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三十八章 家书抵万金

第三十八章 家书抵万金

    赵与芮本欲离开,却见一老汉冲了出来:“大人,大人啊!”

    赵与芮定睛一看,原来是乡野老汉王三。

    “三叔啊,你怎么来了?”

    王三泣不成声:“大人,多谢你替小民伸冤,小民如今才知道,那日来的竟然是大人。”

    赵与芮温柔的笑道:“三叔啊,从今往后,便再不用过食不果腹的日子了。”

    王三说道:“嗯,嗯,大人,你让小民如何报恩啊…”

    “呵呵~我不是说过了,不需要你们报恩,我只是尽为官者应尽的本份罢了。”

    “回家,种地,盖房,家家衣食无忧~三叔,日后再来你家,与芮希望看到你们富足美满的生活。”

    王三激动地点点头:“到那时便恭迎大人!”

    赵与芮转而问道:“三叔啊,你是不是有个儿子在禁军中当兵?”

    “是…是啊。”

    赵与芮说道:“那这样,我看你这么长时间没有见到子孙,估计你甚是想念,不如我让人替你修书一封,送往军营中,你看如何啊?”

    王三愣了一会,才满怀希冀的问道:“真…真的么?”

    “三叔,与芮何曾骗过你啊?”

    王三直接叩首道:“若能如此,便多谢大人了!”

    周边百姓听道后,也纷纷围了上来求道:

    “大人,我家也有一儿子在军中当兵啊!可否也为我传书一封啊?”

    “大人,我也是啊~”

    “大人,我也是我也是!”

    ……

    赵与芮笑道:“好,你们先回去告诉街坊邻里,自今日起,到明日正午,我等在县衙中替各位代为修书,放心,人人有份!”

    百姓们激动地谢恩之后,便急忙回坊中通知街坊邻里了。

    不过一个时辰,数千民众便聚集在了县衙周遭。

    白文瀚等人看了看这数不清的民众不由咋舌。

    不知道是心疼这些家人聚少离多的百姓,还是心疼自己即将抽搐的双手。

    一个接一个的排着队向各个文书传答想说的话。

    赵与芮下令,传话但求精简,毕竟人数众多。

    翌日,当太阳当空之时,终于写好了五六千封书信,十几个文书便头晕目眩的昏倒在了桌上。

    白文瀚看着满满的家书,这种感觉虽然累,但却并不讨厌。

    赵与芮对着曹弈说道:“曹将军,将这些家书托人送回去,然后找到士卒,念给他们听。”

    曹弈略显怪异的看着赵与芮。

    赵与芮问道:“曹将军是看不惯我的做法么?”

    曹弈摇摇头:“不,只要能为民请愿,哪怕是为了收买人心,我想,无数人也愿意这样被利用吧。”

    “乡亲们高兴,士卒们喜悦,大人得罪了当朝官员,却得到了民心军心。”

    “更何况,大人埋藏在深处的赤子之心是瞒不了人的。”

    赵与芮一笑而过,心道:“是啊,虽说来到了南宋,但原本的价值观很难转变过来,还是想还社稷一个公平公正啊。”

    而后立刻吩咐道:“众位,我们恐怕歇息不了多久了,仁和县离这里很近,两个时辰便能走到,立刻上路,莫要耽搁。”

    众人一阵腹诽之后,便只能起来跟上。体力不支的文书们,便用车拉着走。

    总之,兵贵神速,赵与芮不想留给仁和县士绅任何喘息的机会。

    观察使卫队带着赵与芮等人迅速收拾行装,离开钱塘县。

    在众人离开钱塘县时,数千百姓站在县门前,恭送观察使卫队。

    他们怀揣着的是田产重新到手的喜悦,是和离家已久的子孙们传话的激动。

    负责传信的士卒们拉着一车的信封走了一天一夜,来到了屯驻在临安府附近大军的营地。

    得到许可之后,传信的士卒将信分别派发到军中。

    将士们收到家书之后,都激动不已的打开书信。

    虽然将士大多不识字,但是军中也有其他人认得字。

    一位樵夫正好是众人中知书达理之人,众人便找他来念信。

    一个名叫王河的兵士催促道:“老吕,快点快点!”

    “先念我的,快点啊~”

    那位姓吕的樵夫便打开了其中的一封家书,念道:

    “河儿啊,在军中过得还安稳么?和同袍们相处的愉快么?”

    “切莫冲突,你安好,便一切都好。”

    “河儿啊,家中勿忧,年底,你便不用再寄钱回来了,给自己买点好吃的,添几件新衣裳。”

    “家里啊,多亏观察使大人秉公执法,咱家要回了当年被霸占的田地,以后咱家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我打听过了,观察使大人名叫赵与芮。”

    “你要刻苦训练,将来报答观察使大人的大恩大德啊。”

    “父王三。”

    王河听罢之后,将这封信放在了床头。

    低声嘀咕道:“观察使…赵与芮么?王河记下了。”

    王三擦干了湿润的眼眶,瘫在床上,想念着自己许久未见的家人。

    读完王三的信之后,众人继续围着樵夫,让樵夫给他们念家书。

    家书虽不长,但是很多人知道了,自己家中的田地夺了回来,日子有了盼头。

    只要努力耕耘,来年必定又是丰收之年。

    将士们也都明白,那位名为赵与芮的临安府观察使,是帮他们夺回田产的青天大老爷。

    这世间最为弥足珍贵的,便是人之间的感情。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

    禽兽尚且知恩图报,何况是由淳朴乡间走出来的士兵们呢?

    ……

    那吕姓的樵夫被这一队钱塘县来的士兵们缠住念家书,念到半夜。

    直到这些人都心满意足的捧着信睡去之后,感叹一声,出了军帐。

    扛起了自己的斧头,便在路上行走,便嘀咕道:

    “临安府观察使赵与芮吗?”

    “历来高位者皆以为,民众不过一蚍蜉耳。”

    “可这位观察使却宁肯得罪同僚,也绝不辜负百姓。”

    “先秦大儒荀子曾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那些生活在云端之人将其当做耳旁风,认为此话危言耸听。”

    “若他们见到今日之景,是否会重视起来呢?”

    “赵与芮么?若你真能执权柄,或许这社稷还有挽救的机会。”

    “国有贤臣,定会强盛,我吕文德又何惜此身?”

    樵夫心中暗暗下了一个决定。

    翌日,这名名为吕文德的樵夫,便丢下了斧头,来到县衙当中,报名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