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单枪匹马戍凉州 » 第六章 冯延巳金陵邀功

第六章 冯延巳金陵邀功

    张无邪把赵匡胤放在嘉鱼,也是有道理的,毕竟这地方不好对付。一来是因为嘉鱼临近岳州,岳州的刘言也是一个麻烦角色,不但他本人骁勇善战,而且与王逵、周行逢等的关系也很不错。

    单就这一点来说,除了赵匡胤和林仁肇,其他人对位刘言还真的有点悬,包括李景威和李简、梁延嗣也没有把握,至于刘少英和王彦超等人就更不行了。

    而且其他人也抽不出身来,李简摆明了是要重走赵匡胤的路,再说了自己也需要一个得力的保镖头子。

    二来自然是因为冯延巳了,这家伙虽然不咋地,属于那种送给张无邪也不会要的家伙,除了会写两首词,就屁事也不会干的家伙。

    哦,勾心斗角也是有一手的。

    但是架不住这家伙深得李璟的喜欢啊。保不准某一天这李璟就会打发人来替换,万一换一个人来,估计也不好受。

    比如换边镐来呢?那就乐子大了,那可是先后参与过灭闽和灭楚的大将啊。

    除了赵匡胤,张无邪还真的想不出来谁能够有这种以一敌二的魄力,除了赵匡胤。

    其实把林仁肇和李简、李景威打发过来试一下也是可以的,但是因为基业初创,不敢冒险。

    至于治理地方,好吧,这个的确不是赵匡胤的强项,这一块要找韩熙载和江文蔚他们,李景威也可以的。

    但是这并不重要,这个是可以锻炼的,这个时代,就几乎不考虑怎么治理地方的。可以说,除了五胡十六国时期,这个中国历史上老百姓的日子最难过的就是这五代十国了。

    荆南的高从诲父子为什么能够以那么小的地盘坚持几十年?还不是因为体恤民力。

    这天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几乎每年都有饿死人的惨剧发生。

    那么多的军阀混战,为什么不缺兵员?因为在这个时代,当兵虽然是高危职业,但是起码有饭吃,不会被饿死啊。

    也因此,只要注重治理,很容易就能够把周边的老百姓吸引过来,这也是张无邪的抽血战术屡屡见效的原因。

    于是,在张无邪的指点下,嘉鱼府不但迅速的建立起来了,而且也迅速的展开了工作。

    第一件事情便是土地问题,在安复郢三州同样的土地政策的基础上,再加了两条,一是三年完全不收税,二是凡是来嘉鱼府的每人分十亩地。

    这个政策一出来,立马见效,虽然许多人还在观望之中,但是在周围引起的效果还是相当轰动的。尤其是在岳州,更是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虽然说岳州还不至于民不聊生什么的,但是马氏兄弟争权夺位,一年征收两遍税收的事情倒是没有少发生,马希广收一次,完了马希萼也是再来收一次。

    老百姓还不敢啃声,谁让人家都是王爷呢?

    倒是鄂州的冯延巳忽然脑子开窍了,也放出了这样的风声,当然,他可是不敢做出三年不征收税收的承诺。

    即使只是每个人分十亩地,这件事情他还是给李璟写了一封奏折,快马送到金陵。

    赵匡胤做的第二件事情,便是重新恢复鲇渎场的交易。因为张无邪去年的抽血政策,再加上今年的马鞍山之战,使得鲇渎场的渔业生意一落千丈。

    好在,刘大富和魏喜都是做生意的好手,虽然不像岳不群那样有冲劲,但是毕竟年龄大,做掌柜做生意的时间长,经验更加丰富。

    现在基业大了,岳不群基本上就成了张无邪的“外经贸部长”了,刘虎也去当刺史了,这个十七岁的少年,是这个团队里第二年轻的官员。

    第一年轻的当然是张无邪自己了。此外,赵匡胤、岳不群、林仁肇也都是二十出头。

    第三件事情,赵匡胤听了张无邪的提示,秘密派遣军队寻找金矿。由于张无邪也不清楚这金矿在什么地方,所以赵匡胤也只能大海捞针了。

    说实话,张无邪对于寻找金矿的事情也不抱太大的希望,但是既然赵匡胤要去寻找,那就去找吧,希望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与此同时,张无邪也给刘承祐上了一道奏折,毕竟取得了这么大的一块地盘,好歹也应该禀报一下吧。

    结果,刘承祐看了奏折,顿时大喜,把宰相苏逢吉叫来,道,“苏爱卿,快来看看,这个镇南王还真的是朕的福将啊,居然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大半个鄂州啊。”

    苏逢吉接过刘承祐递过来的奏折一看,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这是好事啊,陛下天威所至,贼人不战而降。这是天下即将大治之象啊!相信假以时日,这李唐南楚蜀中都将指日可下啊!”

    “哈哈哈,但愿如爱卿所言啊。”

    “陛下,不知这拟任的嘉鱼府刺史赵匡胤却是何人啊?是张无邪的人呢还是韩熙载的人呢?”

    哟,刘承祐只顾着高兴,居然把这事情给忘了。当下突然想起上次把赵弘殷打发去了江陵府,拜年朝外喊了赵弘殷进来,道,“爱卿上次去了江陵,可知江陵的人事?”

    “臣在江陵倒是逗留了几日,有所了解。”

    “那你可知有个赵匡胤的,你了解吗?”

    张无邪在给刘承祐上奏折的时候,顺便让赵匡胤给赵弘殷捎了一封信。毕竟张无邪需要随时了解这边的情况。再说,王景崇已经造反了,赵弘殷需要去平叛,张无邪还得提醒一下。

    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让赵弘殷更加顺利一些,少走一些弯路,留一段交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换取赵匡胤的忠心。虽然目前来看,赵匡胤是很忠诚,但是张无邪还是不太放心,毕竟那是一代开国皇帝啊。

    所以赵弘殷自然知道是怎么没一回事了,当下便道,“启禀陛下,微臣知道。这赵匡胤便是犬子。”

    “啊?你儿子?朕怎么不知道啊?”

    “犬子今年才二十一岁,去年耶律德光作乱的时候,他为了躲避征召,就去投奔了复州的王彦超,所以现在就到了镇南王那边了。”

    “哦,那你儿子是和韩熙载走得近呢还是和镇南王走得近一些呢?”

    “启禀陛下,他以前只是和王彦超走得近,现在镇南王乃是陛下亲封的,他自然是和镇南王走得近。”

    这话回答的有水平。意思是,我儿子是中立的,但是肯定是执行陛下的意志的。他和镇南王走得近,是因为镇南王是陛下亲封的。

    刘承祐大喜,便道,“既然如此,便拟旨吧,镇南王张无邪为国开疆拓土有功,加封检校太傅。并封赵匡胤为嘉鱼府刺史。”

    且说冯延巳的奏折到了金陵,李璟见了顿时大喜,在资政殿上亲自给大臣们把冯延巳的奏折读了一遍,接连夸奖了一番自己的好基友。

    于是宋齐丘等人纷纷附和。

    就在此时,一名太监送进来一封书信,徐铉接过来,递给李璟,李璟看了,脸上的笑容喜色一下子就没了。

    “好你个冯延巳,居然还有脸和朕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