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在王府考编制 » 第91章 拜个好师傅

第91章 拜个好师傅

    由于曾阿福在登门之前,早就把该打听好的信息都打听好了。

    也知道眼前这个老人家的脾气。

    于是,曾阿福就开门见山的跟她讲道。

    “老人家,咱们这次登门拜访,一是为了看一看,咱们表侄女儿现在日子过得怎么样。到时候咱们也好给她的爹娘,一个交代。”

    “第二个呢,……”

    在王氏那好奇的眼神之下,曾阿福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也是我们想要给,我那不争气的儿子,找一个好师傅。带他多读点书,多进学问。”

    头发花白,满脸丘壑的王氏,一听到这话就皱起了眉头。

    她细细的看了,曾阿福白白胖胖的脸一眼。

    然后,她试探的问道。

    “你家的儿子,是想跟着我儿子读书吗?”

    曾阿福听了,就对着她重重的点了一个头。

    王氏见了,沉吟了一下。

    然后,她长叹了一口气,然后一屁股就坐在那个板凳子上。

    她双手一摊,然后直言不讳的说道。

    “你们看见没有?”

    “我为了供我儿子读书,出人头地。我是辛辛苦苦的过了大半辈子。”

    “我在他小的时候,就挑着水,唉,就一个人耕地。没日没夜的刺绣。卖了一些钱养活他,还有我自个儿。”

    “我辛劳了大半辈子。后头总算是把他供出来了,让他考了一个进士,做了榜眼,入了翰林。”

    “可是我没想,他自打成了这翰林之后,咱们家比以前更穷了。我是看出来了,这读书啊,还真不能让人发财。你就只是一个面上好听而已。可是面上好听,光给我长脸,又不能让我得到实惠。我这日子过得苦啊……”

    曾阿福一听到这话,就脑瓜子一转,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老人家,学费这个事情咱们可以商量的。”

    “您现在跟我直接报个价。只要学生家里头承担得起的,我们家是不会吝啬的。”

    王氏一听到这话,眼睛当时就笑眯了眼。

    “好,我就喜欢你们说爽快话。”

    “我呢!知道我儿子的那个性子。那就是个最迂腐的。如果你们直接给银子的话,他肯定不会要。”

    “但是,如果你们每个月,能够定时的给我送些粮食,送些肉,还有那些柴米油盐过来,那我就拍了胸膛保证,我家儿子立马就收下,你们家的那个学生!”

    “他要是不愿意教书,那我回头就打断他的腿!”

    曾阿福看见王氏,竟然是这样的狠人。

    而且比他想象中的泼辣多了。

    他当时就跟自己的爹,飞快的对视了一眼。

    接着,他笑呵呵的点头道。

    “老人家,您说的那些,学生供养师傅的束脩,那都是应当的。应当的。”

    “您放心,明天我就跟我的几个兄弟们,带着东西过来。保证让您满意。”

    王氏听到这话,当时就高兴的笑眯了眼睛。

    她觉得自己的盘算,真的是太好了。

    像眼前的这人,吃的白白胖胖的,那他家里头生活条件,一定是个好的。

    京城的物价极贵。

    他要是一口气能给自己100两银子。

    那也就仅仅只是100两。

    她花完了,就没有了。

    可是自己的儿子,却要教他家的儿子一辈子的书。

    她光是想想,就有些不对劲。

    如果,他家给他家送米送油,送柴送肉,而且送他个一辈子……

    嗯,或者这样说。

    只要他家的学生跟着他的儿子,读一辈子的书,那么,她们家一辈子都不用担心吃的了。

    至于她们身上穿的东西,她会刺绣会纺纱。

    她自己亲手做就行了。

    这一点,完全不用担心。

    想通了这个事儿,王氏就又跟曾阿福两父子,说了一些场面话。

    在得知他家的儿子,小小年纪,才10岁而已,就考上了秀才。

    王氏当时就惊的目瞪口呆。

    哎呦喂,那孩子比他的儿子,还要聪明呢。

    想当年自己生的这个儿子,可是十一二岁的时候,才中一个秀才。

    20多岁的时候,才中一个举人。

    30多岁,快要40岁了,才考上那个进士。做那个比什么东西都要穷的翰林。

    想到这些,王氏又想跟曾阿福他们父子两个哭穷了。

    曾阿福听到王氏流眼泪,说着自己的内心的酸痛和苦闷。

    还有把自己的儿子,培养出来的不易。

    曾阿福当时就觉得,自己的头都快大了。

    他一开始就得知了,王氏这个人不大好相处。

    大家从来没有想过,她是这么的不大好相处的。

    如果,她每每遇到一个人,就跟她们说自己曾经的那些经历,那些苦痛,那些酸楚,自己为什么流了那么多泪……

    他看在她是徐翰林的面子上,肯定不会说她什么。

    但是在人后头了,他肯定会嘀咕的。

    而且这个年头,谁愿意听别人说,他们自己的苦难啊?

    而且还是一遍又一遍的。

    就那些车轱辘话。

    听多了之后,是个正常的人,都会疯。

    于是,曾阿福就有意的引导王氏,说起了其他的事儿。

    “伯娘,您哎,好日子在后头呢。”

    “养出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了,说明您都是一个有福气的。”

    “以前我听人说,有些人的命,是先天后苦。而有些人的命,是先苦后甜。所以伯娘,我觉得您应该属于后者。”

    王氏见曾阿福白白胖胖的一张脸上,写满了真诚。

    她当时就笑呵呵的了。

    “对对对,你说的对,你这话我爱听。”

    “我先前一打开门看见你的时候,我就觉得你这个人面善。”

    “果不其然,古人说的那句话,说的特别的好。叫相由心生。”

    “这人长得好的呀,心地一般都比较善良。说起话来的时候,也比较动听。”

    曾阿福跟她笑呵呵的聊了几句。

    最后,他就看了一眼自己的爹,见爹点头了。

    他特别礼貌的向她抱拳。

    “伯娘,今天的时间也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了。明天的时候,我们再过来拜访。”

    “您看要不要得?”

    王氏听到这话,心里巴不得。

    于是,她高兴的点了点头。

    接着,她又和自己的儿媳妇,把他们父子俩亲自的送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