暗撇嘴,这俩人是不是傻,净说傻话。

    走出半条街,出了坊门,马车就在眼前等着了。

    唐文珊突然跺脚道:“不行,你还是得考中进士。

    嫂子说了,想看我做诰命夫人。我也觉得做诰命夫人好,多风光啊!

    嫂子说,考中进士,外放做官,挑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我只管玩乐才是最好。”

    霍舲有些泛酸,“怎么都是你嫂子说,你怎么想?”

    “当然想你考中进士啦!”唐文珊咯咯的笑,“你得考中,不然,媒人把你夸那么好,岂不成骗婚了?”

    “你觉得我骗了你?”霍舲脑袋已经秀逗了。

    唐文珊笑着啐了一口,“你真是...我还担心你中了进士,嫌我不好,悔婚另娶了呢!”

    “不会,我不会!”霍舲急急保证。

    唐文珊目光落在脏污的长衫上,笑声银铃一般悦耳,在成串的笑声中,转身跑向马车。

    霍舲傻呆呆的望着马车走远。

    “哥,她的......”霍舫往前走几步,弯腰捡起那支花簪。

    “你拿人家发簪作甚!快给我!”霍舲不由分说,夺走花簪塞自己怀里了。

    一日繁华落尽,正月十六,衙门开始办公了。

    唐文珊与两个妹妹,坐在嫂子屋里。

    守着吃了睡,睡醒吃的安哥儿,说着昨日的热闹。

    “这样说,我都想定亲了,什么时候,我能出去逛逛啊!”唐文瑶听的羡慕不已。

    贺欢妍直接泼凉水,“也就成亲前这几日,等你成亲了,多少琐事等着呢!

    上要伺候公婆,中间照顾小姑子,下面还有奴才捣乱,唉!”

    唐文玥不管这些,问道:“嫂子,我要给安哥儿准备百家米,百家衣吗?”

    “是啊!”贺欢妍笑着点头。

    “我是好姑母,明日我便开始......姐姐们不能跟我抢,我要去族里各家讨要。”唐文玥宣布。

    “你亲自去啊!”唐文瑶问。

    “当然了,我是好姑母!”唐文玥得意点头。

    唐文珊赶紧定下一样,“我要做百家被,你们不准跟我抢。”

    “玥儿,百家衣,百家米,你选一样吧!”唐文瑶只能欺负妹妹。

    唐文玥眼珠一转,“我选百家米!”

    贺欢妍笑的前仰后合,明明有简单的百家米,唐文瑶却傻乎乎的,让妹妹先选。

    这三姐妹里,文珊一根筋,文瑶忠厚执拗,只有文玥精明一些。

    “嫂子,听说今年锦缎贵了许多,真是这样吗?”唐文珊只关心实际。

    她今年要成亲了,若是绫罗绸缎涨价,时新样式的料子,同样的银钱,怕是置办不了多少。

    “大约是吧!”贺欢妍想到年前,二皇子烧了大皇子一船生丝。

    大皇子烧了二皇子的绸缎库房,两方损失惨重,苦的却是百姓。

    好在这场兄弟相争,最多持续到今年六月。

    “我娘帮忙定了许多绸缎,大约三月能到京城,你放心。”贺欢妍给唐文珊打眼色。

    “嫂子!”唐文珊心里感激,无论何时,嫂子永远为她想在前面,做在前面。

    院子里,唐文正扬声传话。

    “妍儿,让我进去看看安哥儿,从他出生,我还没见过呢!”

    贺欢妍直接回道:“安哥儿还小,大爷病才好些,还是等几日吧!”

    三姐妹捂着嘴笑,大哥太惨了,今日总算进了院子,却还不能进屋。

    唐文正灰头丧气,“好吧!”

    贺欢妍又往回转了一句,“大爷该用心在读书上,眼看会试了,我和安哥儿还指望大爷呢!”

    唐文正立刻信心满满,“妍儿放心,定不负期望。”

    说完,信心落回去,蔫头耷脑回去读书了。

    梁先生用了早饭,来到外书房,翻看唐文正最近写的文章。

    “先生来了。”唐文正拿起茶壶,给梁先生添上热茶。

    梁先生半起身,颔首谢过。

    “今日大朝会,礼部按例请皇上立太子。”梁先生起了个头。

    唐文正知道,皇上定是犹豫不决,推脱的理由千奇百怪。

    “我不明白,为何皇上不愿立太子?”

    梁先生挑眉,回话道:“莫说守正不明白,大约天下人都猜不透。”

    “先生如何看?”唐文正问。

    梁先生笑着道:“守正抬举我了,朝堂实在距离太远。

    若是守正金榜有名,倒是该考虑,留京还是外放的问题。”

    唐文正想着,春闱后,找机会与岳母谈谈。

    “我的建议。”梁先生犹豫一下,道:“翰林院还是要待几年。

    毕竟守正要往名师发展,翰林院是最好扬名之地。

    会试文章,守正最好往教育上写,探讨学问最好。”

    唐文正认真起来,这次的仕途之路,选了最难走,最能流芳百世,名师大儒一途。

    做名师不易,做大儒更难,每一步都不能有错。

    “先生说的是!”唐文正皱眉思考,本次会试考题,该怎样往教育上写。

    梁先生又道:“守正春闱大约不成问题,可唐老爷......”

    “父亲怎么了?”唐文正茫然的问。

    梁先生提醒道:“老爷在翰林院任职。”

    唐文正扶额,怎么忘了父亲还未告老!

    “这个不用担心。”唐文正记得,皇上点了他进士出身后,吏部把父亲调去了兰台寺。

    梁先生道:“大约吏部会关照此事,守正以为,皇上为何不立太子?”

    问题转了一圈,梁先生又推了回来。

    “皇上今日朝会怎么说?”唐文正问。

    “皇上说,大皇子无子,嫡皇子病弱,子嗣艰难。”

    唐文正道:“嗯!大约就是这样,大皇子至今无子,三皇子自幼体弱。

    国之储君,立嫡立长,现在嫡出,长子都不行,只能另做打算。”

    梁先生呵呵一笑,“若是能参与进这场大事里,不枉人间走一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