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八十九章 十万移民过大江(第八更)

第八十九章 十万移民过大江(第八更)

    贾涉心中很是忐忑,因为自己作为制置使,不仅没有立功,反而捅了一个大大的篓子。

    贾涉虽然对于赵与芮雷厉风行,不太在乎礼节的行为有些恼怒,但是也对赵与芮的手腕佩服得五体投地。

    赵与芮看着贾涉,眼神冷冷的似乎想要将他吃掉一样。

    贾涉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赵与芮,只能畏畏缩缩的呆在那里。

    其实贾涉也是无妄之灾,他身为一届大员,也没有能力天天教育自己的儿子。

    但赵与芮却因为十几年后的事情盯上了他。

    贾涉一直不开口,赵与芮一直不开口,气氛便僵硬了起来。

    良久,赵与芮说道:“制置使,请把,今日与芮有事与你相商。”

    贾涉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道:“殿下,您应该称呼自己为…”

    赵与芮冷峻的目光盯了过来,让贾涉将自己到喉咙的话咽了回去。

    贾涉缓了缓说道:“不知殿下找下官何事,下官以殿下马首是瞻!”

    赵与芮拍了拍他的肩膀:“制置使,放轻松,我想和你商议一下迁徙的问题。”

    “迁徙?”

    “嗯,对,就是迁徙。”

    贾涉试探性的问道:“殿下,前些时日朝廷不是希望不让淮北平民南下么,担心这造成社稷的动乱啊。”

    赵与芮轻笑道:“那是史弥远的想法,不是我和陛下的想法。”

    贾涉急忙点头:“是极是极,史弥远国之大恶,下官早就对这项命令深恶痛绝了。”

    赵与芮冷言道:“制置使大可不必这样,本王最讨厌阿谀奉承的人了,在本王面前,句句大实话比较好。”

    贾涉轻轻咬了几下嘴唇,终于放松了下来,拱手道:“多谢殿下。”

    贾涉心道:“这位殿下果然与众不同,当是一位奇才啊。”

    接下来赵与芮就开始和贾涉商议迁徙的事宜。

    至于为什么要迁徙如此多的平民,赵与芮之前计划过,无论开始大规模酿酒还是制造水泥都需要大量的技工。

    大宋的城市化率相对于其他朝代来讲已经很高了,在没有高楼大厦的宋代,要是城市规模再扩大的话,就会成为累赘了。

    因此不能再让更多的人往城市流入了,城市人口承担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无法强迫他们转行。

    而农村人口又更热衷于种地和养殖,对这些新奇行业缺乏足够的认知。

    这就导致出现了巨大的劳动力缺口,就好比开企业一样,资金到位了,就是没人。

    现在赵与芮将这批迁徙的人群当做了金饽饽,这些人南下只为躲避战乱,以及寻求更多文化认同的大宋。

    因此他们的要求是不会太高的,除去极个别没有田产就不过去的人,大部分还是乐意接受安排的,只要不饿肚子就行。

    不要小看这一志向,宋末起义大多因为饿肚子不得不起义的,所以能够填饱他们的肚皮,就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幸福度和满意度。

    贾涉听到赵与芮的计划之后大吃一惊,问道:“殿下,这胶东半岛难道不守了么……”

    赵与芮正色道:“你要明白,胶东半岛现在的大宋有能力守么?”

    贾涉沉默不语,他何尝不知道现在的大宋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强悍的战力。

    赵与芮无奈道:“制置使这不是很明白么?何须我再解释呢?”

    “再说了,与芮理解的国和制置使理解的国不一样。”

    贾涉疑惑道:“哦?敢请殿下解惑。”

    赵与芮开口道:“我理解的国,是建立在每个人心中的,这才是国,胶东半岛就算再重要也没有胶东半岛的百姓们重要!”

    “地盘丢了,我们还可以抢回来,把侵略者们赶出去!但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我们守护的是大宋的百姓,只要百姓在,只要百姓们念着大宋,这胶东半岛,我们一定能夺回来!”

    “放下你的偏执,放下你陈腐的观念!我们不要虚名!我大宋只谋实际。”

    赵与芮的话振聋发聩,贾涉似乎整个人的观念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赵与芮明白要给贾涉思考的时间,这些话对于他来说接受还真的有些困难。

    良久,当贾涉想明白之后,头上多了不少白丝,他站起来拱手道:“殿下只管筹划迁徙,百姓们由我去劝说。”

    赵与芮点头示意:“呵呵~如此,便多多劳烦制置使了。”

    贾涉快步离开,带着他身边的干吏们,到各个府、县里面劝说民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不少百姓同一离开故土,踏上陌生的地区。

    赵与芮为了安抚百姓们对未知生活的恐怖,采取军民共乐的方式,晚上的篝火旁,由士兵给百姓们讲述南方的生活。

    超过十数万的百姓愿意跟着赵与芮前往淮南之地,留下来的人大部分是因为对故乡极度依赖的人。

    赵与芮没有为难他们,将这里的田地尽可能分给他们,让他们保护好自己,毕竟不久之后就要面临战争。

    赵与芮亲自向这些人表达了歉意,承诺未来一定会守护住这片净土。

    不少人甚至偷偷告诉赵与芮,愿意成为大宋埋在这里的眼线,他们会在这里等待,等待着王师北伐的那一天。

    旬月之后,赵与芮将忠义军残部以及一些精壮丁勇整合到了殿军当中,现在的殿军经过整合总体数量超过了八万。

    原本能够超过十万的,但是赵与芮决定走质量路线,因为朝廷没有那么多钱养兵,暂时兵贵精不贵多吧。

    十数万迁徙民众跟着赵与芮从济南府集结,来到了沂州,而后南下到海州,来到淮水处,登船,拖家带口的拉到了南岸。

    这批迁徙民众终于离开了他们的故土,来到了大宋的境内,此时赵与芮本欲回京,但却接到了韩凛的传书。

    赵与芮仔细看了看书信,知道事情并不简单,并不能留给他很多的时间。

    大部分士绅实际上对于朝廷的力量来说都不值一提,但是传输到的田氏、宋氏等世家影响力极大,而且当地的兵勇也都是他们的族人。

    俨然是国中之国,赵与莒传来命令让他即可前往川蜀道地区,当地组织军队,击垮正欲合谋反叛的势力。

    赵与芮知道事情紧急,立刻找到了欧阳伯霜等人。

    反正这些人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带到川蜀道那边去,这些游侠儿貌似对闯荡华夏大地蛮感兴趣的。

    一经商议,果然欣然应允,欧阳伯霜、凌怀瑾、慕溟歌、顾瑧四人跟着赵与芮前往川蜀道,萧陆离和白文瀚赶回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