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单枪匹马戍凉州 » 第三十六章 张无邪南望金陵

第三十六章 张无邪南望金陵

    城墙上的战斗很快,由于军营里的军队并没有选择在夜间冒险出动,所以城墙上的军队并不多,完全不是林仁肇和刘少英的对手。

    到韩熙载和江文蔚进城的时候,安州军队基本上已经控制了四座城门,静等天亮。

    从寅时二刻开始,不到一个时辰,就完全控制住了城门,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静等天亮。五月的天还是亮得比较早的,卯时二刻的时候,天已经完全亮了。

    但是张无邪依然不敢大意。

    并不是担心失败,而是担心自己的军队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毕竟,复州城里的军营里还有四千多军队,在此之前参战的两千多复州军,除了骑兵几乎全军覆没外,城墙上的那一千多人和偷营的后续接应部队只是被打撒了,但是并没有太多的杀伤。

    就算是林仁肇,也不敢大半夜的进入黑暗之中追击,更何况他们还不熟悉环境。如果非要追击,对方在背水一战的情况下,借着对环境熟悉的优势,完全可以对他们进行反击。兔子急了还咬人呢,这个时候,穷寇莫追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于是,只能静等天亮。

    卯时二刻,东方微曦,当第一缕晨光撒向复州城里的大街的时候,城里大街上的死尸血痂已经凝固,偶尔有几个胆大的脑袋伸出来,看着街上的场面和穿着陌生衣甲的士兵,又迅速地缩了回去。

    终于,天大亮了,张无邪在赵匡胤的护卫下,随着林仁肇一起前往复州军的大营。

    四千人,都是以营为单位驻扎的。五代时期的军制,基本单位是都,每都100人,其次是营,每营辖五都,约500人,再次是军,每军辖五营,最大的单位是厢,每厢辖10军。

    就像南唐的禁军,名义上是六军,听起来规模似乎很大的,实际上也就是一万五千人左右。

    复州的军队,总共还不到三个军,一个军已经被打散,失去了战斗力,剩下的八个营,分开驻扎,这也为收编这些军队提供了便利。

    再知道主将被擒大势已去的情况下,这些军队的接受也都很顺利。然后,张无邪下令收拢招降打撒的那些兵,最后一共得到了复州军队约有五千人左右,除了一部分被歼灭的,还有一些借此机会当了逃兵。

    张无邪对于这些并不在意,他将复州的军队一分为二,一半协防安州,一半留驻复州,两个州合计有了一万九千人,这也让张无邪的实力暴涨。

    接下来,就是王彦超的问题了。张无邪之所以不用取安州的办法,其目的就是这个王彦超,当然也有锻炼军队打硬仗的能力的因素在内。只是林仁肇对于战局的把握太敏锐,以至于这个目标没有实现。

    而且张无邪相信,王彦超一定会归顺的,这个人很识时务。张无邪后世读《宋史》,最识时务的就是王彦超,还没等到“杯酒释兵权”,他就自己主动上缴了手中的兵权,也因此,他的下场也是北宋一众开国将领中最好的。

    现在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遇到这个家伙,怎么能轻易放过?更何况,这家伙再历史是打仗也很不错,当然,再一次是特殊情况,是例外,不能做数。

    王彦超虽然很不情愿,尤其是看到张无邪的年龄的时候,但是耐不住赵匡胤和韩熙载的相劝,也就只能投降了。也是啊,韩熙载何等人物,那一度也是让自己十分佩服的人物,不也是跟着对方么?

    再说了,对方的确也有过人之处,不说林仁肇这样智勇双全的将军,就连赵匡胤这家伙,自己十多天都没有看出来他有什么本事,最后给了一笔钱打发了。但是到了人家这边,第一次见面就敢于任用为护卫营指挥使,这等眼光和魄力,也是远超自己的。

    就冲这一点,自己投降于对方,完全不辱没自己。

    韩熙载看了一眼王彦超,道,“德升,我知道你有很多不甘心,感觉这一仗打得太窝囊。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再打一仗,你还是输。这里的林仁肇、刘少英和赵匡胤,都能够打破复州这座城池。虽然赵匡胤还没有带过兵打过仗,但是一旦正面交战,你绝对不是他的对手。”

