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妇复何求 » 104、生活总是这样

104、生活总是这样

    德妃一跃成了皇后,朝会定下册封皇后大典的日子,转天便传出,永安公主的驸马爷,病的不行了。

    朝廷再次派出钦差,血洗了江南官场,带回了谢泰的尸骨。

    京城哀声一片,这份哀伤中,女孩子多半是因为王驸马没了。

    满城素缟迎接青天谢御史,安阳伯哭晕了过去,安阳伯夫人哭哑了嗓子。

    “这一年呀!开年就不平静!”贺欢妍一身素服,准备去伯府吊唁。

    唐文正看了一眼皇宫,“别这么说,册封皇后大典即将举行。”

    贺欢妍冷冷看了他一眼,心情低落的往外走。

    巧儿抱着儿子,憔悴的仿佛枯干的树叶。

    “巧儿!”贺欢妍张口已经泪如雨下。

    华太太拉开贺欢妍,小声道:“巧儿愿意听你的话,劝劝她,立哥儿还小。”

    乔巧儿的母亲华太太,每日看着女儿心如油煎。

    贺欢妍能理解她的心情,走到巧儿面前,蹲下伸出手,“我来抱哥儿吧!”

    巧儿搂着儿子,无声的落泪,却不肯松手。

    “别这样,巧儿,你该知道,祖辈不努力,儿孙就会很艰难。

    孩子能平步青云,靠的是一代代的努力,谢世子用命托起了谢家。

    你得坚强起来,以后哥儿全靠你了。”贺欢妍说的是掏心窝子的话。

    她是真觉得,若是唐文正够努力,儿子以后才能顺遂一些。

    谢家的耻辱,并不是因为做了二臣。

    前朝仁宗那份圣旨,是谢老侯爷亲笔,其中有几分小皇帝的意思,只有天知道。

    谢老侯爷为百姓免于战乱,以帝师之名,手捧国玺献给太祖帝。

    因为那份圣旨,前朝不少文人,毫无压力的投靠了太祖,在新朝为官。

    可他们没有承谢老侯爷的情,把他们不能言说的难堪,全部泼到了谢老侯爷头上。

    她一个女人都知道,若非谢老侯爷让小皇帝颁布那道圣旨,他们只能撑着脸面,隐居田园。

    谢泰用刚正的清名,洗刷掉了被赋予的恶名,安阳伯府从此再不会被人瞧不起。

    或许文人需要一个台阶下,可这个台阶,谢泰是用生命铺就。

    “太太,太太,侯爷说了,三哥儿的名字定下了,承,说是承恩,承义,承继之意。”小丫鬟跪在地上,禀告给乔巧儿听。

    乔巧儿看向贺欢妍,又低头看看儿子,“谢承,承儿,好,该是我儿承受的,我替他先担起来。”

    丧家跪灵一个时辰,和尚念完一卷经,该道士出来做法,丧家带和尚退避。

    乔巧儿的内室里,她指着屋里的摆设,眼泪扑簌簌往下落。

    “他很少过来,一个月能来一回,我都高兴的什么似的。成亲前,他就有两个通房。

    这事儿我知道,谁家公子没有通房教导人伦大事。

    我没在意,真没放在心上,两个奴婢而已。

    可嫁过来才知道,他爱那两个通房,爱的离不开。”

    乔巧儿说不下去了,捂着脸大哭起来。

    贺欢妍搂着她拍了拍,轻声道:“现在你难过的事情,等几年。

    你不会纠结是否情深,心中有没有你!

    只要孩子健康,听话,日子过的顺心,一切......都不重要了!

    女子总会在容颜慢慢老去时,学会自己支撑,最终变成了习惯。”

    “妍儿?”乔巧儿泪眼迷蒙的看着她。

    “你看,谁不是这样呢!”贺欢妍摊手苦笑。

    乔巧儿擦了一下眼泪,“我知道了,其实以前有他没他都差不多。

    我只是可怜,我的承哥儿没了爹!再怎么,有他在,孩子不那么可怜。”

    “他为承哥儿铺好了路,尽了当爹的责任。”贺欢妍拍拍她,“有谢御史的清名撑着,谁都不敢欺负承哥儿。”

    “我知道,知道了!”乔巧儿还是哭,哽咽着说道:“旨意没下来前,御史台找他说话。

    他回来与我说,不想去江南,那堆烂摊子不好收拾。

    是我劝他去吧!总不能上官点你,却推三阻四不想干。

    都想挑轻松的差事儿,烂鱼头谁去拆?咱们没有挑选的资格。”

    贺欢妍很敬佩乔巧儿这份明白,谢家是没有挑选的资格。

    这次不去,以后可能要被搁置,在翰林院做一位老翰林。

    乔巧儿情绪平复了些,擦干眼泪,说道:“走之前,他来与我说。

    娶我是他此生最大的耻辱,可家里实在落魄,支撑起伯府起码的体面,到处都要银子。”

    贺欢妍眼泪不争气的涌出,“别说了,别说了,谁说咱们是耻辱,咱们贤惠着呢!”

    乔巧儿呆呆的看着她,愣了一会儿,突然抿着嘴笑了。

    “唉!原来咱们总是一样,以后你得帮我,还有我的儿子。”

    贺欢妍斜瞪着她,“这话说的外道,我会不管吗?不吃馒头争口气,我们不比那些贵女差!”

    “是,我们贵着呢!”乔巧儿拍拍她,算是互相安慰了。

    去了一趟伯府,贺欢妍心里堵的没条缝,偏这个时候,忠武侯府上门说下聘的事儿。

    陈夫人坐在上首,无论袁大奶奶说什么,都乐呵呵的应是。

    贺欢妍听不下去了,重重的放下了茶碗,拿出袁业师母的派头说话。

    “按说我家二姐儿这门亲,高攀的有点多,我们不该有什么要求。

    我这个人,最不喜欢表面一套,心里又是一个想法。

    咱就别绕弯子了,既然要下聘了,我想问问,兴邦院里的通房,打发了没有?”

    陈夫人一阵咳嗽,冲着贺欢妍眨眼摇头。

    袁大奶奶被问愣了,小叔子院里的事儿,她哪里知道?

    两家文定礼早办了,因为江南的事儿,下聘耽拖到现在,再拖一年,唐家二姐儿都要十八了。

    “你们也别惊讶,我们都是女人,心里怎么想,大约都差不多。

    装贤良谁不会啊!可这份贤良里,压着多少心酸?

    我忍过了,受过了,不愿二姐儿忍这个。不是二姐儿心眼窄。

    她还没经过,大方话儿都会说。长辈这样教了,她便觉得这样是对。

    我想来想去,既然是高嫁,二姐儿若是受了委屈,定然不敢回家哭诉。

    咱们事先说好,免得以后闹出不愉快。通房小妾的事儿,二姐儿还没嫁,最好先没有。

    以后有没有,要看他们小两口的意思,最好长辈别管,你看,我婆婆就很好。”

    袁大奶奶的面皮都僵了,勉强扯出几分笑,“是,是,唐大奶奶说的有理。”

    贺欢妍摇摇头,直直的看着袁大奶奶,幽幽叹息了一声:“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