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英灵餐厅 » 第八十三章 诛杀王玄武

第八十三章 诛杀王玄武

    根据这些历史分析专家得出的结论:赵国骑兵部队无法出动的原因,除了长平不适合大规模骑兵作战之外,还有就是北方匈奴的威胁。

    这种威胁到什么程度呢?

    就是北方的胡刀骑兵就连一个千人建制的骑兵部队都无法抽调出来。

    威胁之大,可谓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这种属于赵国最高军事机密,王玄武不方便说出来。

    他给赵蕊灌了半碗薄荷醒酒汤,将这位赵国长公主送回营帐,自己就回营地睡觉了。

    ……

    长平离咸阳500公里,运输粮草路途遥远,而且此前秦军一直在征战,先打韩国,打完韩国又打赵国,粮草消耗巨大。

    赵军长平关之后便是长治盆地,是古代著名的小米之乡,补给异常便利。

    长平离邯郸也只一步之遥,粮草运输天然比秦军占优势。

    说赵军无粮必须速攻完全是一派胡言。

    说什么秦军绕过赵军防线入侵长治盆地更是毫无军事常识。

    长治盆地是赵国的起源地,太原更是有名的坚城,绕过长平关去打太原除了送死不会有第二种结果。

    相持战对赵军有利,对秦军不利。

    ……

    战国策记载的关于赵国找齐国借粮一事是发生在赵括轻敌冒进被秦军包围之后。

    当时秦军占领了长平关和故关,切断了赵军的粮道。

    秦军又占领了赵军的主营大粮山,夺取了赵军的粮草,赵军当然缺粮。

    廉颇统领赵军的时候,绝对不缺粮草。

    秦国反间计成功后,赵括上任,中了秦军的诱敌之计,轻敌冒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丹水河,结果被秦军分割包围,被迫龟缩防守。

    史记记载如下:

    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

    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

    赵军逐胜,追造西垒壁。

    西垒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

    ……

    赵括上任之后,秦军诈败引诱赵军追击。

    赵括统赵军渡过丹水一直攻到秦军的主体防线——也就是廉颇构筑的最初防线——西垒壁。

    白起诈败引蛇出洞,赵括中计统兵进入白起设置的预设战场,寸步不得推进,此时王者白起开始了行云流水般的精妙操作。

    一击平A:“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指挥秦军突袭长平关切断了赵军与太原的联系。

    一个走位:“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指挥秦国骑兵利用丹水的地利,切断了赵括前军的退路,围困了赵括前军。

    最后一记大招秒掉赵括:秦军前后夹击,攻取了赵军最后的据点——故关,由此赵军断了与邯郸的联系。

    自此,赵军双关尽失,后路断绝,已成瓮中之鳖。

    王者白起算无遗策,微操无敌;而青铜赵括一脸懵逼,完全跟不上节奏。

    “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这里就可以看出赵军和秦军战斗力的真实差距了,廉颇统赵军野战打不过秦军,赵括统赵军依旧是打不过秦军。

    但是廉颇是沙场宿将,审时度势,不会置自己于危险之中,面对秦军可能通过太行道切断自己退路的隐忧,果断选择后撤。

    赵括对白起的操作茫然不知。这就是有经验和没经验的分别,是王者和青铜的分别。

    赵括统军战线拉得太长,前军和后军分别被分割包围,前军指望后军救援,后军指望主帅救援,结果是谁也指望不上谁。

    “秦王闻赵食道绝,征发关中百姓,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秦王发布动员令,动员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前往守卫故关和长平关,困死了赵军。

    自此,赵军再无任何生机。对比白起对邯郸之战的预判和赵括在长平之战的表现。

    一个是战略级的将领,千里之外已决胜负;一个是战术级的炮灰,带着迷之自信,初阵即败亡。

    白起和赵括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对手。

    王者吊打青铜。

    原本廉颇统领赵军与秦军相持势均力敌,苟一苟六神装在手,反杀有望。

    没成想赵括统赵军一心偏要浪,结果是塔也丢了,人也亡了,一战送了四十万人头。

    长平之战从四月王龁攻赵开始,到九月赵括全军覆没结束。

    此前秦军攻击韩国,赵军一直是待机状态。

    十月,秦军全面占领上党地区,攻占赵国重镇太原,赵军彻底退出舞台,只剩下割地赔款这条路了。

    四月到九月末,一共才六个月不到。

    作为战国七雄,赵国要是连支撑一场六个月战争的后勤补给都做不到,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并入魏国才是正经事。

    别忘了,赵国北部边疆还养着数万骑兵抵御匈奴。

    长平之战进入相持阶段,秦赵双方都很难受,本质上比的就是双方谁沉得住气。

    结果是赵王崩不住了。

    秦王六十有余,老谋深算。

    赵王二十几岁,年轻气盛。

    还是太年轻……

    ……

    V-111位面,公元前261年,战国末期。

    王玄武带着五百义勇兵,在长公主赵蕊的引荐下入邯郸,觐见赵孝成王。

    对于王玄武乃是南方云梦大泽之神的后裔,习得女娲的玄妙之法,有祈天降粮之仙术,看到世人痛苦,饥不果腹,故而云游接济天下的人设。

    赵国朝堂上的文臣武将都是清一色口诛笔伐。

    其中,田单的侄子田叙反应最激烈,要求赵孝成王立刻诛杀王玄武,稳定人心。

    后来王玄武才知道,赵孝成王有意将长公主赵蕊许配给田叙。

    田叙看到王玄武和长公主赵蕊的亲密举动,特别是大朝会上赵蕊还竭力帮王玄武辩护。

    现在田叙看周围一切都带着一抹淡绿。

    这个王玄武必须死!

    ......

    面对朝堂上的汹汹民意,赵孝成王对于诛杀王玄武的提议颇为心动。

    秦赵交兵,赵国人心动荡,这个时候效仿西门豹旧事,杀死一个救国公主的神棍。

    上可以团结朝野,特别军中少壮派的支持。

    下可以向赵国子民展现一代贤明君主的风采。

    说起来,廉颇那个老家伙,几次让他出击攻秦,他都畏畏缩缩…

    敢无视自己的王命,这个老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