    王彦超知道自己走眼了,错过了赵匡胤这样一员虎将。这他很受打击,但是韩熙载紧接着又告诉他,

    “安州的申师厚,崔虎心等人,你也未必能打得过。何况还有我和江大人从旁协助,德升你再厉害也是双拳难敌四手啊。所以你也不必懊恼,只要你跟着少主,将来的前程绝对要比你现在好得多。”

    王彦超这才心悦诚服地拜见张无邪。

    随后,张无邪让刘少英和赵匡胤带领两千五百人回了安州,到安州之后再让赵匡胤回来,这也会为了保护刘少英。毕竟,自己的这具身体,多亏了刘大叔照顾,让他一个人在这乱世里行走,张无邪真的还不放心。

    至于让赵匡胤回来,主要是基于当前的形势考虑。毕竟现在的安州反而比复州稍微安全一些了,因为中原现在是群龙无首,北方各州自顾不暇,还顾不上安州这边呢。

    再说了,即使有事,两边随时可以互相支援。相比一般的州与州之间动辄三四百里,安州和复州之间只有一百五十里,这大概是当下距离最近的州了。

    安州那边,归义军旧部的六员大将都在,再加上八九千人马,一般的局面完全可以应付。

    现在两州合计近两万人马,超过了一般的节度军镇,而且张无邪已经准备走精兵路线了。两万人训练好了,足以抵一般的四五万人。

    更何况,账下有了韩熙载和江文蔚这样的谋臣,还有赵匡胤、林仁肇、王彦超这样的猛将,瞬间感觉轻松许多。申师厚等人虽然不及赵匡胤等人,但是长期积累的战争经验也绝对不是说的。

    终于,张无邪感觉自己多少有了一点底气。

    取了复州,自己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目标了,然而,再刘知远来之前,自己还是要做一些准备,万一刘知远来了不认可自己对这两个州的管辖权怎么办?

    刘少英听了张无邪的这个顾虑后哈哈大笑,“这个你就不要操心了,你申大叔有个朋友,叫王峻,再刘知远手下当兵,是刘知远的亲兵营指挥,让他去说就好了。”

    当然,现在首要的问题是要排坐坐吃果果了,只有这样,这些人才会有干劲。便初步进行分工,原归义军旧部守安州,申师厚为安远节度使,驻节安州,刘少英为节度副使,王廷翰为安州刺史。

    复州这边,以江文蔚为节度使,林仁肇为节度副使,王彦超为复州刺史。

    完了之后,便看向韩熙载,“韩大人就是吾之诸葛,何如?”

    这句话,也只有韩熙载这个听过三国演义的人能听懂。韩熙载一听要让他当军师,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节奏啊,顿时大喜。

    安顿好了两个州的领导班子之后,张无邪终于有时间开始思考一些其他事情了。

    现在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第一件事情便是㡰刘知远那边,自己得早一点打点,乘早打出拥护刘知远的旗帜,同时还要请申大叔和他的那个朋友王峻及时联系。

    第二件事情便是关于安州和复州的治理了,安州现在基本有一个初步的样子了,复州这边现在事情还很多。土地和人口肯定是第一位的,复州的井盐资源和芒硝也是极其丰富的,也完全可以开发出来。

    尤其是芒硝,完全可以建立一个皮革加工基地。契丹人对于皮革的加工还是很粗糙的,如果可行,就可以把契丹人的羊皮制成皮衣,然后再卖给契丹人,这样说不定还可以换来契丹人的马匹,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了。

    第三件事情就是南唐那边了。听说李璟已经把周宗下狱了,王继勋和贾崇、刘仁瞻也都遭到了斥责。正在通缉自己和韩熙载、江文蔚三人。

    不知道李璟得知自己这一个多月的际遇,会作何感想。

    当然,李璟怎么想,张无邪是顾不上了,他现在关心的是周宗的情况。周宗对于自己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在放自己和韩熙载出城这件事情上。虽然说更多的还是看在韩熙载的面子上,但是自己毕竟承了他的情。如果不是他放自己一马,自己恐怕就会莫名其妙的被抓吧?

    更何况,自己还给他添了那么多的麻烦。也不知他的家人这么样了?

    张无邪突然想起了那张精致的小脸,她不会恨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