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四十六章 可愿同道

第四十六章 可愿同道

    韩温一脸颓然,瘫倒在了墙角。

    密集的脚步声响起,曹弈率领着卫队将士冲入了韩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擒拿下了所有作乱人士。

    韩温坐在地上,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曹弈走上前去,让卫谦、姚燧二人拿着绳子将其绑了起来,带回了县衙。

    韩凛也直直的站在了院落中央,抬起头,看向了阴云密布的天空,夏去秋来,明明秋意还没有到来,寒冷却深入骨髓。

    韩凛也不知道这样做究竟对不对,毕竟,他背叛了自己的主人,将培养自己近十年的主人送入了无尽深渊。

    韩凛看着天空,心中酸涩,不知如何诉说。

    赵与芮走上前来,静静地站在他的身前。

    韩凛轻咬下唇,闭上双眼,轻轻问道:

    “我,这样做,可否正确呢?”

    赵与芮答道:“正确,数十万百姓因你重新得到了田产,因你的存在,无数人…”

    韩凛挥手止住赵与芮:“大人,我不想听这些话……我韩凛不是什么仁人志士,大道理,我懂,但我看不见,也摸不着。”

    “看不见…吗?”

    “嗯,我做这些…究竟有没有意义呢?”

    赵与芮坐在了石墩之上,似是回忆道了什么事情:“韩凛,你知道我扫荡掉了钱塘县的几十个劣绅。”

    “农家人有土地了,有了赖以生存的根本。”

    “他们手中有了余钱,就可以给他们的孩子买他们想要的东西。”

    “韩凛你知道,孩子们心中的希望是什么形状么?”

    韩凛疑惑道:“希望?形状?”

    赵与芮两眼放光道:“嗯,孩子们心中的希望,是口袋里怀揣着糕糖,是院子里有着可以荡漾的秋千。”

    “这些,他们以前没有,在我离开钱塘之前,我再次微服前往乡间院落里看了看。”

    “孩子们的嘴角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嚼着麻糖,荡着秋千。”

    “这便是我做这些事的意义,也是你最后决断的意义。”

    韩凛眼中终于也有了些许神色,眼光也温柔了起来:“是啊,这些的确是看的见的事情,也的确是我做这些事的意义。”

    赵与芮笑道:“当然了,还不至这些,韩凛,你微小的举动,不仅是搬倒了盘踞仁和乃至临安九县最大的恶霸。”

    “还将成为改变整个大宋局势的关键力量,你的奋斗,绝不是白费功夫。”

    韩凛愧疚道:“可我最终还是背叛了拉扯我的主人……”

    “韩凛!你并没有背叛你的主人,只是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试想你没有擒下韩温,曹弈率领卫队冲进来之后会如何做?”

    “我给曹弈下了死命令,若是韩温以我为要挟,那便一律诛杀。”

    “你不仅没有背叛他,反而救了你主人的性命。”

    韩凛无奈道:“赵大人,你还真会安慰人啊。”

    “实话实说罢了。”

    赵与芮见韩凛情绪低落,等待了一会儿,缓缓开口:“韩凛,可愿同道?”

    韩凛抬起头看向了赵与芮:“赵大人…这不好吧……我才刚搬倒了自己的主人,然后便效力于新主人的麾下。”

    “我心中迈不过去这道坎。”

    赵与芮略带失望的看向了韩凛:“既然如此,我便不再叨扰了,这里马上要被拆除掉了,日后有缘再见了。”

    赵与芮起身向门外走去,离开了韩宅,前往了县衙。

    留下了韩凛一个人对着阴沉的天空慨叹自己的命运。

    前往县衙之后,当即审理了韩温和钱翼。

    韩温心中万念俱灰,不愿再反抗,便对自己的罪行坦然交代,钱翼虽然也有罪过,但是没有那么大便是了。

    韩温被籍没家财,归还田产,刺字流放琼州。钱翼归还田产,但因涉事较轻没有籍没家财,只是罚钱五千贯。

    韩温刺字之后,当即流放,临走时被告知了是韩凛最后的举动才免他一死。

    韩温哑然一笑,让人回去谢谢韩凛,之后就上路了。

    走的时候,还看了下仁和县的土地,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重新回到故土。

    白文瀚感慨道:“若不是贪心,又何至于落到如此田地啊。”

    “呵呵~文翰切莫再生感慨了,贪心是个人都止不住,唯有尽力克制,须知在这个世上,走错一步便是万丈深渊。”

    白文瀚点点头:“是啊,大人,我们也该启程了吧。”

    “嗯,走,还有好几个县没有搞定呢。”

    白文瀚摸摸自己抽搐的双手,抱怨道:“大人,你能不能多找几个文书啊?这仁和县又是几千封传递给禁军的家书,手都快断了。”

    赵与芮安慰道:“再忍忍吧,没几个县了。”

    “明明还有七个……”

    “呵呵,走了,别再耽搁了。”

    抱怨是无用的,只能默默忍受了。

    曹弈整训好军士之后,观察使卫队列对于仁和县南部,整装待发。

    曹弈问道:“大人,只要你一声令下,我们便直扑余杭。”

    赵与芮瞥了曹弈一眼:“谁说要去余杭县了?”

    “呵呵~大人啊,这余杭县是仅次于钱塘县和仁和县的大县了,按照顺序不也应该前往余杭县了么?”

    赵与芮淡淡道:“是啊,连你都这么轻松地分析出来了,那余杭的豪强们不更知道了?”

    曹弈哑然,心中腹诽道:“说的跟我多笨一样。”

    赵与芮看向西方:“我们先去富阳县,而后拐到临安县……再到盐官县,最后折返回余杭县。”

    “大人,有必要兜这么大一个圈子么?”

    “有必要,曹将军,你忘了我们行动的一个准则么?”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嗯,出发吧。”

    “好。”

    “全军听令,出发!”

    在大军离开仁和县的时候,县外,一位青袍男子,手持短剑,站在了县门之外。

    男子约莫二十出头的年纪,不算俊秀,但眉宇之间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智慧之感。

    虽说有些多愁善感,但是他的眼神早已不再迷茫,他的心中有了未来的方向。

    前方的兵士看见此人站在官道上,便问道:“来者何人?何不速速让开?”

    那人抬起头,看向了兵士后面的马车。

    抱拳开口道:“临安府仁和县人士韩凛,特来与临安府观察使赵大人同道而行,不知大人之邀可还作数?”

    赵与芮挑开了马车上的帘子,站在马车之上,拱手道:“当然作数,与君同道,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初晨的阳光刺破了昏沉的天空,光芒重新挥洒在了大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