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末山河劫 » 第九十四章 传檄而定(第三更)

第九十四章 传檄而定(第三更)

    赵与芮的两万大军埋伏在珍州必经之路的丛林当中。

    田氏的部队根据情报已经抵达了珍州附近的河畔,正准备渡河。

    待得田氏一半的人马登上河岸之事,赵与芮令旗一挥,三千余先锋部队呈扇形展开,迅速朝着河岸突击。

    河岸上田氏军队只是刚刚上岸没成想就遇到了突然袭击!

    当田氏一部分已上岸,余部尚在渡河,此时敌方首尾不接,行列混乱,是赵与芮发动攻击的最好时机。

    赵与芮抓住了这一时机,田氏登岸的部队还没有来的及构筑阵势,而且还有半数的士兵在河里没有爬出来。

    突击部队朝着没有结阵的散兵游勇发动疯狂的突击,后边的强弩营箭如雨下,射击那些河里的“活靶子”。

    田氏方寸大乱,三千部队左突右突,将整个田氏军阵分割成了三个部分,身后的上万士兵蜂拥而上。

    上万士兵挥舞着闪亮的钢刀,旌旗挥舞,将士们眼中充血,似是见到了十八辈子的生死仇敌一般,不由分说的撕扯而去。

    眼见登岸不成,田氏立马下令撤退,但为时已晚。

    赵与芮一边命令强弩营用箭矢钳制住河中士兵,不让他们四处溃散,河中的士兵堵住了退路,让河岸上士兵无路可退。

    赵与芮令旗一挥,上万军士缩小包围圈,越来越多士兵被退下了河,场面异常的混乱。

    田氏试图阻止反抗,接连组织了还几次反冲锋,但很快就被打压了回去,完全被包围之后,田氏仰天长啸,不得已快速撤退。

    激战大军一看主将都跑了,只好不要命的慌不择路四散而逃,赵与芮不让士兵和这些亡命之徒拼命。

    只是放这些人回去,这些人已经肝胆俱裂了,今生不会再和大宋为敌,现在若是强行诛杀他们,肯定会让这些人爆发出惊人的求生欲望。

    赵与芮的目的是平息叛乱,镇压宵小之辈,而不是让自己的将士流血牺牲,不是让更多的死亡数字来铸就自己的功业。

    打扫战场之后,赵与芮率领的成都军抢占了河流上游地区,而溃败的田氏和赶来支援的宋氏合兵一处,驻扎在下游的地方。

    田氏虽然遭受惨败,但毕竟只是先头部队,和宋氏合兵之后,总军力仍然超过三万人。

    赵与芮沿途飞速传令各地,让各地前往珍州驰援,珍州军和其他州县的军队正在快速支援,约莫三四天就应该到了。

    但此时的赵与芮不愿意等待,他让士兵将附近竹子纷纷看砍下来,制成竹板,而后找到识字会写字的人来写上一段话。

    为了制作这样的竹板,几乎将附近县合起来的数十位秀才全部“征用”了过来。

    他们日夜加工,终于制成了数万枚这样的竹板。

    赵与芮命人将数万枚竹板投掷到河中,下游的敌军一定会看到的。

    ……

    下游,郑损、田光、宋清三人在大帐当中愤慨的商议着。

    田光问道“郑损!你不是说我们起兵之后进入川蜀地区如入无人之境么?为何会遭受到如此激烈的抵抗?”

    宋清也质问道“是啊,郑损,你信誓旦旦保证川蜀地区尽在你的掌握之中,没想到今日才发现,你居然是一个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啊!”

    郑损也是颇为委屈“我哪里知道这只部队是怎么来的,哦,对了,应该是他来了。”

    田光和宋清异口同声道“他?”

    郑损说道“嗯,荣王赵与芮上个月失去了踪迹,没人知道他去了那里,想来是来到了川蜀地区!”

    “因为两浙、江苏、荆湖、广南等等地区都有朝廷要员坐镇,唯独川蜀地区没有公布要员的姓名。”

    “你们说,来的人不是赵与芮还会是谁?”

    众人纷纷流汗,关于赵与芮他们还是知道一些的,斗倒史弥远暂且不提,又雷厉风行的干掉了李全,还是五万对五万,根本没有依靠军力上的优势,单纯的战略取胜。

    此人极其危险,是士绅的头号公敌。

    田光觉得自己好不容易做了这个决定,结果还没开始走第一步便陷入了泥沼之中,现在是进退两难了。

    几位主将感慨的同时,帐外的士兵们心中也忐忑不安。

    士兵们喝水的时候捞上来了许多的竹板,士兵们不识字,只能找认识的火长说给他们听。

    几个火长看后说道“大致意思就是,尔等追随田氏大多因强迫所致,不是真心实意,只要愿意悔改,手持此令,可免一死。”

    “令牌后面还有那个刻画着荣王赵与芮的红色大印。”

    士兵问道“火长,那赵与芮是不是就是主持打击豪强分田地的人啊?”

    火长说道“嗯,就是他!”

    “哔~”

    士兵们似乎都明白了什么,他们大多也是贫苦人家,谁还不希望自家多点土地,生活能有个盼头呢?

    他们虽然不太敢公然反抗田氏、宋氏,但若要有人给他们撑腰的话,他们便不再害怕了。

    就算是害怕惹事的人,也觉得将一块令牌塞到口袋里保险。

    虽然田氏、宋氏很快发现了这一问题,立刻全军禁止收集竹板。

    但士兵们早已偷偷藏好,没有竹板的借口去喝水打捞竹板。

    是夜,夜晚休息的时候,出现了第一批逃兵。

    这些士兵大白天商量好了,一到晚上,丢盔弃甲,只拿一块竹板,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上游而后渡河投靠荣王殿下。

    仅仅是第一个晚上,就溜掉了三百多人。

    到了第二个晚上,竟然跑掉了七百多人。

    ……

    逃跑是会传染的,跑的人越多,军心就越容易出现浮动不稳现象。

    本来就刚刚战败的田氏军队率先到了崩溃的边缘,士兵成群结对的跑出去投降。

    整个田氏的军队不是在逃跑的路上,就是在计划逃跑的路上。

    赵与芮对于投诚的士卒来者不拒,不仅保障了基本的饮食饮水,还发放了必要的兵器,告诉他们还有一个立功的机会。

    这些士卒接受之后,偷偷潜回营中,联络了昔日同袍,数百人一商议,当天晚上就下手。

    这群人用蒙汗药麻翻了亲兵,而后溜进帅帐,将那三人抹了脖子。

    翌日,三颗头颅摆在了赵与芮的桌前。